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让“细节”表达哀思

作者:卓厚宝  时间:2008/3/16 6:26:3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85
  这篇文章通过介绍项脊轩,记述了三位已故亲人,表达了对他们的哀思。文中写对三位亲人的哀思,均以细节来表现。
  首先看写他的母亲。作者七岁丧母,儿时的事情记不清楚,所以只能从老妪口中得知母亲的往事。老妪说:“某所,而母立于兹。”“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作者的母亲只活了二十五岁,她生的第一胎是女儿,第二胎是归有光,以后又生了五个儿女,这说明“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时,她还在照顾身边的另外几个儿女,但只要一听到隔壁女儿的哭声,她的心就立刻被牵引过去,问饥问寒。这不多的几笔,写出了老妪对他母亲思念,以及他母亲对儿女的关切和深厚的母爱。近代文学家林纾评论这一段时说:“震川(归有光)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
  再看写他的祖母。文中既写祖母对自己的关心和怜爱(“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也写祖母对自己的爱护和照顾(“比去,以手阖门”),又写祖母对自己的期望(“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完全是一个老妇人的语气和口吻,其中混合着对小辈的赞许、勉励、疼爱等种种心意,作者对此刻画入微。这种细节写法,“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见王锡爵为归有光写的墓志铭)。
  最后看写他的妻子。作者没有直接表露郁结于胸的哀痛,而是写她生前的日常活动,“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生前亲手种植的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结合上下文语境便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对亡妻的怀念,对“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复杂心情。钱基博在《明代文学》中说,“寄其悼亡之思,着墨不多,翻然高寄,而有弦外之音”。确实给人情意绵绵不绝之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