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一个和谐教育——刘雪荣、陈鼎常解读“黄冈教育现象”
作者:佚名 时间:2008/3/18 6:50:4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272
[主持人]:网友人称高手夏政安问:我认为素质教育主要是应该指人和平相处、共产共享理念和行为教育,人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陈校长您认为他的说法对吗?
【陈鼎常】:素质教育是一个和谐教育,而且是面对学生未来的发展的教育。我赞成他的观点。
[主持人]:我想这位网友听到您的肯定以后,一定非常开心。 下一个问题我特别想提给刘市长。您刚才为我们介绍黄冈市的时候也知道,黄冈是一个革命老区,确实经济比较落后。经济落后,也就导致了教育投入一定会有一些局限,为什么在这样的条件下,黄冈的教育还会这么厉害?
【刘雪荣】:首先是党中央、国家高度重视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温家宝总理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出,要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且提出今年要在全国城乡实现免费的义务教育,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了不起的进步。中央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也讲了,要从去年1076亿增加到今年的1562亿,这个增幅是非常大的。中央对教育的重视、投入,给我们黄冈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好的条件和基础。 为什么说黄冈是这样一个贫困地区,但是有别于其他的地方?这个问题,很多的专家、很多的媒体都在探究这个东西,很多的家长、老师也都问这个问题。为什么黄冈这么穷还有这么好的教育?
[主持人]:而且大家有各自的猜测,比如黄冈的学生就是打题海战术,苦用功。刚才您说到中央的教育给了很大的扶持,如果话说回来,中央的教育政策都是不偏不倚的,都是一样的,为什么黄冈会这么厉害呢?黄冈的独门武器在哪里?
【刘雪荣】:很多的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去年也做了一个栏目,叫“解密黄冈中学高考神话”,最近“两会”期间,经济日报主管的刊物叫《经济》,也发了一篇文章叫《欠发达地区办出全国一流的基础教育――黄冈教育现象探秘》,我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现在我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有这么几个重要的因素: 一个就是黄冈的人文历史、人文精神是非常好的社会基础。人文精神是黄冈教育好的一个非常好的社会基础。这个地方自古就崇文重教,人才辈出、大师辈出,像毕升、李四光、李时珍、闻一多都降生在这样一个地方,包括苏东坡,他在黄冈的赤壁写下千古不朽的“一诗二赋”,这是有非常好的传统。
第二有非常好的社会氛围,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首先从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教育,虽然我们黄冈还比较落后,经济条件还比较差,但是我们在教育上的投入,占了我们整个投入的很大的比重,像我们去年财政预算教育的投入,比上一年增长了37%,17、18亿。应该说这种支持还是比较大的。现在到黄冈去看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最美丽的风景是校园。
我们可以看一下陈校长的身份,也可以说明黄冈重视教育的程度。陈校长是校长,同时也是我们人大常委会的委员,他是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也是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连续三届了,上一届黄冈中学有两个代表,在一个中学里面产生两个代表,这在其他地方也是不可想象的。说明教育在黄冈的地位。
还有,家里再穷,但是一定要让孩子读书,把他送出去,让他受好的教育。所以补钱不如补老,补的再多,不如让他受好的教育,给了他一个发展的天地,给了他一个机会。所以我觉得这几个方面是很重要的,当然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教学的模式、教学的理念,包括我们学校的团队精神,黄冈中学是一个很好的代表,同时黄冈中学也在我们全市推广自己,这方面的情况,陈校长可能谈的更清楚。
【陈鼎常】:刚才刘市长回答了主持人的问题。黄冈穷不穷,是穷,但是穷则思变,市委市政府,包括我们市长的支持下,财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拿出大量的财力支持教育。工人、农民也是思变,学校也是思变,主要是有这么一个好的环境。有一句话我们市里叫的比较响,“扶贫不如扶智”这是我们改变黄冈基础面貌的根本途径,就是一个是人文环境,刚才我说一个好的传统。苏轼在黄冈时候,也就是在我们学校,他曾经说过厚积薄发,就是学校不仅广博,而且要取其精要。
[主持人]:原来厚积薄发这个词是在黄冈中学产生的。
【陈鼎常】:是苏轼说的。不仅要取得知识。我们那有一个好的人文环境,包括我们老师,严谨治学、严以律已。
第二人性化的管理。我们学校提出来,要有比较,但是不盲目攀比,要有紧迫感,但不浮躁。这是针对一些市风的一个非常有针对性的提法。
第三,有一种人梯精神,我们黄冈中学这100多年来生生不息、不断传承着这种规律办好两个比赛,第一,大家齐心协力做好教育这篇文章,再一个是接力赛,一代又一代的人把接力棒传下去,使我们学校有了现在的面貌。
[主持人]:刚才刘市长和陈校长说得特别好。特别是刘市长说到,人文精神和传统非常重要。陈校长的三个人,人文精神、人性管理、人的精神。
【陈鼎常】:这三个人合起来就是一个众,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教育是最重要的民生
[主持人]:三个人汇成的“众”字,是黄冈中学的独家武器。
刚才您说到黄冈的一个很好的传统,所以给黄冈中学以及黄冈的教育一直传下来。黄冈教育有没有给黄冈市带来什么?
【刘雪荣】:教育是最重要的民生,改善民生应该首先是要抓教育。所以教育对于黄冈的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认为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觉得首先是培养人才、输送人才。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改革开放以来,黄冈为国家输送的大学生是33万人,输送的职业技术学生45万人,这些学生为黄冈、为我们整个国家的人才培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黄冈的学校很多,规模也很大,黄冈教育占我们整个人口的比例也很大。确实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拉动了投资、拉动了消费,对我们黄冈的经济发展也是一种拉动作用。
第三,提高了黄冈的知名度。我们现在到哪个地方就去,说是哪里人,我们说是黄冈的,他们都说,黄冈中学我们知道,所以我觉得对提高黄冈的知名度,来进一步推动我们的发展是起了非常好的作用。
[主持人]:当我们形容一个城市的时候,比如我们说这个城市的教育很棒、学生很厉害,我想这种精神会比形容一个城市的经济条件很好更胜一筹,前者比后者在未来是更有竞争力的。
[主持人]:网友黄晨灏问:有人说强迫学生参加学习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它掠夺了孩子们自己的求知欲望,请问嘉宾对此有何评论?
【陈鼎常】:我们没有强迫学生学习,而且强迫学生学习效果也不会很好。我们是引导。爱因斯坦曾经有一句名言,唤起学生的求学之路,是为师至高的秘方。如果我们有什么秘密的话,不是那几套题的问题,也不是课教的怎么好的问题,而是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主持人]:怎么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陈鼎常】:一个是观念更新,我们不是按照一个模式培养学生。我们学校的课外活动种类繁多,我举一个例子,黄冈中学的学生能够在亚运会上夺得金牌,这就不是我们按照一个模式培养出来的,也可能这个学生去参加考试,成绩不是十分的优秀,但是他在某一个方面有特长,我们就发展他的特长。
第二,我们不认为听话的学生就是一个好学生。我觉得学生还是应该有一点豪气,这样才能干一番事业,对学生我们不提倡,不要求,不应该横挑鼻子竖挑眼,把他们的棱角磨平,锐气消净了,这是我们一个观念的更新。
再一个方法的创新。我们不强迫,而学生爱学习是什么原因?方法的创新。所以就要在教学的直观性,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把一层一层把他抽离出来,让学生非常形象,生动的感受,这是一个“性”。就是直观性。
第二个“性”就是探索性,我们不提倡急风暴雨的办法,而提倡和风细雨的滋润,这样就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不是被迫的、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和老师配合来学习知识。
第三就是特异性。尽管我们在一些原则的问题上都是相同的,但是它的方法、风格可以不同,教学有法,法无定法,我们就是通过三“性”的改造,加上观念的更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刘雪荣】:我小孩就是黄冈中学毕业的。晚上有时候接孩子,也去过黄冈中学。
[主持人]:如果把您的市长身份排除掉,您作为黄冈中学的学生家长给我们谈谈您对孩子在黄冈中学受教育的感受?
【刘雪荣】:他告诉我的感受,就是到黄冈中学以后,不像原来传说的那么紧张,那么拼命,而是很轻松,他们课间都到操场上跑步,课间放了非常好的音乐,我有一次去,听到非常美妙的音乐,让学生得到休息。他说课间的时候,同学们非常活跃,在教室里面,在走廊里面,有说有笑,是一种非常轻松的感觉和氛围。但是老师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只要把课堂上的课上好,把相应的作业做完,收获就非常大。这是他跟我谈的一些观点。
[主持人]:这是孩子真实的感受。
【刘雪荣】:因为他是从其他学校转过来的,他有对比,他有一个切身的感受,他觉得并不像原来所说的那样。
[主持人]:我相信刘市长这番话特别有说服力,因为他是站在一个家长的角度对黄冈中学的真实感受。
[主持人]:网友绑架真理问:黄冈中学能否保证教师8个小时工作制,有没有大量存在侵犯教师休息权的现象出现?
【陈鼎常】:这个事情,我们一方面要保证办公的时间,但是我们这种办公是弹性的,从来没有把教师固定在办公室里办公,这种弹性的工作恰好符合教师的特点,也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调动他们主人翁的责任感。
[主持人]:网友老Q插队在苏州说:听了二位的讲述,觉得很敬佩。如果让二位到北京来抓教育,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一起抓,把北京的分数线提高。这是他的一个建议。
【陈鼎常】:我们还是不是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一起抓,我们就是抓素质教育。旗帜鲜明地抓素质教育,大张旗鼓地抓素质教育。用学生的高素质,提高他的成绩,包括提高他的能力,包括为他以后的继续发展打基础。
[主持人]:抓素质教育的时候,也就同时把学生在考试时候的分数相应地提高。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主持人]:网友人称高手夏政安问:我认为素质教育主要是应该指人和平相处、共产共享理念和行为教育,人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陈校长您认为他的说法对吗?
【陈鼎常】:素质教育是一个和谐教育,而且是面对学生未来的发展的教育。我赞成他的观点。
[主持人]:我想这位网友听到您的肯定以后,一定非常开心。 下一个问题我特别想提给刘市长。您刚才为我们介绍黄冈市的时候也知道,黄冈是一个革命老区,确实经济比较落后。经济落后,也就导致了教育投入一定会有一些局限,为什么在这样的条件下,黄冈的教育还会这么厉害?
【刘雪荣】:首先是党中央、国家高度重视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温家宝总理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出,要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且提出今年要在全国城乡实现免费的义务教育,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了不起的进步。中央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也讲了,要从去年1076亿增加到今年的1562亿,这个增幅是非常大的。中央对教育的重视、投入,给我们黄冈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好的条件和基础。
为什么说黄冈是这样一个贫困地区,但是有别于其他的地方?这个问题,很多的专家、很多的媒体都在探究这个东西,很多的家长、老师也都问这个问题。为什么黄冈这么穷还有这么好的教育?
[主持人]:而且大家有各自的猜测,比如黄冈的学生就是打题海战术,苦用功。刚才您说到中央的教育给了很大的扶持,如果话说回来,中央的教育政策都是不偏不倚的,都是一样的,为什么黄冈会这么厉害呢?黄冈的独门武器在哪里?
【刘雪荣】:很多的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去年也做了一个栏目,叫“解密黄冈中学高考神话”,最近“两会”期间,经济日报主管的刊物叫《经济》,也发了一篇文章叫《欠发达地区办出全国一流的基础教育――黄冈教育现象探秘》,我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现在我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有这么几个重要的因素:
一个就是黄冈的人文历史、人文精神是非常好的社会基础。人文精神是黄冈教育好的一个非常好的社会基础。这个地方自古就崇文重教,人才辈出、大师辈出,像毕升、李四光、李时珍、闻一多都降生在这样一个地方,包括苏东坡,他在黄冈的赤壁写下千古不朽的“一诗二赋”,这是有非常好的传统。
第二有非常好的社会氛围,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首先从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教育,虽然我们黄冈还比较落后,经济条件还比较差,但是我们在教育上的投入,占了我们整个投入的很大的比重,像我们去年财政预算教育的投入,比上一年增长了37%,17、18亿。应该说这种支持还是比较大的。现在到黄冈去看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最美丽的风景是校园。
我们可以看一下陈校长的身份,也可以说明黄冈重视教育的程度。陈校长是校长,同时也是我们人大常委会的委员,他是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也是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连续三届了,上一届黄冈中学有两个代表,在一个中学里面产生两个代表,这在其他地方也是不可想象的。说明教育在黄冈的地位。
还有,家里再穷,但是一定要让孩子读书,把他送出去,让他受好的教育。所以补钱不如补老,补的再多,不如让他受好的教育,给了他一个发展的天地,给了他一个机会。所以我觉得这几个方面是很重要的,当然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教学的模式、教学的理念,包括我们学校的团队精神,黄冈中学是一个很好的代表,同时黄冈中学也在我们全市推广自己,这方面的情况,陈校长可能谈的更清楚。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