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考冲刺名师喻娟讲坛专稿——如何在最后的60天提高语文成绩

作者:不详  时间:2008/4/3 11:27:5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122

  “嗯,不错,看来这下咱们拿出了一个可靠的方案,小马,小马,快去把这一个方案拿去落实,咱们要与时间赛跑啊!”小马一脸愁容地进来,悲哀地说:“市长,堤垸……垮了,死了……好多人……”会议代表无不惊诧,副市长与人大委员长面露羞赧。为刚才那些毫无必要的争吵而羞愧。大家看着市长,希望他作出指示。
  市长清了清嗓子,宣布:“刚才会议宣告失败,现在开始讨论善后事宜。”……
  好作文的标准:
  1、真实是记叙文的基石,有情有义是记叙文的生命,细节是记叙文的亮点,情节波澜曲折、人物形象丰满是记叙文的特征。有生活才有分数,自己的经历、生活是最好的材料仓库,写自己的生活最能凸现个性,有自己思想的作文才最有价值。
  2、运用论据、多层面地说理是议论文的特征,论据的新鲜、切入角度的巧妙、说理的充分且深刻才能吸引阅卷老师。学会拟三个以上的分论点,多写层进式结构的议论文。
  3、深刻、成熟是高考作文区别中考作文的重要特征。幼稚的记叙文、肤浅的议论文都不应该出自高中生笔端。
  后期作文的训练:
  1、 加强“规矩文”的写作训练。
  2、 用足5分钟时间审题,避免盲人骑瞎马;作文之前,提纲先行!建议先将提纲写在作文草稿纸上。
  3、作文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的工作,坚持非常重要,恒心最可贵。同时,限时作文训练是迅速提高写作能力的法宝,800字的作文坚决控制在50分钟内。
  4、考场作文尤其强调“立片言以居要”、“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扣题的作文永远不会被埋没
  5、最重要的是写作态度:工整书写、文面整洁、标点使用规范、字数要足、限时完成!
  6、写作有材料的作文忌讳复述原材料,这是偷懒的写手惯用招数,却是作文的大忌。
  7、“文如其人”是说文章的境界就能反映作者的人品。所以,大爱、朝气、快乐、智慧等积极面应成为我们文章的主旋律。多些责任、正气和良知,少些油滑、世故和媚外!
  题外话:下定练好作文的决心,绝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走向社会,能下笔千言、笔下生花,当然受人敬慕、器重。请热爱作文吧!
  现代文
  发现人生的苦难,探求生命的意义,关注心理变化的轨迹,以积极的个体生命形式融入和谐发展的大社会的背景中,是近年湖南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命题选材的大趋势。无论是2005年的《贝多芬:一个巨人》、2006年的《在山阴道上》,还是2007年的《忆刘半农君》无不体现了这种对人与人生密切关注的“以人为本”的选材特色。
  文学作品阅读、解题步骤
  一.明确内容
  对所给阅读材料进行总体浏览,主要阅读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及每一段的开头与结尾,心中略有一个文章的整体的了解。
  如2007年湖南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忆刘半农君》,“忆”就是中心,“忆”什么就是重点。阅读时要善于抓体现思路的标志性词语,如《忆刘半农君》第二段中的“也是老朋友”“十年前的事,现在呢,可难说得很”,第八段的“从此”“后来”“五六年前,亦无话可谈”,第九段的“近几年”等,我们不难确定最后的“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就是这篇文章的文眼,然后考生可以根据“爱”和“憎”两种情感组织相关信息。
  二.明确文体
  通过以上阅读,确定所给现代文属于哪种类型的文体。 
  1.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2.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如2007年湖南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忆刘半农君》)
  3.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4.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
  5.如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审题干、定区位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颇具匠心,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① 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
  ② 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
  ③ 题干能显示答题区位。
  ④ 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
  如《忆刘半农君》第17题考的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作者的观点态度”,第18题考“作者的观点态度”,第19题考的是从作者的角度对文本内容概括归纳,第20题则从读者角度考“分析与评价”
  四.抓语词、定重点
  ①所找内容在文章的哪个位置,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还是结尾,还是中间的某个位置;处在这个位置上的文字往往有什么作用。
  文章或段落开头―――引起下文,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为后文作铺垫。    
  文章或段落中间―――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过渡。  
  文章或段落结尾-――总结上文,文章中心,照应开头,主题升华。
  ②所找到的内容用了哪种表达方法,是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还是议论;语言是平实还是空灵;这样有什么作用。
  记叙―――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
  抒情(直接、间接)―――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在开头起定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升华。
  描写(白描;正面,侧面;人物描写)―――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更好地表达主旨。
  议论――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③所找内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还是排比,等等,有什么作用
  衬托---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对比---总的说来,能使语言色彩鲜明。具体地说:
  两物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
  一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五.多联想,定答案
  从文章中找到出题人让你回答的内容并做了具体的分析后,就要把这些内容写下来,写给出题人,写给阅卷老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①要所写即所问。
  ②要努力做到言简意赅。
  ③注意答题要点的次序。
  文章赏析题对于湖南省的命题者来说就是一根鸡肋,它既是湖南分省命题的一大特色,一个亮点,又因为连续几年的出题,空间不大,出题和答题都已经步入程式化,检测考生鉴赏能力的有效度大大降低,该题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但今年肯定还有,鉴赏的角度可能会更细致更具体一点。
  社科或科技类文章阅读
  考点: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的含义(新概念[下定义:被下定义者+是+特征+属性])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内容)(抓修饰语)③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新知识)
  ④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注意:重点应立足于③和④的考点检测上。
  答题思路:
  ① 找:找找原文有没有(依题干找出检索范围、段落及角度);
  ① 比:1)比较原文符不符——此物变彼物(偷换概念),2)可能成必然(说法绝对),3)将来变现在(提前实现),4)部分成全部(扩大外延),5)结果变原因(因果颠倒),6)说东改道西(意思不符),7)有一却说三(夸大作用)。
  文言文
  考点:
  (1)对实词虚词的理解:①一词多义(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②古今异义;③通假字、④偏义复词⑤词类话用。
  (2)理解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在《考纲》规定的“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之中选择)。
  (3)特殊句式及用法: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谓前、宾前、定后、介后)
  (4)内容方面不再是传记文章的一统天下,游记、序跋、奏疏和哲理性散文已经出现。
  文言文18个虚词,120个实词都要一个个记。特别是课文下面的注解,更要一个一个记,该默的课文名句也要一句一句牢牢记住,并会默写。时常有学生在考试时,明明背得出,但某个字写错了,结果前功尽弃。现在学生电脑用得多了,很多基本的字都会想不起来怎么写,因此默写这一点要引起充分重视。 
  文言翻译必须注意:
  1) 标准是“信、达、雅”,重点是“信达”。
  2) “6+1”方法:替(古今异义)、扩(一词多义)、留(人、物、地、官名词)、增(省略句)、减(语气助词)、移(倒装句)+猜。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答题要领:
  ① 不脱离语境理解句意;②注意重点词语的意义;③注意特殊句式;④注意词类话用;⑤注意译文通畅。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翻译文言文的步骤和方法有一首口诀:
  古文翻译,有其顺序。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句不离段,词不离句。难解句子,前后联系。仔细斟酌,揣摩语气。省略句子,适当补齐。遇有倒装,调整词序。专有名词,不必翻译。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查全句。增删留变,合情合理。如无标点,审慎断句。对照原文,力求直译。直译不便,酌情意译。
  补充古诗鉴赏
  从鉴赏的考点分布看重点是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手法,把握作者的感情
  “读?悟?联?结”四步鉴赏法:理解文意是关键,参悟意象是手段,情景关系情为主,紧扣诗题析通篇。
  A“读”是对诗歌的第一步感知,粗浅地感知到了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轮廓,虽是模糊、朦胧,却给诗歌的深层鉴赏奠定了基础,导明了方向。
  B悟,悟诗歌意象,悟诗句中的关键词(诗眼或词眼)。可较为具体地把握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鉴赏内容。
  C联,联系作者写作的当时背景(包括社会、文化、政治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因素。如此,才能具体、全面、客观、公正地鉴赏诗歌。
  D结,对诗歌类型及其宏观鉴赏的总结,对诗歌鉴赏要目(形象、表达技巧、语言三方面的鉴赏)的总结。如此可知一而类三,最终达到鉴赏各种诗歌的目的。
  (五)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其它基础题
  语言基础知识题
  设题范围:字音、字形、近义词同音词的辨析、成语、熟语的使用、病句的辨析、语句的连贯、标点符号的使用等。对前4道小题来说,考生要相信第一感觉、珍惜第一判断,在做修改时务必慎重
  最后祝所有同学高考顺利!谢谢!
  喻娟,雅礼中学高级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近二十年,在全国和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众多作品,一直担任学校省理科实验班和外语特色班的语文教学,其中十余年在高三把关并担任班主任,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具有丰富的高三教学及临考指导经验,所教学生大多被国外知名大学和国内一流大学录取。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