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点评
作者:翟胜民 时间:2008/4/3 18:32:5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799
按照县教育局的安排,各科新教研员举行开课活动,今天乔海坤老师有这个机会,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教研成果,希望各位领导、老师们多多给予指导。领导让我做个点评,个人能力有限,水平不高,在此献丑了。也借这个机会,和同志们共勉。
本课上的比较成功,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本文按照“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致力于打开学生思路、激活其思维。力求恰当地使用辅助教学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从而领悟课文的写作手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致力打开学生思路、激活其思维。力求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领悟课文的写作手法,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2.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学生的分析比较准确。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的节日风俗和民间轶事,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无穷乐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感情。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引导学生关注民俗民风,学会从平凡生活中发现无穷乐趣,增强学生的民族感情。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初二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初二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对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和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度上还有待提高。民风民俗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更加不知道如何欣赏。因此,需要恰当适时的引导。
3.教材处理方面:
. 能依据新课标的理念及要求,根据本单元的特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能力、思维品质的情况,从三维角度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从整体把握文章框架,能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
(3)、情感和态度: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设计理念
4.【教学重点】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本身不是目的,知识一种手段或途径,它的目标是有益与人的发展;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并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乔老师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主要确立以下两个教学重点
1、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
2、深入理解云南歌会所蕴含的美,
3.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5.【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作者在介绍“山路漫歌”时,用许多笔墨描写了云南独有的自然风光:山花烂漫,山鸟齐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起到烘托和渲染的作用。这是教学的生长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因此,我把“理解文中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感受作者的巧妙构思。
6.学法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为了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育理念,乔老师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学习习惯,采取圈点勾画法、交流讨论法、合作探究法、主动质疑法、情景体验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主的对课文进行研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挖掘,让学生整体活动口说笔写,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合作学习精神。
7.对课文的讲析部分,乔老师贯彻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首先使学生在自我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法回答提出的这样一个问题:云南的歌会有哪三种形式?得出得答案也就是这篇课文得核心内容: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接下来用多媒体展示三种情景的图片,进而让学生用分组讨论的方法分析出三种场景不同的侧重点。在学生讨论得出的答案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明确答案其中第二种场景作者用笔最细,是难点之一。所以乔老师用启发诱导和点拨提问的方法和学生共同赏析第二个场景侧重所写之物及所采用的手法。至此,这篇课文的重点学生已基本掌握。整个流程紧扣教学重点,以三个场面的分析为切入点,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民族风俗。
最后一个部分是向学生布置作业,第一个是向大家推荐阅读《沈从文散文选》,因为学生是在语文课本上第一次接触到沈从文的作品,沈从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现在已被公认为是和鲁郭矛巴老曹一样的文学大师,但由于历史原因,在过去几十年的岁月中,他在文学史和学生的语文课本里都没有被提及,现在使用的中学语文课本也是第一次对他予以重视,选编了《边城》和这篇《云南的歌会》。所以学生有必要像了解鲁迅一样去了解沈从文。而读沈从文的散文不仅能感受他的文学魅力,也能了解他的思想,是了解其人其文的最佳途径。第二个作业是必作的,通过这个作业能把书本的抽象知识和社会中的具体现象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这是把语文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之中,也是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的接合。现在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李镇西博士研究的重点就是社会化课堂,把课堂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真正涵义上的现代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室的死板学习,它离不开鲜活的生活,生活是语文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
不足:
1. 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及把握比较细致到位,对课文以外的东西拓展较少。
2. 课堂上字词教学的呈现方式单一,下一步应多思考,使之呈现方式更灵活,学习效果上更具实效性。
3.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教师的讲解用时过多,与学生的对话交流还不够自然。
4. 学生大声朗读的时间不够多,“读”出的意思还比较欠缺放声朗读应是初中语文教学坚持的方向。
5. 品味语言情味的方法还显得单一。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