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梦境、幻觉描写
作者:丘伟方 时间:2008/2/29 19:22:4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524
又如杨朔《荔枝蜜》中的:“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作者的梦境是作者心中强烈愿望的表现,抒发了作者愿意像蜜蜂一样辛勤酿造,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去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感情。
再如契诃夫的《凡卡》,该文记叙了九岁的凡卡,三月前被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做学徒,他受尽了苦。在圣诞节前给乡下的爷爷写信,求爷爷发发慈悲把他带回家。可是信封上没有具体地址,只是“乡下爷爷收”几个字。当凡卡把那封没有地址的信投入邮筒后,作者不但没有惋惜,反而添上一笔:凡卡美美地睡着了,而且做了一个甜甜的梦,梦见那封信被平安地送到了爷爷手中,爷爷正大声念信。一方面是信被投入乌有之乡,另一方面是寄信人甜美的梦想。这强烈而鲜明的对比,使人顿时陷入痛彻心肺的哀怜之中,宛如高山坠石,空谷传响,令人经久难忘。
此外,有人统计过,单是《红楼梦》一书,就写了32个大大小小的梦。
描写人物的幻觉,同样可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与精神世界。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姑娘》中,就大量进行了幻觉描写。温暖的铁火炉,冒着香气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蔼的老祖母……饥寒交迫的小姑娘在人世间得不到的东西,只能向幻觉索取。她怀着一颗善良美好、没有更多奢望的心,离开了这个没有光明、没有温暖、没有她的容身之地的世界。
又如电影《闪闪的红星》中,冬子思念父亲,向往美好的生活,表现在画面上的是他眼前出现的幻景——映山红满山遍野开放,父亲带领队伍回来了。
现在,不少学生挺喜欢写梦,其中也的确不乏写得好的佳作。但必须指出的是,不少学生的作文中并未掌握梦境的真谛,而仅仅是为了追求新奇,为写梦而写梦。如一篇记叙元宵节玩鞭炮的习作,竟然说梦见自己“变成了一串串红彤彤的鞭炮,在大街小巷惊天动地燃放起来”。这样写,既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又有悖情理,因为再怎么说,人总不可能变成燃放的鞭炮啊。由于梦境、幻觉是和人物的内心活动紧密相关的,是人物在下意识的精神状态中,对生活、经历的认识,也是人物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愿望、顾虑等的一种“折光反映”,因此描写梦境、幻觉,要扣紧人物的处境和心理,不能刻意追求怪诞离奇,要避免严重脱离生活现实的描述,以免导向神秘主义。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2008年第2期
文章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