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70字。
敬业与乐业
福鼎二中 董文雄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把握中心论点,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二、分析本文结构,学习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一、分析结构,体会本文清晰的条理和层次。
二、了解、学习本文“引证”、“例证”交替使用的论证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组织学生细读课文,抓住每段重点语句,理解内容,整理思路,把握课文结构。
一、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另有饮冰子、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笔名。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4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9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12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1890年,17岁时拜康有为为师,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1894年6月,他随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年7月,宣传变法维新的第一个刊物《中外纪闻》在京创刊,梁启超是主要撰稿人。8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梁启超任书记,成为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的得力助手。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二、背景简介。
本文是七十多年前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发表演说时的演讲稿。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训练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敬业乐群”是该校的校训。
演讲是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看法,阐述道理的口语表达方式。演讲的特点是,对象具体、主旨鲜明、思路清晰、例证动人、感情充沛。阅读课文你会发现,这些特点非常明显。
三、通读课文,了解内容,感受语言特色。
要求:
1细读课文注解,标出重点字词。
不二法门理至易明旁骛佝偻亵渎骈进强聒不舍断章取义精微
2标出每段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3以所标语句为依据,用尽量简短的语言归纳每段大意,写在书上空白处,从而体会文章结构和作者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