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古诗中“雨”意象浅析
作者:不详 时间:2008/3/23 7:09:5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526
一.温润的雨
雨本无形,但在诗人笔下却有了温润的质感."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雨应该是极品了.春天的雨是温柔,多情而美好的.请看这些诗句:
"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 __杜甫<<春夜喜雨>>
"梨花一枝春带雨" __柳永<<倾杯>>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__孟浩然<<春晓>>
"双燕归来细雨中" __欧阳修<<采桑子>>
"微雨燕双飞" __晏几道<<临江仙>>
二.愁绪的雨
古诗中有许多"雨"的意象蕴涵着诗人淡淡的愁.慵懒,低落,缱绻的诗人望着茫茫的雨,心思或随了伊人,如烟似雾的轻愁便蔓延了开来.所谓"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晏殊<<玉楼春>>),真是雨湿离愁愁更愁.再如: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__李憬<<浣溪沙>>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__王维<<渭城曲>>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__李商隐<<夜雨寄北>>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__柳永<<雨霖铃>>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 __柳永<<安公子>>
我们再看看秦观这首<<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此词描写了一幅晚春拂晓的清寒景象,透露出淡淡的惆怅迷茫的心情.下阙用了两个奇妙而贴切的比喻,用抽象的"梦,愁"来比喻具象的"飞花,丝雨";"飞花"前加以"自在",将眼前花的倏忽而去,飘然而落的神态形容得极具神韵;用"丝雨"来比喻"愁",将烟雨无边无际,连绵不断而又幽细如丝之状表现得美妙绝伦.全词融情入景,以淡雅细小的景象展现了人物曼妙幽深的内心世界,意蕴空灵婉妙.
三.悲苦的雨
凄凉的身世,不幸的遭遇,又遇上凄风苦雨,使诗人心中更添悲苦之情."雨"这个意象在这些诗中就仿佛是在诉说着诗人心中的悲哀.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__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垂死,暗风,雨,寒窗"这一组意象,写出了元稹多舛的命运以及闻听友人谪贬的悲叹.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
词人李清照把亡国之痛,丧夫之悲,全寄托在这"暮雨"之中,真是潇潇细雨,点点伤心啊!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蕴涵着陆游多少身世之嗟!
四.洒脱的雨
在豪放浪漫的诗人眼里,"雨"却是磨砺诗人意志的形象,他们坦然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以饱满的热情,顽强的斗志,经受风雨.这"雨"的意象就反衬了诗人形象的豪迈,洒脱.例如苏轼即使是遭受贬谪,又是出行中猝不及防地遇雨,词人依然等闲视之,从容面对,多么阔大的胸襟气度.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不以物喜,不因己悲,以人格的超旷消解挫折磨难,何等洒脱的人生态度.再如,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这一令人惊心动魄的场面,一个非凡的领袖人物藐视困难的魄力令人震撼!
以上所说的古诗中的一些关于"雨"的意象仅为一鳞半爪,其丰厚的内容非本文所能详尽.意象是诗人将主观的情意倾注在客观的物象上,两者融合所产生的诗歌形象.因此,不同的经历际遇,不同的场合环境,还有不同的气氛撩拨,"雨"的意象趣味殊异.南宋词人蒋捷有一首词<<虞美人.听雨>>,我们可以从中窥见"意象"变化的一些规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关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短短一首词,概括一生.前三句,一句一画面,以听雨为线索真切地描画出自己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寻欢作乐,歌楼上闲听歌曲;壮年,漂泊天涯,客舟中愁听风雨;老年,寄人篱下,僧庐下听雨度残年,三幅画前后衔接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的人生道路.
可见,"雨"的意象的丰富多彩.我们要结合具体的背景作具体的分析.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