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备考笔记摘要

作者:不详  时间:2008/6/9 17:58:5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67
  赏析小说的表现手法
  分析小说构思技巧,诸如悬念、跌宕、反复回环、对比照应、抑扬、虚实等,体会其表现效果
  分析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诸如象征、夸张、映衬、烘托等,体会其作用。
  体会小说的语言特点,诸如平实、雅丽、幽默、含蓄、活泼、冷竣等。
  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熟悉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诸如:
  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艺术手法:象征、铺垫、烘托、衬托、渲染、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虚实相生;
  ③结构手法:线索、过渡、照应、详略、悬念、曲折迭宕;
  ④语言修辞等。
  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体会其作用。
  关于线索       
  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事迹(如,《故乡》“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我叔叔于勒》于勒的贫富变化)
  事件线索:中心事件(如,《变色龙》谁是狗的主人;《驿路梨花》小屋的主人是谁;《社戏》看社戏)
  时间线索:时间的推移(如,《最后一课》去上学-上课前-上课时-散学;《老山界》翻山前-翻山中-翻山后)
  地点线索:地点的转移(如,《从百草园…》百草园-三味书屋;《鲁提辖…》潘家酒楼-鲁家客店-郑屠肉铺)
  物品线索:某一有意义的物品(如,《记一辆纺车》-纺车;《枣核》-枣核;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
  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如,《藤野先生》“我”的爱国主义思想:学医救国-弃医从文-从文救国)
  线索标志:有时用某个词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方法表示,有时文章的题目就包含着线索的因素(《记一辆纺车》《枣核》)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拟写标语题: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品味一个好的标题
  概括来说,主要从标题的风格、标题的特点、标题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品味。
  标题的风格大致有四类:准确鲜明、新颖生动、简洁凝练、含蓄隽永。
  标题的特点:好标题往往具有自己的特点,往往运用了某种手法,比如修辞、符号等等。
  标题的作用:主要有三种:(1)吸引读者关注,(2)归纳文章主旨(蕴含作者的思想情感),(3)文章的线索(概括文章内容)。
  答题格式:
  标题风格+标题特点+标题作用
  例:本文标题新颖巧妙,别具一格,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四合木比作大熊猫,突出了四合木珍贵,以引起读者关注,唤起人们保护意识。
  仿写句子:
  1、仔细分析例句格式。注意例句的结构及所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用词特点(如叠词)等。
  2、如果是续写性仿句,还要注意语意的连贯一致。
  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
  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使读者  。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应试作文须知
  1、仔细审题,不“修改”命题,借用提示语立意,立意时要“量体裁衣”。
  2、扣话题、扣标题、扣中心,点话题、点标题、点中心。
  3、主题健康,不乱发牢骚;坦诚真实,不自欺欺人。
  4、入题要快,不绕弯子。
  5、有文体意识。写记叙文不要用议论文的结构,不要滥用议论;写议论文叙事要简明,不写所谓“议论性散文”“随笔”。
  6、不瞎编“科幻”,不仿武俠、动漫或电子游戏故事,不通篇复述读来的故事。
  7、要成段完篇,合理分段,不可一段到底。
  8、拟好标题。注意卷面。
  9、记叙文写作关键词:主题、故事、描写、结构文章的技巧(构思)。
  10、议论文写作关键词:中心论点、分论点、段首中心句、分析、逻辑、周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