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插——为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作者:不详  时间:2007/8/23 8:52:5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337
  “穿插”,原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笔法。“在小说故事的叙述过程中,有时涉及到另外一件事或一个人,这就需要将叙事线索暂时中断,插进几句或一段必要的交待。待这段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这样的穿插,虽不属于情节的主线,却有助于读者了解情节发展或作品思想的重要因素,在文中往往是不可省略的。”画国画梅花时,我们通过枝条的穿插把梅花那旁逸斜枝、互相交错的特点形象地勾画出来了。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虽不等同于写文章、画梅花,但艺术穿插的原理却是共通的。目的就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在课堂上穿插会有怎样的艺术效果呢? 
  一、穿插教师亲身经历,激发上课情趣
  “课本课本,一课之本。”它告诉我们上语文课要紧扣课文展开教学,但纯粹地就课文论课文并非万全之策。现在,老师在上课前往往教学生预习了课文,有的学生已经非常熟悉课文,有的甚至已经能背诵出来了。课堂上我们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如果教师能根据课文学习的需要,插入一些让学生出忽意料的小话题,就会大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北京》这一课时,当学生了解了北京的天安门后,他们对首都北京极为向往,接着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写到“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
  师:你知道北京有哪些名胜古迹吗?
  学生:万里长城
  学生:故宫
  师:长城闻名中外,很多外国人到了北京也都要到去爬长城。长城建造在连绵起伏的高山上,蜿蜒曲折,雄伟壮观。(投影照片)看这就是我在长城的好汉坡上拍的照片,站在上面往下看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换照片)这是故宫,就是以前皇上住的地方,很大很大,大大小小的房间共有9999间 。
  (学生纷纷赞叹、议论、询问 。)
  生:顾老师,那你还到过北京哪些风景优美的公园?
  师:颐和园。瞧,这里的风景多好啊 !这里不仅有许多亭台楼榭,还有一条很长的长廊,长廊的顶上有很多绘画精美的图案……
   这一段的穿插 ,用教师的自己的语言、生活照片和亲身经历 ,向学生讲了北京的景色。看似平淡的讲述却能激起学生上课的情趣,让学生对北京有了更多的了解,一定能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首都——北京 。
  二、介绍相关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语文课所涉及的内容不仅仅是语文,还可能包括天文地理、音乐、美术还有体育。在某些课文的教学中我们还需要交代一些背景知识或相关知识,这样还能加大语文课的信息量。
  在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我知道现在的学生对雷锋不太了解,有很多同学甚至对他是什么人也不知道。这样学生对课文的意义就很难理解,所以我就搜集了雷锋生平、故事和图片。在揭示课题后,我问:“你们知道雷锋是谁吗?”举手的同学了了无几。有个学生说:雷锋是当兵的,他经常做好事。当我又问:“你们知道他做了哪些好事?”学生就无言以对了。这时,我就投影了雷锋的图片,并播放了热心雷锋帮助人们的感人故事。讲完,我问学生:“看了故事,你觉得雷锋是个怎样的人?”有的学生说他是个助人为乐的人,有的说他是个好心的人,还有的说他是个善良的人。学生对雷锋有这样的评价,说明学生对雷锋已经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那么我这一段的教学设计也就成功了。
  有些看似离逸了课文的主线,实际上是更好地突出了课文主线,而且还可以收增长知识、扩大视野之利。《活化石》一课中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石。上《邮票齿孔的故事》一课时插入了邮票来历的故事,向学生展示自己的集邮册,讲授有关邮票的知识。上《日月潭》一课时想学生展示宝岛台湾及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展现那里风土人情的照片。
  三、模仿文中角色,形成榜样品质
  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去培养。语文课本中的人物往往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所以语文课也是一块培养学生具有优秀品德的沃土。课文中所展现的优秀人物便是这块沃土中的养分。《爱迪生救妈妈》中的沉着、机智的小爱迪生,《“红领巾”真好》中那一群主动保护环境的“红领巾”,还有《浅水洼里的小鱼》中用心爱护动物的小男孩,不就是学生非常适合的学习榜样吗?
  称赞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在《称赞》一课中,小獾有了小刺猬的称赞让他有了自信,把板凳做得更好了;受到了小獾的称赞,小刺猬消除了一天的疲倦。教材让学生在童话故事的学习中,明白与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在读完这个故事后,我鼓励学生也像小獾、小刺猬那样,想想你的同学有什么值得你学习,并且在课堂上称赞他。我的建议一提出,并没有学生马上发言,沉思片刻后,有一个男同学首先举起了手,“我觉得贺逸颖的日记写得好,我要向她学。”“你能到她面前去称赞她吗?”在我的提示下,他大胆地走到了那个女同学的身边,说道:“贺逸颖,你真会动脑筋,每次日记你都写得那么好,我们都要向你学。”说完课堂上想起了一片掌声,我说:“杨峙港同学平时细心观察,上课大胆发言,真是一个好学生。”我的话音刚落,下面的学生都抢着称赞同学了。有的表扬字写得好的同学、有的赞美勤劳的同学、还有的夸奖衣服穿得整洁的同学。我想通过这次的“称赞”,大家更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同学间也能养成互相关爱、取长补短的好风气。
  四、创设情境,接受情感的熏陶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往往是文辞优美,寓意深刻,不仅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而且也是学生感受高尚思想情操的佳作。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时点拨,让学生接受美好情感的熏陶。
   在学习《假如我有马良的神笔》时,学生读了课文,了解了文中“我”是位富有爱心的孩子。我就问学生:“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什么?”课上我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展开想象,简单地画一样东西,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不一会儿,白纸上出现了用笔幼稚的画,有的画了书、有的画了房子、还有的画了眼睛。这时我补充道:“老师不知道你们为什么画这些,能不能把你们心里想的写在纸上呢?”
  画着书的学生是这样写的:我要把这些书给我们班的小朋友读,这样大家就能懂得更多的知识了。
  画着房子的学生是这样写的:我要把这幢房子给无家可归的人住,让他们在寒冷的冬天能躲在温暖的房间里。
  画着眼睛的学生是这样写的:我想把这双明亮的大眼睛送给盲人,可以让他重见光明。
  美好的愿望表现了孩子善良的心灵,真挚的感情!
  大家都知道,在看电影时背景音乐能烘托出当时的气氛,或让人更恐怖,或让人心情更爽朗。有些时候,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在一些音乐的衬托下,能烘托出合适的情境,会比深情的语言更加生动。如读识字课“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课上我播放了一曲《爱的奉献》在深情的音乐中课堂上酝酿出了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浓浓气氛。歌曲结束,我让学生谈谈感受,学生纷纷发言:“我们都要有爱心”,“如果我们都有爱心,世界就会变得很美好”。学生有这样的感受,能少了音乐的功劳?
  五、续编故事,延伸拓展课文寓意
  在观摩优秀教师的语文课时,我们常常会为教师能体现充分达到教学目标的酣畅饱满、淋漓尽致而喝彩。这种境界的出现,往往不能不归功于穿插的设计得当。所以当你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些教学的设计还不到位,就可以穿插一些补充环节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如在上《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学生明白了主人公为何落得这样的结局,寓言的意义教育了学生,告诉他们做事不能以狭隘的眼光对待事物,并要听从别人善意的劝告。从中还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应该吸取经验教训。课上我问学生:你们认为第二年这个人再去种葫芦时,还会不会是这样的结果?一个学生说:“我想应该不会有这种结果了。”另一个说:“明年他中葫芦时,想起今年这件事,当葫芦叶子上再长虫子时,他就会把所有的虫子都消灭掉。”我又引导:“那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他的葫芦会长得怎么样呢?”学生说:“他的葫芦会长得赛过大南瓜呢!”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讲出了一个生动的续编故事。在学生编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让他们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从自编的生动故事中明理悟道,启迪人生。
  六、共享优秀篇目,增加学生阅读量
  本着“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原则,在平时的语文课课堂中我总会穿插不同的语文材料,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丑小鸭》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写的童话。学完课文后,带着安徒生的其他作品,我向大家介绍:安徒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童话大师,他的作品达到了同时适合六岁与六十岁人阅读的境界。童话《海的女儿》、《野天鹅》,寓言《皇帝的新装》都是他的作品。课后请大家去阅读这些故事。
  人教版教材的安排内容是整合的,每个单元都有同一个主题。这就方便了我们向学生介绍推荐相关内容的文章。如学完了有关春天的课文后,我就搜集了很多描写春天的文章,选择了二篇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其他的都印成资料,分发给学生轮流阅读。 
  综上所述,穿插的魅力显而易见,但是喧宾不能夺主,主次不能颠倒,教学中我们要把穿插定好位、把好量,不要让它画蛇添足,真正发挥穿插的优势,让它为我们的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