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00字。
《雨霖铃》 教案
竹箦中学 高一语文 施晓庆
《雨霖铃》是苏教版必修四中的一篇宋词,处于“笔落惊风雨”这一单元中,作者为柳永。它是宋代婉约派词的代表作,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宋词的相关知识,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鉴赏评价古代诗词有这两个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基于这个规定,我采用了下列方面来学习这篇文章。
教学目标:
1、把握景物特征,体味本词伤离别的思想感情。
2、深刻体会本词的以哀景衬哀情,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3、认识并体会婉约派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文本研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1、先请大家欣赏:《梁祝》中楼台相会的片段。(多媒体播放音乐,课前播放)
2、凄怆、幽怨的曲调,演绎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虽是生离,实则死别的最后一次相会。有情人的生离死别,总是如此得动人心肠。古往今来,有情人的生离死别一直是艺术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的《雨霖铃》这首词,也是一首反映这一主题的作品。2分钟
二、过程
1、 听录音,再集体朗读。6分钟
2、课文分析
(1) 在本词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结合作者的身世背景)10分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寒蝉”凄凉急促(主观感受)地叫着,面对着“长亭”(古代有长亭送别) ,正是傍晚的时候 ,“急雨”(悲凉)刚刚停歇 ,在京城门外设帐饯别“无绪”(心乱),留恋时候(船家却)催着船儿出发(主观与客观的矛盾),拉着手互相看着,饱含泪水的双眼,竟哽噎着(连半句话也)没有说。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推想与好朋友分手后,在今夜酒醒的时候,扁舟空空,情景凄清,只看见岸边的杨柳(留)随着晓风在飘拂,一弯残月(自古以月为相思主题),孤零零地挂在梢头。“伤离别”的感情。
(2) 请问你比较喜欢其中的哪些句子?试说说原因。17分钟
(1)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分析: 起笔用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的手法不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色,写出所见所闻所感,而且酿造出足以触动离愁别恨的气氛和情调。试想: 在树上寒蝉凄切的叫声里,在暮色苍茫而又冷清的景象中,送别时面对长亭,该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 就在这个时候,阵阵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