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积极调节情绪的五大技巧(外一篇)

作者:mohuilan1011|  时间:2005/4/13 10:13:2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233

 

    南京市教育局举办“积极心态迎高考”专题报告会,南京师范大学傅宏教授就如何调节考前的紧张情绪给考生和家长提了五点建议。  
    一、父母与子女间合理沟通
    傅宏教授提醒家长们在考试前尤其要注意与子女间合理的沟通方法。他说,孩子天天在家长身边,家长“少说多参与”是很重要的,在孩子复习高考期间,不要太多地去评判孩子考了多少分,家长做好自己的“家长形象”就足够了,不给孩子施加压力,并适当鼓励孩子有轻松生活的时候。
    二、恰当处理挫折
    “你怎么才考99分啊?你那一分被狗吃掉啦?”一个母亲这样责问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傅教授认为,被批评的这个孩子以后很可能是个学习差的孩子,因为母亲的批评告诉孩子一种信息:你不好。时间一长,孩子在母亲的“期望”下,真的就越来越没有自信了,越来越差了,这就是“期望效应”。他指出,很多考生产生考试焦虑,就是因为不自信。所以,家长要适当处理孩子碰到的挫折,帮助他们恢复信心。
    三、保持适度紧张状态
    不少考生常常抱怨“考试找不到感觉”。傅宏教授分析,考生如果认为不是为自己考试的,那就紧张不起来,就没有考试的感觉;如果刻意追求考试的紧张心态,也是“找不到感觉”的,这时候要顺其自然。      对于考前过于紧张的考生,他建议平时可以做这样的练习:睡前先让自己紧张起来,然后放松,想想自己今天安排的复习都完成了,自己很有收获。
    四、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
    “各人有各人的章法,模仿别人只会增加慌乱。”傅教授告诫考生,复习中,有多少时间就安排多少事情。由于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一些同学看到别的同学复习得比自己快,会忙乱。傅教授说自己的节拍很重要,最怕的就是这样“东张西望”。
    五、积极应对考试情景
    高考时,考生都不会在自己学校里考试,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一些考生一开始会有“脑子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的感觉。傅教授建议考生考前最好抽出时间考察考场的情况,熟悉考场,如果坐在考场里仍很紧张,考生可以通过深呼吸等办法来缓解。总之,要采取积极的心态来应对考场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高三模考不佳不要怕,消减内心紧张很重要

  高三“二诊”的成绩刚刚公布,一些“考砸”了的学生为此苦恼不已。他们认为,模拟考试的成绩就代表高考成绩,这样看来升学无望。高三毕业生该怎么对待模拟考试呢?部分老师和“过来人”对此有他们的说法。
  苦恼:“二诊”成绩不理想
  马静是成都某名牌中学的高三学生,她告诉记者,自己的“一诊”成绩很理想,考完之后学校还调了班,她被分到成绩普遍较好的班。可是,在刚刚进行的“二诊”考试中,她却“考砸”了。为此又被重新分回原来的班。“我不知道接下来的三诊和高考将是什么样,我对自己已经没多少信心了,因为模拟考试的成绩就代表了高考的成绩,我甚至做好了复读一年的准备。”她说。同样,在这次二诊中考试不理想的学生秦豪也称,他原来打算“冲”一下北京的重点大学,现在有点动摇了,因为考砸了,再加上今年考生增多,竞争将更加激烈。所以,他只打算考一般本科院校就行了。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学生因这次二诊没考好而灰心丧气。个别老师也因此压力很大。
  会诊:要有本“错题集”
  成都列五中学的张老师建议说,绝对的分数根本不能说明问题,关键要看自己在班级的位置是不是前进的,还要看考试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讲,“一诊”难度都低于高考,“二诊”的难度就要大些了,因此这次学生普遍觉得考得不好。为此,老师特别提醒这类考生,在老师总结模拟考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除了知识上的问题,还有答题技巧上的,这样高考成绩才会有所提高。
  现在已经进入大学的“过来人”徐斌说,他当时的模拟成绩也不理想,但把模考成绩看得很轻,把模考反映出来的问题看得很重。他认为信心很重要,不管现在的成绩有多差,一定要记住只要高考还没有举行,就还有下一次,下一次自己一定会做得更好!他还建议每名高三学生要有自己的一个“错题集”,找出错在哪里,保证下次出现这样的题不再出错。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的医生也指出,“一诊”、“二诊”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准备不够好是一个原因,但其他方面的原因也不可忽视。临考前要有一颗平常心,正视自己的和别人的排名变化。考生要尽量减轻对自己内心紧张的关注,而把心思放在自己的学业上去。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