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三附加分复习的定向、限时与提效

作者:江苏省射阳中学 韦文芹  时间:2008/4/19 12:31:4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438
  据江苏08《高考说明》,凡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要做40分的加试题,内容由文言文阅读、十部名著阅读和文本要点归纳分析三部分组成。随着2008新高考的日益临近,我发现学生在附加分复习方面程度不等地存在着方向模糊、用时不足及复习低效等三方面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同学们有必要在以下三方面作一些针对性的改变,以寻求新的突破,从而决胜高考,赢取较满意的附加分值。
  首先,要定向于新教改,扬我文史生之长。新教改已在实践中,新教材已在使用中,作为体现江苏新高考特色的附加题没有理由偏离这个方向。目前,综合各方模拟《考试说明》样题出的题目来看,文言短文和名著阅读及文本要点归纳分析题会与历史、政治、哲学、地理、法律、经济等内容密切相关。为此,我们备考时,应调动积累,关注素材的文史性,争取触类旁通,发挥文史生知识面较宽的长处。在这里,我特别要赘述的是新教材中的选修部分,希望不要被大家所忽略。笔者最近在一份资料上捕捉到了这一方面的信息。向来高考复习“以书为本”,备考时多一分准备,以求有备而无患吧。故特举三例作一友情提醒:
  例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宋代更加成熟完善,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说出该作者(苏轼)以“记”为题的其它名篇。
  其答案源于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P22.的相关内容,为“记人记物、记亭台名胜、记游山玩水等,其它名篇如《超然台记》等”。
  例2:《史记》的传主主要是帝王将相、社会名流,但也有一定的篇幅写非主流人物,如游侠。你还知道本书有哪些不同于一般正史的写作对象?这体现了司马迁的怎样的写作追求?
  据《史记选读》可答如下文字:《史记》的传主中的非主流人物,还有刺客、商人、倡优等。这体现了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写作追求。
  例3:请写出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诗的任意一联。(其答案见《唐诗宋词选读》P35.)
  如此等等,似乎在传递一个信息,附加分备考不可偏废了选读教材,为防患未然,多一分成功的把握,建议同学们备考时还是别忘了拾起久违的课本,还是观其大略的好。
  其次,名著涉猎题作岸,强化训练设时限。揣摩《考试说明》的样题可知,客观题涉及5部名著,主观简述题涉及2部名著。从示例看,主要考查对作品的熟悉程度。但随着临考之日的迫近,同学们对规定的十部名著的未读完部分难免有急躁心理,此时不妨“宏观” 了解缩写本或较详的故事梗概,“微观”阅读出名的典型片断,且作好相关积累,如重要人物的主要情节(包括广为人知的情节)以及人物语言、成语熟语、作品的思想意义等。在此基础上,再通过适当的精题训练来了解题型,强化记忆,掌握答题技巧。看与练的结合,笔者称之为 “名著涉猎题作岸,强化训练设时限”, 模拟实战,每日定量定时(时间不少于30分钟),讲求时效,必将日见其功,从而提升答题能力,为赢取名著阅读分增加筹码。
  此外,查漏补缺,重点突破,提高学习效率。临考前夕,紧张的备考和激烈的竞争会给大多数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附加分的学习效率,有时会顾此失彼,此时应该着重做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调整情绪,提高学习效率。“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发现自身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补救。譬如针对文本阅读这一大项,虽然文字量较少,但其重要信息往往就处在文本不起眼的地方,为此要求补缺时格外要有策略,如阅读时须细心审视,记住扣住题目的要求,有意识地圈定信息点,并整合加工,依据文本次序由浅近到纵深的次序排列,分条作答,做到表述有序,技巧呈现,力求没有疏漏。
  凡事讲究方法,希望同学们在附加分复习方面做好定向、限时与提效三方面的工作,树立必胜信心,从而在今年全新的高考中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