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作文教学浅谈

作者:天祝县祁连中学 唐俊  时间:2007/10/23 15:32:4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952
  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新课程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表达的文章,是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关注学生的心路成长里程,让学生通过自主写作充实他们的精神,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是新课程写作教学的应有之意。据此,笔者认为在新课程作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 写作应与课文教学结合
  传统写作教学中,大多数语文教师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关注写作技巧,关注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但收效甚微,原因是颠倒了“写什么”与“怎么写”的本末关系。当学生无“米”下锅时,任何烹调技术都没有实际意义。有了“米”就会做熟,就会有成品。也许这个“成品”色香味不全,但毕竟可食,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会更方便,更容易,更令人欢欣鼓舞。
  为了改变传统作文教学中本末倒置的作法,应把课文教学与写作结合起来,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扩大了视野,接受了思想感情的熏陶,加深了对生活的认识,所学内容与课文相关,有可写的东西,不愁“无米之炊”。用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训练的形式是很多的,如:仿仿、改写、扩写、缩写、续写等。例如,我教完余光中、席慕蓉的《乡愁》(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之后,学生已经懂得意象了,让学生自己确定意象用一句话表达乡愁的意思,学生写起来就轻松自如,如有一位学生写“乡愁是枚青橄榄,苦苦的,涩涩的······”写得多好。教《爸爸的花儿落了》(《语文》七年级下)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出两三件事,说说爸爸对自己的成长有哪些主要影响。事情可以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所反映的品质并不是非优秀不可,诸如幽默,严肃等都可以,让学生口述出来以后再让他们翻书,因为课文内容与他们口述作文的内容很相似,因此不用督促,他们就很认真的看课文,同时告诉他们注意文中的事例,让他们将自己所列举的事例和书中的事例相互比较,找出优缺点,明白选材取舍的根据。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发现,自己的爸爸原来也有这么多事情可写,这些典型的事例原来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这样就解决了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的问题。教完《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后,我便以“我的爸爸”为话题让学生自命题作文,学生写出的作文让人非常满意。
  二、作文应与综合性学习结合
  作文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是新课程教材编写的一个目的。让学生:一、在活动中写,例如《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这就是我,是一个自我介绍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要通过写文章,以文章的形式交流。二、是写活动,例如同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漫游语文世界,《我从中学到了语文》这个作文题目就是写活动的。可以写在某项活动﹙如看文艺节目等﹚中自己学到了语文。
  作文与综合性学习结合指导学生写作文的做法是很多的,比如,做游戏,写游戏;教新闻写作,就开模拟“新闻发布会”;教议论文写作,就组织课堂辩论等等,激励学生写作文的热情。还可以让学生参与编辑刊物,办手抄报等活动,激发写作文的兴趣,也可以组织学生看电视写作文,如看《水浒传》后让学生谈谈水浒中的人物,看新闻后发表自己对新闻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学科综合也可以写作文,例如学习了综合历史课的知识后写《我最崇拜的一个历史人物》。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知识可写科学小论文。
  以上两个方面仅是指导学生作文有话可说,要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的文章,还需要注意情感态度的培养,引导学生说真话,有真情,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构思训练,修改自己文章的训练,才能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提出作文训练的目标。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