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坛明星薛宝钗
作者:蒋淑玉 时间:2008/4/18 15:20:5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10
第一是外貌。曹雪芹对宝钗的外貌描写惜墨如金,但读者却可以通过与林黛玉的比较想象出来。“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人人都说黛玉不及”,黛玉的美是一种弱不禁风的病态美、气质美,宝钗的美是一种的“艳冠群芳”的健康美、性感美,“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她静慎安详,从容大雅,望之如春的风度,具备了政坛上“公关”的最佳条件。试想想,在男人众多的政界蓦地出现这样一朵“倾国倾城”的牡丹,别说花花公子宝玉们“羡慕得发呆”,就是那些满口道德文章的正人君子们也难免不心动。她要是在哪个单位,男人们会能为她效劳而感到自豪;她要是拿了报告找领导签字,一定会“所向披靡”。
第二是学识渊博,才华超群。她十分博学,诸子百家无所不知,唐诗宋词元曲无所不通,甚至但凡书上提及的草木之名也无所不晓,致使史湘云甘拜下风,佩服她“知道的竟多”,连“杂学旁收”的宝玉也望尘莫及。她的艺术造诣很深,或三言两语,或旁征博引,无不鞭僻入理,作者的不少艺术见解就是通过她的口来表述的,她借惜春绘画侃侃而谈的画论,成为历代作家艺术家引用的经典。至于诗才之敏捷,足与林黛玉媲美,笔挥海棠诗,讽和螃蟹咏,案翻柳絮词,博得众口交称。宝钗的博大精深使改革家探春们敬佩不已,令实干家王熙凤们自叹不如。
第三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在人际关系复杂而又微妙的政界,光有才有貌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有成熟的政治头脑和强硬的政治手腕,这是宝钗的拿手好戏,也是她从政最明显的优势。“宝钗善柔;黛玉善刚。宝钗用屈;黛玉用直。宝钗徇情;黛玉任性。宝钗做面子;黛玉绝尘埃。宝钗收人心;黛玉信天命,不知其他。”清人涂瀛很精辟地指出了宝钗与黛玉的性格差别。归纳起来宝钗的特长有六: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她忠实地信奉封建正统思想,特别是信奉封建正统思想给妇女们所规定的“道德”,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体现了“三从四德”,成为封建统治者心目中的“淑女”。她苦口婆心、锲而不舍地规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即使宝玉骂她“国賊禄鬼”也毫无怨言。2、具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她深谙儒家的中庸之道,“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反映在待人接物上,就是喜怒不形于色,与人“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亦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脂批)。——这就能使她巧妙地避开政治风险,无论“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她都会稳坐钓鱼台。3、具有平易近人、团结群众的品质。“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人,故深得下人之心,就是小丫头们 亦多和宝钗亲近。”她待人无所厚薄,常常“小惠全大体”,送礼也送赵姨娘一份,使赵姨娘受宠若惊,称谢不已。要是民主选举时,赵姨娘肯定投宝姑娘的票,不会投林姑娘的票。4、具有出类拔萃的处事能力和协调能力。她会琢磨元春的意图,让宝玉把“绿玉春犹卷”改为“绿蜡春犹卷”,从而赢得“一字师”的美称;对贾母、王夫人等实权派人物,她采取“攻心”战术,比如殷勤地陪贾母抹骨牌,点戏时特意点贾母喜爱的热闹戏,“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后及时赶去劝慰于心不安的王夫人等等。她的见机行事,察言观色使得贾母大为器重,夸她是姐妹中“最强的人”。5、瞅准机会打击政敌,绝不心慈手软。她上演的“金蝉脱壳”一戏,是嫁祸于人的“典范”。政治是无情的,成大事不拘小节。谁让那双大如团扇的蝴蝶把她引到滴翠亭从而听到了那个“刁钻古怪”的小红的隐私?谁让没有背景的颦儿竟敢与她争夺宝二奶奶的位置?……古人云:“杀人不见血”。宝钗抿嘴笑着,笑那位单纯的颦儿,到死都不知道自己被别人充当了“炮灰”。6、有极好的口才,善于做思想工作。她与黛玉心存芥蒂,为了取得黛玉的信任,抓住黛玉在行酒令时引用《西厢记》和《牡丹亭》诗词的漏洞,把她叫到蘅芜苑“审问”并“款款的”予以训导(因方法得当,“心比比干多一窍”的黛玉竟不知反过来“审问”她),让黛玉甚为感激,以后黛玉就把心掏给了宝钗,待她“竟更比他人好十倍”,就连宝玉也“暗暗地纳罕”。
第四是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薛家是封建皇商家庭,“家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属于“先富起来”的那一类。因此,宝钗不仅有实力“摆平”赵姨娘之类的“刁民”,也有实力“摆平”诸如贾雨村之类的官员。找几家山区小学扶扶贫,找几个“英莲”式的贫困户救助救助,再帮几家刘姥姥式的农民搞搞开发性农业,知名度就上来了。知名度一上来,政治资本就有 了。更主要的是,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宝钗拥有一个特别好用的经济头脑。父亲死后,哥哥薛蟠“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使宝钗逐渐成为薛府的实际当家人,在料理家务中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济”的经验。探春“兴利除宿弊”的改革政策,需要她的“小惠全大体”来进一步完善:“你们只管了自己宽裕,不分与他们些,他们虽不敢明怨,心里却都不服,只用假公济私的多摘你们几个果子,多掐几枝花儿,你们有冤还没处诉。他们也沾带了些利息,你们有照顾不到,他们就替你照顾了。”——“岗位责任”与“经济效益”挂钩,多么先进的管理模式!由此可见,“停机德”只是宝钗的表象,拥有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治才”才是宝钗最真实的一面。
有人说,“黛玉之慧,湘云之豪,探春之敏,皆大观园内所杰出者也”,而宝钗尽管“艳冠群芳”却又“无书不知”,总使人觉得她是个“俗物”。这是纸上谈兵的评论家闭门造车的评语。孰不知大俗也是大雅。宝钗是个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女子,她的“俗”正是她“入世”的表现。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炉火纯青的外交艺术使她在从政的道路上如鱼得水, 宝玉想方设法讨好她都来不及,岂会出家当和尚?——那时候《红楼梦》就要重写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