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着多种美的光彩——《山中避雨》赏读
作者:江苏滨海三中 陆可爱 时间:2007/11/17 17:26:2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064
结构美: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叙事性的文章,往往有线索贯穿全文。这里的线索指将写作材料或情节串联起来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实物,可以是一种情感,一篇文章有时有一条线索,有时有两条或两种线索。本文就有两种线索:一条是叙事过程中的时间线索,随着遇雨、避雨时间的推移,展开了借琴、唱歌、惜别等情节。还有一条是感情线索,即作者在遇雨、避雨、借琴、唱歌、惜别时感情的变化:扫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感到从没尝过的音乐趣味——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两个女孩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欢喜起来——无比欢乐。这样,两种线索并行,情节线索与感情线索都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使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写法美:运用比较,突出主题。在行文中,作者将平时与这次对音乐的不同感受作比较,突出了“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将两个女孩前后两种不同的心境作比较,突出了女孩后来和大家融合在一起同声歌唱的快乐心情;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的不同特点作比较,突出了胡琴的优势,意在说明音乐应走向大众化。这几组比较,印证了“乐以教和”,并使这一古语具有了更为深广的意义。
语言美:生动形象,耐人寻味。一是善用炼字。比如“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 句中的“温暖”字用得很传神。在这里,首先强调了雨是“苦雨”,山是“荒山”,更显出了“温暖”的可喜可贵;再深一步体会,这“温暖”二字,似在写环境的温暖,其实是写作者自己内心感受到的温暖,表达了他的一种欣喜之情。二是善用句式。如“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这里以排比的句式,使我们的视线跟着它一个一个地不断转移:剃头店里——裁缝店里——江北船上——三家村里,让我们具体地感受到了胡琴的确是处处可见。另外,连说四个“有之”,又起了强调作用,语气显得更加肯定。
情感美:触景生情,美不胜收。山中避雨本不是什么美差,作者记叙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独特经历和感触,却充满了诗情画意:“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音乐的滋味。”这句话是作者触景生情,发自内心的感叹。作为艺术家,这次拉琴的环境与往日不同,是在山中小茶店的雨窗下,有一种天然之美;人物除两个小女孩,都是素不相识的山村青年,是琴声和歌声把大家结合在了一起,有一种和谐之美;大家的歌唱都是发自内心,感情十分真挚,有一种真挚之美;大家一起歌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气氛热烈,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有一种氛围之美。以上种种趣味之中,最主要的是作者感受到这次拉琴与歌唱,十分自然真挚,是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大家相处得如此和谐。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