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屈的上海“苏版”《历史》教科书被撤事件

作者:佰骥  时间:2007/9/16 22:28:2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928
  最近这件事又开始沸沸扬扬,多方报道苏智良作为主编的上海版高中一册《历史》已经被撤下,并由在短短二个月加工出来的《历史》顶替。苏智良主编为此接受了《南方周末》的采访,并在其中倾诉了一些委屈。在他与《南方周末》对话中,也对被撤的《历史》作了一些辩护,但笔者更感兴趣的“为何被撤”,其实直到最后采访结束,笔者还是没有理清。苏智良主编介绍的上海新版高中《历史》既然这么好,那么为何还要被撤呢?笔者不得不从他与《南方周末》的对话中尽量去寻找被撤原因的线索。
  根据各方报道,此次苏版《历史》教科书的风波主要是由《纽约时报》的报道而引发。当时该报道认为,苏版《历史》是中国政府的一种新政治信息,因为以前《历史》教科书中所强调的意识形态,更多被生活与经济类所替代。比如,认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被去除、社会主义减少、毛泽东与中国革命事件大幅度缩减,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也被有意淡化,并把比尔.盖茨搬进了这本教科书等之类。《纽约时报》报道就认为这是中国新政治气候的一种苗头,是向更靠近美国方面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但没想到对美国方面这么好的信息,竟然被《纽约时报》搞砸了,这份报道点爆了中国国内思想舆论界的大争论。
  从苏智良主编与《南方周末》的对话中,笔者认为并不是以上内容缩减的原因而导致了高中一册《历史》教科书被撤,苏智良主编说:毛泽东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但每本教材、每个时段的教育功能是不一样的,不可能每本教材都讲同一个重要问题。”“我也注意到全国的历史新版教材,也不可能每册都讲毛泽东。有的老师作了统计,上海历史教科书中至少有120多处讲到毛泽东,主要是在初一和高三里面。”
  上面的解释完全是符合逻辑的,这么可能每册都讲毛泽东呢?每册都讲毛泽东,那就不知道同样的历史事件在书本中要重复了多少次?这是毫无意义的,我想教育部领导们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有一册或二册,甚至更多《历史》里不提及毛泽东,不讲革命事件,不说农民起义,但其余《历史》讲到了,那完全可以理解。高一、高二不提,高三着重讲到了这些历史事件,这样的《历史》教科书笔者就认为没什么问题,总不能同样事件一直重复着说,那才是不符合逻辑与常情的《历史》。显然这些不会导致苏版被撤。
  但接下去苏智良主编对《历史》的一些介绍倒令笔者疑惑丛生,他说:“教材中提到毛泽东个人的地方还有不少,对毛泽东在“大跃进”和“文革”中的过失,新教材也作了比较客观的评论———“1958年,中国经济发展呈现较好的前景,中央主要领导人从促使国家迅速富强的主观愿望出发,忽视了经济发展规律,确定农业生产‘以粮为纲’,提出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开展了一场群众性的生产大跃进运动。工业生产的 ‘大跃进’是‘以钢为纲’,全国上下一切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 毛泽东作为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当然要对“大跃进”的失误负责。教材不单独指出毛泽东个人的失误,也符合当时党中央集体领导机制尚起作用的事实。对“文革”则是这样评价———“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内、政府中和军队里相当一部分权力已经掌握到资产阶级手中,必须发动一场自下而上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而党内盛行的个人崇拜、个人专断,使中共中央未能及时纠正他的错误;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又别有用心地加以利用,导致了长达10年的全国大动乱。”
  苏智良主编是不是昏头了?什么叫做“不争论”?“改革开放设计师”的“不争论”意见难道你苏智良主编想去改变?你这本教科书一出,有了“定调”,人们当然可以提出质疑,都上教科书了,人们还有什么说不得的?你苏智良主编是不是“喝高了”?
  再而,苏版《历史》在其中的描述很成问题。比如,““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内、政府中和军队里相当一部分权力已经掌握到资产阶级手中,必须发动一场自下而上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这是在批判毛泽东的“错误”吗?读了教科书的孩子们,他们一对照现在的社会几乎泛滥成灾的贪官污吏,穷人越穷,富人越富。富人开宝马故意撞死农民,黑煤砖、黑砖窑等等这些层出不穷的所谓资产阶级与特权阶层的不法行为,那毛泽东成了什么?他成了先知先觉的圣人了。这个不是在给“文革”定调,也不是在讲毛泽东的错误,而是在给“文革”平反,给毛泽东镀金。苏智良主编是真的昏头了。
  再而说,什么叫“不争论”,不争论意味着不能定调,没办法定调,它是无法讨论的,很多东西一讨论就麻烦了,比如“大跃进”的责任,那里面还是有轻、重、主、次。我们的“改革设计师”与前主席刘少奇,他们是当时主管全国生产的主要领导,你不是想抽他们的脸吧?
  最后还是“文革”评价问题,什么叫“发动一场自下而上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自下,那就是下层的老百姓起来的革命,就是群众运动,那成什么了呢?是民主运动?还是人民起来反抗?是民意?
  还有,文革开始后,前主席刘少奇组织全国各地的工作组,由于工作组采取了一些过激行为,导致了毛泽东写了“我的一张大字报”,从而揭开了全国民众蜂拥起来反抗工作组的运动,那不就正好印证了文革是人民起来反抗的象征?这些是能争论的吗?是能写进教科书的吗?你是在批文革还是赞文革呢?苏智良主编的政治水平以及历史知识简直令人无法恭维。
  从以上那么大的一些政治事件《历史》对它们的评价中,以及对苏智良主编本人政治理解能力如此低下,那么可见《历史》被撤也许是有些委屈,委屈是因为你尽力了,毕竟编写了漫长的8年,但这个委屈也只能被自己能力不足以编写教科书的问题所淹没。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