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格香:行动彰显感人师德 车祸处送老师挥泪如雨

作者:不详  时间:2008/3/15 8:17:51  来源:青岛新闻网转载  人气:527
  新闻回放:小学女教师保护学生 以身挡车不幸身亡
  

                 王格香老师生前照片
  昨天(12日,下同),早报报道了胶州市海庄村小学老师王格香在护送学生回家途中被大货车撞倒身亡的消息后,当地村民及海庄村小学的师生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自发地以多种形式悼念王格香老师。青岛市教育局及胶州市教体局、胶州市工会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上门慰问王老师的家属,到医院看望受伤的李月芹老师,并给他们送去9000元的慰问金。 
  王老师的学生
  学生:老师一声喊救了我们命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海庄村小学看到,王格香所教班级的学生在几名老师的带领下,一起来到王格香车祸事发地点献花,以此来缅怀她。看到地面上还留有的斑斑血迹,在场学生、老师们眼含热泪。 
  “叔叔,王老师真的已经走了?我想王老师了……”昨天下午,在海庄村小学一年级二班教室里,学生李明彗看到记者点头后,眼泪顺着这个8岁小女孩脸颊上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教室里的学生们听到老师已经离去的消息,谁也不能相信。 
  “当时,后面有一辆大货车很快地开过来,王老师和李老师在前面听到了声音,就回头看我们是否安全。”出事时就走在王格香后面的宋同学哭着向记者回忆了那可怕的一幕。当看到大货车朝着路边的学生冲过来时,王老师大喊了一声:“快走!快走!快靠边!”四名走在最外面的学生听到老师声嘶力竭的喊声后下意识地朝马路边靠了靠,而来不及躲避的王老师被车轮碾倒。同行的李月芹老师也被货车刮倒,但侥幸捡回一命。现场目击村民罗女士含着泪说:“王老师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救了四个孩子的命。” 
  学生今天来看看老师,路上还不断有大货车驶过 
  同事:她每天都送孩子回家 
  昨天下午,海庄村小学校长李贤江提起王格香老师来泣不成声。李校长说,王老师是学校年龄最大、工作量最重、工作态度最认真的老师。学校并没有要求老师护送学生,但年过五旬的王老师每天都会送没家长接的孩子回家,每次放学路上,王老师总是左顾右盼,看看有没有掉队的孩子,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路上车太多,靠边走,注意安全……”尽管如此,不幸还是发生了。 
  “她就像大姐姐一样,照顾着我。”老师纪洪艳回忆说,她到这所学校教学已经4年了,因为家离学校很远不能经常回家,王格香知道后,为了能让她吃上热乎的饭菜,王格香晚上一有时间就骑着自行车把她做的饭菜送到学校里。 
  教育局:她用行动诠释师德 
  记者了解到,王格香虽已有30年的教龄,但直到1998年才转为正式教师。不过她从来没有怨言,一直尽心工作,多次被当地教育部门评为“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等。王格香的儿子今年20岁,还未成家,她的丈夫也没有正式职业,靠出租一辆三轮车赚钱。虽然王格香家里一直比较困难,但她从来也没有向学校提出过任何要求。 
  了解到王格香的事迹后,青岛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剑波做出批示,并委托青岛市教育局副巡视员蔡文华及有关领导,到胶州看望王格香老师的家属和正接受治疗的李月芹老师,分别送上了3000元和2000元的慰问金;胶州市教体局和胶州市工会也各自为王格香的家属送上了2000元慰问金。蔡文华表示,王格香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学生,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德的伟大,是教师中的优秀代表。 
  回家的路:何时变安全 
  “这条路迟早会出事。”在事发地胶州营里路现场,村民们在悲痛之余,还有更多的后怕和担忧。记者看到,营里路是一条镇级乡间公路,沿途穿过海庄、小后旺村等多个乡村,王老师所在的海庄村小学位于胶州湾高速和营里路的交界处附近,几乎每隔半分钟就有一辆超载大货车驶过,即便是经过村庄时,这些“可怕的大铁块”也不会减速,一辆接一辆呼啸而过。“这些车是在春节后多起来的。”学校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附近有一个正在建设的工地,这些大货车都是拉土的,学校的436个孩子大部分都要经过营里路回家,路上没有隔离带、没有红绿灯、没有人行道,学生过马路都是飞快地跑过去,险象环生。一位来接孩子的母亲告诉记者,现在孩子上学每天要接送4次,来回就是八趟,“最大的愿望就是这条路大货车少些,车速慢些,让孩子能平平安安回家。”(来源:青岛早报 记者 牟成梓 李晓丽 摄影)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