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面耳目新:赏析[正宫]《鹦鹉曲·赤壁怀古》——兼谈高考诗歌赏析命题的趋势
作者: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 汤东风 时间:2008/6/12 11:19:4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4463
冯子振
茅庐诸葛亲曾住,早赚出抱膝梁父。笑谈间汉鼎三分,不记得南阳耕雨。
【幺】叹西风卷尽豪华,往事大江东去。彻如今话说渔樵,算也是英雄了处。
文贵新奇,一篇(诗)文如果在立意、构思上有所创新,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而作者在写旧题材时,应力求另辟蹊径,大胆探索,写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这样就会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历代以“赤壁怀古”为题的作品,多以周瑜为歌颂对象,并且总要正面写到赤壁战争,如杜牧的《赤壁》诗,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而冯子振的这支散曲,则是标新立异,翻陈出新,他撇开周瑜,而以诸葛亮为追怀对象;他并不去写赤壁战争,而着力于对诸葛亮及历史英雄的评价。
在文学作品或是在现实中,诸葛亮一直是人们歌颂的对象。人们赞美他的赤胆忠诚的情怀,赞美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才智。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出了儒家思想的光芒:以忠孝为本,以仁义为怀、积极入世、建功立业。而冯子振的这支散曲,在创作思想上已跳出儒家的标准,因而在立意构思上独具一格。
诸葛亮在出仕之前,住在茅庐,抱膝长啸,好为《梁父吟》,过着隐士生活。刘备三顾茅庐,以诚相待,请他出山,诸葛亮于是感恩不已,“遂许先帝以驱驰。”杜甫也评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对这为人们所乐道的君臣之情,曲作者却用一个带有商业味的“赚”(买卖赢利)字,让人耐味:是刘备将诸葛亮骗出来的。何其聪明的诸葛亮竞会上当受骗,心甘情愿地去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中嘲笑之情可想而知。诸葛亮尽管有非凡的才智,“笑谈间汉鼎三分”,却已完全卷入了世俗的斗争,身不由己,将隐士生活忘却无余,确是令人遗憾。
【幺】篇从前文评述诸葛亮推而广之,“西风卷尽豪华,往事大江东去”,岁月无情,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切都将成为东逝水,被时间的浪花所吞没。但身为英雄的诸葛亮,他的业绩,才智,如同雁过留下的回声,已在渔父、樵夫中流传开去,这也算是对英雄人物的一种安慰和回报吧。
这支曲在表现手法上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既肯定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罕见的政治军事才能;又采取非议的态度,表现出作者崇道非儒的思想,感情基调深沉,对诸葛亮的处世态度进行了否定。在众多同道诗歌中,其立意构思确是别具一格。
纵观近两三年来,全国高考诗歌赏析题目,有如下两个特点:一是元曲已作为考查的对象,二是将表现相关(似)内容的诗、词、曲放在一起比较来赏析。因此对于这类在立意构思上具有鲜明特点的诗(曲),应引起我们教学上的高度注意。比如,2006年和2007年,浙江省在诗的赏析中均考了元曲的内容。
2006年浙江省高考诗歌赏析题是:[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2007年浙江省高考诗歌赏析题是: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此外:2006年,湖北、湖南、重庆三省市,2007年江西、辽宁、重庆三省市均考了两首诗的比较阅读。
为此,我认为,可以把冯子振的这支曲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放在一起比较来阅读,以体会其特点。我们可以拟以下几个思考题:
1、冯曲、苏词各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冯曲在构思上有何特点?
2、冯曲、苏词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
只要我们平时在教学中,注意做这方面的训练,学生在考试中就不至于无从下手。相反,学生在训练中,会掌握一些思维技巧和解题的方法,他们对古典诗歌的阅读兴趣和解题能力均会提高,而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