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又一村——医治心病,决胜高考
作者:桐城二中 占淑红| 时间:2005/3/25 22:24:2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786
高考复习的课堂,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师全力以赴,讲得头头是道,唾沫横飞,学生却或昏昏欲睡或心不在焉,至于复习效果,只有天知道了。于是,有些高三老师叫苦连连:高三复习枯燥无味,真个让人身心疲惫。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高三学生在很快面临择业或继续读书的人生选择时,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使得他们经常体验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压力,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出现问题。他们或为学业焦虑,或缺乏信心,或压抑郁闷,或精力涣散,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此时的他们,往往自认为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了,又怎能要求他们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复习迎考?心病还需心药治,还学生一个健康的心理,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根据笔者近两年的观察,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压力——总为浮云能蔽日
都说压力就是动力,但压力过大,往往适得其反。高三(4)有个女生,从今年暑假开始,就自我加压,进入了“准高三人”的状态,每天疲于奔命在各个补习班之间。为了那个美丽的梦想,她早早起床背英语,晚上处理堆积如山的作业。然而皇天也负有心人,她将近四个月的努力并没有使她的成绩提高多少,她沉不住气了,快崩溃了,她不想再过这种苦行僧式的生活了,于是她情绪低落,兴趣索然,渐渐的思维迟钝,沉默寡言,学习纯粹是应付。其实她已经因为努力不见成效而出现了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压抑心理。不过压抑心理不仅出现在如上文中的成绩一般的学生中,就是成绩优异者也会有,因为他们背负着来自家长、老师、亲朋好友太多的期盼,正如高三(1)“考坛霸主”张某在周记中透露的那样:“父母的期望不能辜负,老师的耳提面命令我招架不住……父母和老师都对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家族中许多优秀得一塌糊涂得人对我更是个无形的压力,同学们也在明里暗里和我较劲。考完试后,要和我对答案,问分数,再说一些似吹捧似讽刺的话。好难受。却又不能发火,脾气变得越来越坏了。”于是他自我封闭,不愿与同学打交道,甚至向班主任提出,要提前回家自行复习。可见,压抑心理往往会与自卑、沮丧、自我封闭、焦虑、孤僻等病态心理与行为一脉相承,过度的压抑会使人的心态和行为变得古怪。
众所周知,压抑心理源于高考,所以调适的根本方法在于正确认识高考,明确它是人生众多挑战中的一种,需要我们全力以赴,但它远远不是生活的全部。同时正确看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和差距,给自己确定一个力所能及的目标。另外,多读一些奋发向上的书籍,它是让我们奋斗不息的燃料。惟有如此,我们才能抹去心头的浮云,重见艳阳天。
(二)信心,众里寻她千百度
一些同学由于付出的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以致于散失信心而妄自菲薄,导致自卑心理。其实,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卑也可成为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入佳境的。但是,持久的、过分的自卑感则容易造成心理疾患。在同学们遭遇挫折时,不妨请他们大声地读一读“天生我才必有用”,想一想“少年心事当拿云”,用一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手中有卷,而“目中无人”。另外,应学会纵向比较,充分肯定自己哪怕是点滴的进步,重新找回自信。我想,如果学生能一直以平和、镇定、平稳的心态面对高考复习,以努力为桨,以自信为帆,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体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三)动机——无可奈何花落去
学习动力不足(即学习动机问题)也常常令学生苦恼。学习动机分内在(具有持久性)和外在(具有短暂性)两种,学习者只有“知学”、“好学”并且“乐学”,从价值上给自己的学习以较高的评价,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高考复习,课程紧,时间长,学生难免产生浮躁、厌烦情绪,导致学习无动力或动力不足。特别是我们学校的普通班,同学初中升学考试成绩在3767名之后,每个班除几个精英外,大部分同学于本科无缘,这时如以诸如北大、清华这些一流的学校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则无异于对牛弹琴,倒不如从其他方面激发学习动机。不妨告诉他们,高考冲刺不仅以大学为目标,更以磨练意志为目标。在这段重要的人生阅历中,我们能收获大学录取通知书,也能收获顽强的意志、执着的精神,而后者,更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它可以让我们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至今,还不能忘记2003届王圆同学。她当时的成绩属中等偏下,家住离学校有七里之遥的毛河,但高三一年,无论天气如何恶劣,她从未迟到早退。须知,从学校到她家这段距离,没有路灯,还要穿过一里长的没有人家荒凉的地方,在朔风凛冽的冬晨,在风雪交加的寒夜,这对一个女孩子来说,需要多大的勇气。课堂上,她也尽力地去听去记。面对别人地嘲讽,她淡淡一笑:“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我就是要在迎应考过程中磨练自己。”我想,还有比这种站在人生的高度看高考更能激发学习主动性的动机吗?还有比这种以磨练意志为目标的更持久的动机吗?当然,学习的外在动机也是必要的,只有二者和谐作用,才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高考复习中,要善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动机,从而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避免让他们的理想之花过早地凋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对广大考生来说, 高考无疑是一个化蛹为蝶的过程,结果固然美丽,过程却如涅般苦痛。因此,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老师应有崇高的师爱,细心呵护,耐心引导,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还学生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相信我们的学生在经过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后,必然会体验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