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国家汉办主任许琳:汉语文化“软推广”

作者:不详  时间:2008/5/7 21:01:5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320
  编者按:本刊2008年第6~7期发表的《汉语热:商业潮流下的文化期待》一文,受到国务院和教育部有关领导的重视。日前,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汉办”)主任许琳约见本刊记者,就汉语文化国际推广问题发表谈话。 
  

                 资料图片:世界各地掀起汉语热 
  许琳认为,汉语文化的国际推广是一个国家战略;应当由政府各部门乃至全社会联手,由国家组织一切资源和力量,才能真正托起这一伟大事业。她强调:当务之急是提高汉语文化走出去的能力。 
  文化推广的过程,也是不同文化交流、交锋和交融的过程、拓展合作空间的过程 
  三年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对国家汉办主任一职点将点到了许琳头上。许琳极力推脱,表示自己不适合这个职务,她以往的工作“跟对外汉语推广一点也不相关,根本不沾边”。 
  大学本科学化学、研究生学经济的许琳,此前做过大学老师、行政干部、市长助理,在国家教育部做过计划、财务工作,后来在驻外使馆当了5年的教育参赞。 
  “你必须去!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好!”部长的话斩钉截铁,她于是服从了上级的安排。 
  在她走马上任时,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刚刚挂牌。而到2008年初,已有210多所的孔子学院在60多个国家相继建立。此时,距离提出在全球建立100所孔子学院的五年目标,刚刚过去三年。孔子学院已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主要平台,甚至成为中国“大外交”和“大外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全社会合力推广汉语文化 
  国家汉办成立于1987年,是由国务院11个部门领导组成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其职能是协调各部委,把对外汉语推广当作国家的、民族的事业来对待,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走出去。此后成立的孔子学院总部和国家汉办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据许琳介绍,孔子学院作为一个全新的平台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正发挥着新的重要的作用。例如,文化部的巴黎文化中心、埃及的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合作,国家汉办派出汉语教师,这些中心开始招收汉语学生,效果逐渐显现。再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外广播有43个语种,不少语种出现听众面缩小的趋势。近年来,把汉语文化和汉语教学作为固定的广播时段,不仅留住了大批老听众,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新的听众。 
  孔子学院不仅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而且扩大了国家外交的舞台。外交部的统计显示,近年来先后有近百位大使和总领事参加一次或多次孔子学院的活动。由于孔子学院都在大学里,大学又是社会上重要的思想来源,对于增进了解、相互沟通十分有利。不少驻外使馆的外交官都认为,孔子学院是一个很好的外交平台。在一些国家,总理、州议员都支持甚至亲自参与孔子学院的汉语推广活动,这种情景过去是没有的。 
  在汉文化圈的一些亚洲国家在增强经济硬实力的同时,都十分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大力扶持文化产业走出去。韩国政府在扶持影视行业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然后再通过这些载体传播本国的语言文化,并保持较大的力度,“韩流”在中国的出现就是其成功的重要标志。再如日本,有学者将近期兴起的“汉语热”与上世纪日本经济腾飞带来的“日语热”进行比较:日本文化来源于中华文明,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二手文化”。但是日本人很懂得把握机遇,以其高超的手法巧妙地利用“日语热”推销本国的文化,致使许多西方人相信日本文化代表了整个东方文明。而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5000年的文化积淀却仍然不为世界所认知,大部分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肤浅了解来自有限的影视作品或其他大众传媒。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在软实力的提升和文化“走出去”方面明显准备不足,还没有完全摆脱“对外宣传”的传统思维模式和水平。 
  汉语作为文化的有力载体,应当利用全球“汉语热”的契机扭转这一局面。许琳认为,“汉语文化的国际推广是一个大事业,是一个国家战略,应当由政府各部门乃至全社会联手。只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由国家组织一切资源和力量,才能真正托起这一伟大事业。” 
  “离开产业化运作没有出路” 
  自2004年11月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与中国合作创办孔子学院的热情迅速在各国蔓延。 
  如何让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真正结出中国文化的果实?作为孔子学院总部理事长,许琳提出:“孔子学院必须走产业化之路!”她认为,汉语国际推广不是纯教育,因为语言本身是一种产品,特别在向国际上推广的时候,就更是一个文化产品,必须以产业、市场的方式来运作。语言推广不走产业、市场之路是绝对没有发展前途的。 
  许琳说,对外汉语推广正在逐渐迈出产业化的步伐,并取得初步成效。比如通过开展外国人汉语考试,成立专门机构,强行推进形成一个“汉考”市场。仅汉语水平考试(HSK)一项,就由原来每年国家补贴400万元到现在每年赚1000多万元。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