娓娓道来,绵密滋润——《敬业与乐业》的说理特色

作者:田宗昌  时间:2007/9/10 17:32:0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325
  大凡好的演讲,或以飞扬的激情取胜,或以温润的说理见长。前者好似熊熊的烈焰,能引燃听众的情感火种,激起他们的强烈共鸣;后者则如细无声的春雨,点点滴滴滋润听者的心田,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正可作如是观。下面试从三个方面对这篇演讲辞的说理特色作以浅析。
  一.风格朴浑平和
  该文是先生于1922年应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之邀,向该校学生所作的讲演。“敬业与乐业”本是一个关乎人类生活原则的大话题,而先生本人又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渊博的学者,中国近代的文化巨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著名导师。但面对为就业作准备、有志投身社会工作而入学的学生,他并没有居高临下,拿腔捏调地高谈阔论,而是把一个有关人生的重大题材从高高的云端轻轻拽扯下来,用极浅近的方式,以最平和的风格,娓娓道来,从而消解了重大题材可能带来的飘忽感、沉闷感,使听者如坐春风,如沐春雨。这样一种风格,体现了先生强烈的对象意识、人文情怀和已届知天命之年所积累的人生智慧。他一定知道,倘若高高在上地板着面孔一味说教,难免会落入大、空、硬的窠臼,引起逆反之心,演说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而现在这种不瘟不火、徐徐言说的平和冲淡,却能春风化雨,让听众面聆謦欬而欣然接受。
  二.语言朴素平易
  演讲的语言有软硬之别,硬语言多耳提训诫,旨在警醒;软语言多温婉劝说,意在认同。这篇演讲的语言通体朴素平易,以温言引导。虽然文中有多达十二处的古文引用,但大多简短明了,一些不易懂之处,作者都予以通俗的解释,而且,不论是从听众的角度、作者的身份还是从引用的目的来看,必要的文化熏染、深厚的文化根基、雄辩的说理效果,都无法排除对典籍的征引。这些典雅的引语,丝毫也遮不住全文的通俗晓畅。比如,“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不加藻饰,几乎全是生活用语。又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就地取材,顺手拈来,调侃中分明是在精神“互动”。再如,“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通俗之外,不乏风趣,一下子缩短了与听者的心理距离。
  三.事例朴实平白
  论说性的文字,对于所言说的道理,往往有如下情形:妄者浅入深出,庸者浅入浅出,黠者深入深出,惟有智者方能深入浅出。而能否深入浅出,第一取决于学养,第二取决于心中是否有人,第三自然取决于达成的方式。即以本演讲而论,梁先生的丰厚学养和人文意识自不待言,选例除古人古事外,大量的还是来自于身边的例子。比如,论述业“为什么该敬”时,他这样设例:“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又如,论述怎样做到“敬”时,则设例如下:“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这些事例,着眼于学理,朴实浅近,通俗易懂,把大道理说得切近具体,会赢得听者的首肯。
  读大家笔下文字,遥想80多年前先生演讲时的风采,我们仍能真切地感受到大师的平和、平易、平白,被他娓娓道来、绵密滋润的说理所打动。我们应当牢记:人生只有敬业,才能得大自在,只有乐业,才能得真安适。
  陕西兴平市华兴中学  田宗昌   
  713106   029——36980599    tzc126@126.com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