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与美的心灵巡礼———观墨一非老师《我的空中楼阁》公开课后感

作者:佚名  时间:2008/3/24 13:43:2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963
  《我的空中楼阁》是台湾作家李乐薇的一篇散文佳作.作者凭借特有的艺术情感和从容宛转的情思,借助于清新爽朗的笔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美妙脱俗的艺术天地--家居山上的一幢小屋。入选高中课文不仅因其是经典美文,更因为它让学生领略其"诗一般的轻灵、画一般的美妙"的意境及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手法中饱含着的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所以很多老师以此文为公开教学文本,而在观摩了墨一非老师的这堂公开课后却让我耳目一新。
  一 教师本人与文本好似融为一体。
  如果说读这篇美文可以让学生得到一种舒心惬意的享受、得到美的启迪,那么在人美声又美的墨老师的引领下,不仅是我、她的学生们更会感受到一种情感、一种审美力量和内在的哲学意蕴在心灵的一次巡礼。
  墨老师在开篇就借助背景音乐及本人深情地朗读让聆听者不自觉得在她柔美空灵的声音中好似已身临其境,置身于这样一个远离喧嚣、恬静安宁的生活环境。未析文本就让学生从感官上让美给感染了,我想这也是她为何选择此文教学的原因之一吧。探求它的意境美,无疑有助于我们从深处去认识它的主旨内蕴.这更是墨老师的巧妙之处。也更可见其自身对文本的喜爱及深刻独到的理解及扎实的基本功。
  二 教法独特,注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教学中,墨老师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语文实践过程,关注情感共鸣。她引导学生找出“文脉”,弄清全文的基本内容下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例如请同学们主动选择自己愿意朗读的段落,老师朗读剩下的段落,完成全文的阅读。不设一个具体的问题,只是放学生到文本中找寻,自己感受,自己动手,最后拿出来的,正是学生自己想拥有的。师生在充分想象、憧憬、欣赏了“山中小屋”的优美画卷后,再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旨。墨老师更引发学生对文本大美精神的审视感悟,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等方面再次挖掘文本,同时让我们看出教师自身广博丰厚的知识面及其对大美的深刻领悟。
  三 大气而大胆地引领学生步入大语文的神圣殿堂 
  墨老师在授课中未拘泥于一定让学生对文意及主旨有多深刻地把握,而是通过这篇美文让学生更多的自己寻找、体会美,着重在品味语言的音乐美;如“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语意连贯、气韵流畅。使语言增强了音乐感。品味语言的诗意美。如文中有不少语句化用了古诗词。
  “山如眉黛”:“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
  “山也虚无”:“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
  赏析课文的画面美
  宋代苏轼曾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本文,作者也用那美妙而自然的笔调,饱含深情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
  虽然再好的课也有瑕疵,但我想一堂真正的好课只要引起共鸣,有一处让学生受用那就足已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