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C层次学生的心理及其教学把握

作者: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 王东杰|  时间:2004/11/20 20:31:3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22
  随着学校改革的深入进行,自费生的比例增大,中考成绩距离规定的入学成绩分数差距较大的所谓C层次的学生到重点中学学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对于我们老师来说,经常面对学习自觉性强、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好的学生,突然面对那些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习惯不好、又有着诸多个性心理的C层次学生组织而成的缺乏稳定性的集体,往往要有个适应和调整,如果再对C层次学生不能较为有效的管控,课堂纪律就又成了顺利完成教学工作的瓶颈。
  对于C层次的学生来说,初中四年的生活受老师关注的时候不多,有的甚至是让老师当作不可教育和提高的落后分子置之不理。他们有的学习用功,但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或兴趣以及持久性,成绩一直不好;有的脑子聪明,但没有学习动力,爱好广泛且易分心;有的曾经学习好,但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缺乏学习的持久性和连续性;有的对学习曾经缺乏认识,现在想学习;有的学习不好,对未来缺乏信心和方向;有的本身就不喜欢学习,但家长却出于各自心理要求孩子来学……他们普遍缺乏约束力和精神注意力,不良行为在改正期间反复性强,没有好的听课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差,基础知识薄又知识面窄,易在成绩滞后或努力而没有明显提高的情况下自暴自弃,没有自信,加上本身被人冠以“C层次”而又有着极强的自尊甚至是虚荣,要求甚至是追求与其他层次的平等。他们受情绪的影响大,感情用事的时候多,对教师的喜好和学科的兴趣往往影响学习动力,而有时一件对他来说是不合理或者是不公平的事情就会被看成全部进而抹杀以前所有的好的方面而形成不同时期和性质的敌视或仇视,同时,他们很少从自身找原因,愿意在客观上,特别是教师身上找原因来寻找学习落后的心理解脱,有时甚至会表现到对老师吹毛求疵的程度而忽视知识本身。由于经常面对批评、指责和怀疑,他们往往有极强的逆反心理,不愿接受意见和说教,甚至不让人抓到手就不承认过错。这些让许多教师经常感到头痛,严重的甚至让人感到教学过程中难以组织教学。另一方面,他们身上有许多优点或长处。他们多数有人情味,诚信讲义气,讲求互助和交往,聪明的学生较多,往往喜欢在事实面前接受批评,强调以理服人,对知识或者学习好的人有着一种敬佩心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很大。
  人总是有着各自年龄层次和生活阅历的心理普遍性和个性的,任何人都是喜欢在得到理解和肯定的情况下积极面对工作,任何人都会有合理的心理波动和行为反复,任何人都是有着自己心里的评判尺度和方向,任何人都会受环境的影响。而对于年轻的处在心理和人格形成期的学生来说,这些表现得更明显,我们可以利用长处,正视缺点,结合心理发展规律,结合自身特点,合理的把握学生,组织教学,有效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首先,教师要有个心理的正视和调整,以“存在就是合理”的观念来接受现实、调整心态,以平等、宽容、负责、辩证为工作心理,消除功利心理,有恒心、有信心、有耐心、有爱心的开展工作。什么水平学生都要面对,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师生之间的互相适应和尊重是教学工作务实有效的前提条件,特别是以平等的心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C层次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而理解学生的行为反复性和不成熟,看待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不同时期的状况有豁达、辩证、平和的责任心和恒心就是务实有效的落实C层次教学工作的必要心理条件。
  其次,C层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高中知识点,紧密补充初中基础知识,以“注重基础,讲求质量,不求速度,平稳深入”为上学期教学原则,让学生学得了,跟得上,记得牢,这样才不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和信心,为教学的深入下去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根本上落实分层次教学的意义。同时,还要针对他们自律性差的特点经常检查和督促他们的学习,以外力夯实基础知识,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深入。另外,教师也应该尽可能的结合学科特点和自身特点,让教学内容丰富而有吸引力,让学生有心理的敬佩度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学习动力。
  再次,教师要尽快地掌握学生课堂状态和习惯,尽可能的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给学生个体以合理定位,尽可能不触动学生避讳或者敏感的内容,同时,及时发现优点并在课堂上适时适度的表扬,在满足学生的自尊心的同时拉进师生距离,进而为指出缺点打下良好的接受心理基础。许多内向的学生往往被老师忽视,而对内向的学生适时地关注对他们来说也会有良好的鼓舞作用。有时,教师的一句鼓励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第四,客观辩证的看待学生的学习成绩,以相对的眼光看待学生自身阶段性的进步,及时给学生以阶段性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进步以及由此带来的愉悦,看到付出就会有回报,学习的劲头就会更足。有时,和学生进行个别的交流与个体的分析,其针对性和影响力也会好一些。当然,教师的期望值也不要太高,同样也要有个性和阶段性,讲求心态的平和。
第五,教师要有自身的威严。这种威严不一定是板着面孔的厉害,因为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心中更多的是一种对正义和理想的敬仰,教师在课堂上严格要求自己,有着稳定明确的工作准则和合理人性的课堂管理标准,以身作则并及时进行课堂规范,赏罚分明,让学生感受到平等与尊重,感受到制度与修养,结合及时的发现和合理的表扬学生,学生就会主观接受和尊重,再辅之以严肃或者严格,课堂纪律就会有基本的心理保证。敬畏,有时也是一种最好的管理距离和心态。
  最后,站在时代的位置,以平等、理解的角度关心学生,消除所谓的代沟和位置距离,以爱心促进理解,以亲情带动交流,为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学生的所有行为都是当今社会和家庭影响下的必然,都有着存在的理由,教师只能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引导,进而真正落实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会有各自的方法和方式来进行管理。在接受、理解和探讨的同时,我么也应该看到教师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在不谈论这个言论是否极左或唯心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应该想想,当我们的责任心、耐心以及豁达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是否还要一味地坚持以循循善诱的宽容面对那种自己故意放纵而其家庭也纵容或无能为力的学生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否一定要把所有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即使那个学生已经真的几无是处,即使自己的家庭更需要关注?
  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还会有许多问题和困惑,而我们的认识也是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的,我们坚信,我们会以更加合理和变通的方式来面对新形势,来完善教学和管理工作,让教育真的平等、务实、有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