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个性与“伪写作”对抗

作者:浙江省宁海县跃龙中学 郑灵飞  时间:2008/3/29 23:59:2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10
    我们的作文课,目的是学习“写作”的。我们希望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最终实现一个目标,即让写作成为学生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需要。可是,实际上,我们的作文课却往往不是这样,我们的作文训练大都是为了考试服务,或者说,我们的写作往往不是“理想的写作”,而是“为了生存的写作”。
  在这样的功利背景下,我们的作文课变得离“写作”已越来越远,甚至变成了与“写作”无关甚至对抗的“伪写作”。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要注重学生的写作个性,以个性来对抗“伪写作”,让学生是在用“我手写我心”。
    一、张扬个性的翅膀,给“伪写作”当头棒喝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培养的是学生,而不是一群读书的机器。在语文课堂上,让我们多一些和谐平等,少一些师道尊严;课间十分钟,让学生多一些欢笑与吵闹,而不必安静斯文;当秋风吹落第一片树叶,我们不妨鼓励学生骑上单车,走进田野……让我们的学生,从繁复的计算与推理中抬起疲惫的头颅,让他们的眼睛接受阳光的沐浴而神采飞扬,熠熠生辉。让我们的学生尽情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真实的灵魂;让我们的学生能以自己的真实给“伪写作”一个当头棒喝!
    二、记录个性的本真,与“伪写作”划清界线
   拥有了个性的翅膀,我们最关键的是要搭建一个供学生栖息思想的平台。平时写作练习中,我很少布置诸如此类的作文题,如以“宽容”为话题——这样的作文训练。我觉得,无论谁,就算我们自己,拿到这样的作文题,让你挖空心思,为了作文而作文,你觉不觉得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要审题、要立意、要选定材料,然后谋篇布局……这哪里是写作?分明是答题!我们有些学生的作文,或为应试要求的得分点而作,或为印证某种高尚的思想而编,或为体现某项章法技巧而写,或为迎合教师的某种所好而撰……
    我很注重学生的随笔。有时,我不规定内容;有时,我会给学生建议要写作的内容,并提出一定的写作要求。而这种建议,往往都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的。如,徐霞客开游节后,我布置了《“五一九”随想》;假期布置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会同时布置写作任务;母亲节到了,我不失时机让他们寻觅母爱的足迹,2007年过去了,我就以随笔形式引导学生反思《2007,这一年呵》……就这样,学生在练笔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在个性化的写作中积累了材料,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三、争鸣中感悟创新,与“伪写作”对抗到底
    要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充分展现个性,有更多的感悟创新,我们就要允许“百家争鸣”,我们不要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在主题方面,我总是鼓励学生有独特的看法和认识,这可是写作中的金子。在他们略显稚气的语言下,跳跃着的是学生灵性的思维。
  我们要着力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多让学生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多做一些求异思维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便流畅而一触即发,深刻而入木三分,独特而别具匠心。开游节后,我布置了关于开游节的文章。很多人都写了开游节的热闹和快乐,有一个学生却能走出来,冷静思考,表达他独到的看法。他写道:
    “我认为开游节是个‘阴谋’。记得以前宁海人讲得最多的是柔石与潘天寿。也许潘天寿的字画吸引不了人,也没有多少人对烈士感兴趣了,正好宁海要发展旅游业,所以让某些机关钻了个空子。我一直替方孝儒抱不平,有人称徐霞客为我们的文化遗产,要说文化遗产,哪有一个人比得上方孝儒留给我们的非物质遗产。可惜他的正气不卖钱,只好委托给了徐霞客。”他的观点也许有些偏激,但他在作文中表现出的真实独特的思想,却是难能可贵的!他对问题思考的求异和创新,难道不值得肯定与鼓励吗?
    四、洗尽铅华,以个性化的语言完成个性的写作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教师往往以自己的喜好或应试文的要求为标准,抹杀学生的语言个性,导致学生作文中的语言不是他们心中的语言,言不由衷,揣摩教师意图的现象比比皆是。浮华与矫揉造作掩盖了内容的虚假,在这里,我们的学生失去的不仅仅是语言,更是丢失了“个性生命”,清灵柔和是个性,大气刚烈是个性,绚丽多彩是个性,深邃睿智是个性,质朴清新是个性,犀利幽默也是个性。有个性的语言无疑都是最有生命力的语言。让我们的学生做自己心灵的主人吧,让他们的写作在“真”的基础上闪耀出智慧之光,在“真”的感受中品味出生活之逻辑,以自己的独特个性,完成写作上的真实个性,从而与“伪写作”势不两立!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