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给自己“挑刺儿”
作者:不详 时间:2007/12/30 5:43:5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92
《咬文嚼字》杂志这回“挑刺儿”的坛主,又个个都是名家。计有:于丹、王立群、孔庆东、毛佩琦、刘心武、孙丹林、孙立群、纪连海、易中天、孟宪实、隋丽娟和阎崇年。此举一出,反应似各不相同。有的沉默不语,有的内心不满,也有的积极配合。最值得赞许的是刘心武。他把新出版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三本中整理出自己发现编校错误主动送来,“自暴其丑”。这样一种对捉错的态度,是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不失为名家风范。也是一种高明的做法。在《百家讲坛》上教育别人的坛主,应有这样的雅量。
于是又联想到我们的报纸。众所周知,现在报纸上的错字实在太多,每个版上细细找一下,错别字、文句不通之处,可以说比比皆是,甚至在大字标题上,“弹眼落睛”的错字也屡见不鲜。出了差错,多数是出门不认货,很少见作者更正和作自我批评的(除非是严重的政治性的差错),见错不怪,习以为常,无错不成报。其实,在报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与其到年终开展“发行大战”,不如在平时多花点功夫,努力提高报纸的质量。要把报纸办好,是否可以先从减少错别字入手。借鉴一下《咬文嚼字》杂志的成功经验,各报能不能自己来“咬”自己,认真地自查报上的错别字。与其让别人来“咬”,不如自己“咬”自己。一张报纸,错别字连篇,又如何取信于读者?
如何捉错,办法很多,这里建议学一学前时《新华每日电讯》的做法,专门在报上辟一个读者捉错的专栏,指出昨天报上的文字差错,今天登报;也可在报社内部专门设一位检校人员,专门捉错;如果经济条件许可,还可以给捉错的读者一些物质奖励;如果决心更大一点,还可以邀请《咬文嚼字》来捉错,引火烧身,定期公布结果。不知文新集团中有哪一家报纸,有这样一种自己“咬”自己的勇气,率先带一个头,自己给自己“挑刺儿”?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