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幸福指数引入课堂
作者:吉文利 时间:2007/10/31 14:17:4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56
“今天上学你觉得幸福吗?”没有家长这样问孩子,家长只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领导这样问教师,领导只关注你传授了多少应试技巧,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了多少可以应试的知识。
传统教学的终极追求,就是要求教师能够成功的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落实到位,学生能够考出好成绩。因为这样,教师失去了应有的人文关怀,学生的精神世界显得苍白。因为这样,教师在课堂上用了不科学,不人道的方法,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扼了学生的天性,这个几乎就是一种罪孽。因为这样,学生变得急功近利,失去了耐心与宽容,失去了渐进与友谊。他们的身心又怎么能健康成长呢,这又有什么幸福而言呢?
候鸟从南飞到北,从北飞到南,为的是经历四季的交替;溪流蜿蜒前行,为的是经历曲折。花开远不是为了花落,教与学的意义远不能够以知识的多少来衡量。在教学知识的同时,师生应该充分享受教学本身的幸福。不能一想到学习就是“头悬梁,锥刺股”,不能想到教师就是红烛、就是春蚕。教师应该像果树,在哺育果实的同时,也成长自我。
教育教学是几十个有着鲜明个性的生命聚集在一起的进行生命体验的精神活动。师生用独特而鲜活的体验共同构成教学生命。激发对身心健康和谐人格的追求。每一个个体都在体验中成长。从某种意义来说,教学的意义,就是生命的意义。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分享人类精神财富的过程。学生在聆听中分享教师的情感,教师在聆听中感受学生的心跳。对学生而言,学习意味着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力的展现。对教师而言,上课不仅意味着传授知识,而且意味着分享和理解。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主张“少上课,多读书”,如同中国画中“留白”一般,希望教师把课堂的空间尽可能留给学生。优秀的教师不会只关心教会了学生什么,也不会满足于教会了学生什么,而是敢于突破预期的目标,不断的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教学中生成人生的智慧与创新人格,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和职业体验。
诗人荷德尔林认为,诗意地栖居是生命本真状态的体验。我们尽管不是诗人,但是不可以放弃对诗的追求,教师是师生生命中的一段不可复制的段落。我们教师,有责任有义务经营幸福教学,使自己成为精神大餐的设计师、师生情感交流的主持人、师生智慧的催生婆、创造生命的精彩。让师生的心灵都充满幸福,在幸福中成长。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