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上的古诗词表达技巧
作者:不详 时间:2008/2/26 5:52:5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152
1、《静女》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托物抒怀 / 双关)
2、《氓》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比兴)
3、《离骚》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比)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比兴)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对比)
4、《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排比 / 互文)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文)
5、汉魏晋诗三首
(1)《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叠音)
(2)《短歌行》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借代)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用典)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比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比)
(3)《归园田居》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比喻)
※通篇不加雕饰,纯用白描。(描写手法)
6、汉乐府两首
(1)《上邪》 直抒胸臆(抒情手法)
(2)《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起兴)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顶真)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借代)
7、南朝诗两首
(1)《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起兴开篇)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琴。(情景交融)
(2)《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用典开篇)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情景交融)
※两诗抒情手法相同,都是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或者说用了衬托手法,以乐衬哀。
第三册
1、唐诗五首
(1)《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动静结合)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用典)
※通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抒情手法)
(2)《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直接抒情 / 用典)
(3)《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寓情于景 / 情景交融)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夸张)
(4)《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拟人)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 通篇写景,无一字抒情,然景中寓情。由于景物的烘托和渲染,使兴亡之思与人生凄凉的伤感尤为深沉。
(5)《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托物起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用典抒情)
2、《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夸张)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烘托)
※ 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 首段写蜀道,采用正侧结合的写法。
3、《琵琶行》 ※修辞 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举酒欲饮无管弦(借代)
※ 叙事诗中的写景句(以景衬情,渲染、烘托氛围)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 描写音乐的佳句(比喻 / 通感)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宋词四首
(1)《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情景交融)
※从“念去去千里烟波”开始都是虚写,由离别的场景转向对别后情景的想象,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离别之情。
(2)《念奴娇》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夸张/渲染/烘托)
※虚实结合的手法(赤壁景实写,周郎事虚写)
※联想(长江——千古英雄——三国周郎——自身)
※衬托(小乔衬周郎)
(3)《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词/直接抒情)
※选取一连串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如急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等,作为愁情的衬托,极力渲染,营造凄凉惨淡的意境。在情与景的关系上,能够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4)《永遇乐》 ※通篇用典抒情。上阕用孙权、刘裕的典故赞扬两位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下阕用刘义隆、廉颇的典故表达自己不被重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5、诗词三首
(1)《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
※李后主的词善用白描手法抒情,抒情真率自然。
※这阕词虽然情调伤感低沉,但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情感非常真诚,感触真切,读来令人顿生唏嘘。
(2)《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难,中原北望气如山。 (比喻 / 夸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寓情于景)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对比 / 用典)
(3)《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用典)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拟人)
※ 词的上阕侧重于写景,下阕侧重于抒情,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黍离之悲,今昔之感。这种情感主要用以景现情,化景物为情思的手法加以表现。今日的残破与往昔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烘托出词人感时伤世的忧郁情怀。
6、元曲三首
《[南吕]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 一点相思几时绝。 (直抒胸臆)
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 人去也。(寄情于景)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