2007高考状元实录

作者:河南镇平雪枫中学 杜学峰  时间:2007/7/3 14:49:26  来源:会员整理  人气:5826
  高三班里最难忘的事情:我住校跟高一的一起住,高一的学生非常活跃,精力很旺盛,他们在劳逸结合方面给我很大的提示。还有就是我的同桌,在高三压力最大的时候,我的同学都会放下手头的事情来帮我,让我感受到同学间的互助。
  8.福建文理科状元
  福建理科状元陈默:高考就像参加阶段考
  学校:漳州一中 
  总分:702分 
  分科分数:语文138分数学134分英语143分理综287分 
  今年我省高考理科状元的桂冠被漳州一中的陈默同学以总分702分的成绩摘取。 
  陈默是泉州南安人,因为父母在漳州工作,所以到漳州一中读书。对于取得如此好的成绩,陈默说还是感觉有点意外,“应该是发挥到最高的水平”。 
  谈到取得好成绩的原因,陈默说主要是她在高考时心态比较好,而这要感谢她的父母和家人,“家人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宽松的环境”。从小时候起,陈默的妈妈就给了她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并且信赖她,尊重她的想法。陈默笑着说,因为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她最大的感触是高考不像高考,而更像阶段考。尤其是高考阶段,父母还是像平常一样接送她上下学,甚至连饭菜都跟平时一样,最多就是疲惫的时候一家人出去散散步。直到考试结束,陈默才知道原来父母一直把紧张担心压在心里,这让陈默很感动。 
  陈默的成绩在她的班主任王添华老师看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这属于陈默同学正常发挥的结果”。在王添华老师的眼里,陈默同学是一个非常稳重、也很文静的女生,“为人很严谨,做事很严密,连写字都非常的工整”。王添华老师说,虽然没想着她会成为高考理科状元,但平时严谨的作风正好在这次考场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层次差不多的学生在全省有很多,谁都有机会考第一名,但到了考场上,往往平时更严谨的同学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陈默说,高三期间她并没有给自己什么特别的安排,而是跟着老师的安排,一步步努力。陈默不光学习努力,还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她会拉二胡,也擅长绘画,平时有时间也看小说,日常生活中更是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从这一点看,高考状元未必就是很多人所认为的“考试机器”。 (记者:林泽贵) 
  福建高考文状元罗宏晟:只发挥出平时水平
  学校:尤溪一中 
  总分:661分 
  分科分数:语文132分,数学146分,英语138分,文综245分 
  今年我省高考文科状元是尤溪一中的罗宏晟同学。昨晚,早报记者第一时间连线罗宏晟与她交谈。 
  “661分的总分比我自己的估分高出50多分,这点我是没有想到的,而成为全省的文科状元,更是意料之外的事。”电话中,罗宏晟掩饰不住喜悦地说,她是昨日上午8时左右在网上查到分数的,当时看到分数时吓了一跳,因为这分数比此前的估分高出了许多。 
  当得知自己成为全省文科状元后,罗宏晟说自己心里的确很高兴,但也不是特别激动,她觉得只是自己正常发挥出平时的水平,排名第一也只是一种幸运。 
  罗宏晟说,今年高考语文的成绩很令她自己满意,特别是作文,自己的感觉还不错。谈及学习方法,罗宏晟认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她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没有完全一样的,主要是看一个人有没有认真去做。她说自己就很注重实践,很认真地去学习。在学习中,她会以课本为主,平时也会适当做一些练习册子,以扎实地掌握课本知识。她说,学习方式因人而异,不可能一成不变,但对于复习,她觉得心态很重要。“我自己就是用一种很放松的心态去迎接考试的。当然,以后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试,我一样会这样去应对。” 
  “我的成绩和爸爸妈妈的支持、学校老师的帮助是分不开的。”罗宏晟说,她的父亲是尤溪县司法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母亲是一家托儿所的老师,平时家人都很关注她的学习。知道女儿取得了如此优异成绩后,家人都非常高兴。昨日一整天,也不断有亲朋好友打电话到罗家,祝贺他们。 
  谈及将来,罗宏晟说,她会选择报考北京大学,但具体什么专业目前还不清楚。“反正北京大学都是好专业,我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9.河北文科状元
  河北文科状元:给布娃娃做衣服的女孩
  文科状元 武桐
  总分663分:其中语文 136分,数学 150分,英语 142分,文综 235分
  在学校里,女孩武桐从来没有考过第一;在今年河北56万学子参加的高考中,她以663的高分成为我省的文科状元。对于这个成绩,武桐似乎早有把握:“我觉得最低也不会低于640分!”对于文科状元的“桂冠”,她的父亲却很平淡地认为这其实很偶然。
  她的作业有时也空白
  她喜欢对一个题翻来覆去地“想”
  来自石家庄市二中的武桐,说话细声细气,喜欢诗歌,喜欢给布娃娃做衣服,文静的就像邻家女孩。
  但武桐同时也说,“我喜欢闹!”她说她喜欢那些蹦蹦跳跳的游戏,不喜欢那些规则复杂的体育项目。另外,武桐还喜欢辩论,但是自认为辩得不好。
  实际上,武桐口才、文笔都很不错。班主任霍建武对武桐的评价是:学习习惯好,心态好,有主见。看似文弱的武桐其实有“大将”风度。
  在学校里,武桐考试从来没有得过第一名,最好的一次成绩是第二。“我题做得不多。”武桐这样说自己。在高考结束之后,一位同学曾到武桐的家里,想借走武桐的习题和笔记。但她吃惊地发现,上面竟然有许多题都空白着。“这些题我都做了,为什么考得反不如你好?”这位同学很纳闷儿。
  题做得少,但并不意味着不去做题。完成基本的作业那肯定是必不可少,但武桐说自己喜欢对一个题翻来覆去地“想”,她认为这样很有意思。同样让武桐感到有兴趣的是那些语文课本。“很喜欢!”她这样说。
  在今年的看图作文题中,经常玩味语文课本的武桐写了一篇题为《渡口:给我一只自由脚》的作文。成绩下来以后,老师们估算了一下,满分为60分的作文,武桐得了59分。
  得益于专家父亲的潜移默化
  帮孩子搞好学习,其实很简单
  在谈到更多的学习方法时,武桐将父亲推到了前面,“我爸要懂得多!”确实,谈起武桐来,不能不说说她的父亲。
  武桐的父亲叫武瑞涛,是河北师大化学系的副教授。在教育孩子方面,这位副教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许多熟悉晚报的读者都知道,《燕赵晚报》在改版之前有一个“成长”版块,而武瑞涛就曾是这个版块的专栏作者。当时,武瑞涛几乎一周一篇,都是向读者介绍如何教育子女的内容。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