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或有忧思未敢言
作者:佚名 时间:2007/11/27 22:24:3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32
语文课本第一课是“天亮了”
“看到那么多年轻的、健康的、幸福的面孔,深感欣慰和鼓舞,这比我们中学时代要好多了!”看着台下青春洋溢的面孔,王蒙深情地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从小学到中学娓娓道来,努力用自己的学习和创作经历向在场师生阐释人生与哲学的大课题。王蒙说,他小学只上5年,中学上了3年半,加起来只有8年半的学生经历。这8年半虽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至今难忘,8年半所学到的知识让他感觉一生受用。
王蒙说,他是1934年出生,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他只有3岁,当时举家逃离北平、迁往河北农村老家。1940年,不满6岁的王蒙开始在北师附小上小学,当时由于营养不良,身材又矮又小。王蒙不无遗憾地说,他的父亲1米85,按遗传规律他起码可以再长10厘米,但在发育的关键时刻营养没有跟得上。有时买块烤红薯作为早餐,衣服单薄,冬天里冻得无法安心上课。但即使如此,王蒙仍觉得学校里的生活十分温馨,他至今还记得语文课本的第一课是“天亮了”、第二课是“弟弟、妹妹,快起来”。那时候虽然很小,但对学习却充满了热爱,觉得学习是件很有乐趣的事。
学生时代难以忘怀的两个错误
老师和学校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他特别提到他的语文老师华老师,“自从华老师来了以后,我的成绩突飞猛进,一年级还是全班第三名,从二年级开始始终保持第一名。”华老师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不是给予很严厉的公开批评,而是私下给予敲打和修补,这是他小学阶段最难忘的记忆。
不过,这期间他也犯了“两个不可饶恕的严重错误”。他7岁时,一次考修身课(即现在的德育课)时,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育”字该如何写,情急之下就偷偷翻开了课桌里的书。第二天发试卷的时候,华老师说,“大家考得都不好,有个人虽然考得好,但成绩有水分不能算。”但老师没有在课堂上公布是谁作了弊。当时我就知道老师说的是自己,老师用暗示给我留下了改过的空间。这次作弊事件之后,我深深懂得,无论你考得好与坏,都不应该作弊;无论你做什么事,都有一双眼睛在看着你。
第二个错误发生在书法课上。当时有个规定,上课不带文具的一律到教室门口站着。有天上书法课时自己什么也没带。对一个“爱慕虚荣”的7岁小孩来说,就觉得跌入了“人生绝境”,因为姐姐也在同一个学校,担心她知道了会“名誉扫地”。这时同样没带文具的一个女同学说话了:“王蒙平时是个好学生,只是偶尔忘记了,我一个人出去罚站就可以了。”听到这话,王蒙顿觉绝处逢生,大喊一声“同意”,相比之下,自己就成了自私的小人。下课之后,老师为此找他谈话,让他受到了深刻的人生教育。
聊天使自己走进革命阵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那时王蒙虽然还不满11岁,但浑身上下却有使不完的爱国激情,经常和同学们到老师家听故事,听他讲日本怎么欺负中国,又怎么落了个失败的下场。只记得自己当时热血沸腾。
王蒙初中考进一所教会学校,有次在与一个打垒球的高二学生聊天时,无意中说自己“思想左倾”,因此王蒙被带进了革命阵营。这名垒球后卫是年轻的地下革命者,他把王蒙带到家里,让他初次接触了“红色”书籍,王蒙在那里读了《中央土地法大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众多共产主义著作。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