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江西语文试题分析
作者: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李辉 时间:2008/8/15 17:41:0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698
整张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大部分,共计七大题、22小题,比我们广东卷少2题。 试卷没有选考题部分。其中1—12为选择题,共36分,非选择题共114分,满分为150分。
评价:非新课标的省份,还是传统题。
具体情况:
第Ⅰ卷为选择题,包括一至三大题,共36分。
第一大题(1-5)是语言文字基础题,共5小题,15分。
考查了传统题型——常见的字音、错别字、近义词/成语、标点符号、常见病句。
第1题:常见易读错的字,多音字为主。
/第2题:考字形,主要是同音字。/第3题考词语,考查了“踌躇满志”“自鸣得意”2个常见成语。答题要点提示:结合具体语境,从词义、词性、程度轻重、范围大小、适用对象、感情色彩等。/第4题:考标点符号,考了括号、冒号、顿号的用法。/第5题:考病句辨析,考查的是常规的题型,考点包括:成分残缺、概念交叉、逻辑错误等。答题要点提示:结合具体语境,从语法结构、色彩、出处等角度进行思考推敲。
第二大题(6-8)是现代文阅读,共9分,题型为选择题。考查的文章是议论文 “白日梦”。文章语意显豁,没有给考生设置阅读上的障碍。
考点包括:对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理解,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答题技巧提示:
结合全文,依据选项内容找到相关信息点,然后加以对照比较,判定对错。
评价: 第8题,答题难度较大,不容易判断,易失分。
第三大题(9-12)考查的是古文阅读,共12分。
阅读的语言材料是《左传•子产为政》。文言文选料并不偏,材料也比较容易读懂。设题者没有为考生设置大的难度,题目的设置也很平易。考点有实词词义、筛选文中信息、文意把握等。
答题方法提示:第9题,在理解实词词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来判断。/第10题,词类活用。/第11题:从文中筛选信息,从而作出正确判断。/第12题:对文章内容的综合分析能力。注意联系上下文,回归原文进行对照落实,用排除法。
第四大题(13—15):翻译题(10分)/古代诗歌阅读鉴赏(6分)/文学常识和名句默写题(8分)共24分。
第13题:翻译题。共3句,比我们广东的多一句,多4分。文言文翻译题,所占分值较重。可能给考生带来一些困难,有些词句虽然考生见过,但翻译起来可能会有些不准确。
考查“损、以、爱、愈、嗣”等重点词语的含义。难度较大。
第14题: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考查的是宋诗杨万里的《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考点: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正确认识虚写和实写的关系。
答题要点提示:要有整体意识,首先明确考查内容,审读诗歌的题目、诗句本身和注释;其次要结合自己积累的鉴赏知识,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虚”不容易理解。较难作答。
第15题:文学常识和名句默写题。形式5选4,比我们广东的要多一句,而且考了文学常识这个考点(广东几年没有考的)。
内容:文学常识部分考查“元杂剧”,名句默写选了李密的《陈情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李白的《春夜洛阳闻笛》/姜夔的《扬州慢》。
特点:题型设计灵活,覆盖面广,难度很大,不容易拿分。
答题要点提示:重视诵读,培养语感,注意积累感悟与熏陶,书写准确、工整、认真。
第五大题(16-19):文学作品阅读,共21分。
材料为散文萧乾:《朦胧的敬意》。
考点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对文章思路的把握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评价:题型、形式像我们广东的选考题——文学作品阅读。阅读有难度,不易拿分》。答题要点提示:整体把握全文内容,选取(锁定)答题范围(区域),进行局部感知,找出与题干相关联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和整合。
第六大题(20—21):语言文字运用题,共9分。
第20题考仿写、第21题考压缩/概括语段。
答题要点提示:仿写题注意分析题干要求和隐含的信息,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压缩/概括语段题,要注意使用“……使……”的句式,把握语段中与”气候”有关的各种因素,进行合理概括,注意字数限制等。
第七大题(22):写作题。题型为材料作文——文字+漫画,拟一封书信,共60分。
有5点要求,范围提示比较明确,审题没难度,一般不会跑题。
评价:江西省2008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是一个既令学生感到熟悉、温和,而又显得别致的题目。说它“令学生感到熟悉”一则是因为它的作文格式是书信体,二则因为它的内容写的是有关“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环保”等方面材料,这也是大家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内容。格式熟悉,又无审题立意之难;大家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去关注社会,去关注我们的国家,去关注我们人类应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去做一个有感情有社会责任的人。既要考虑文章内容的写作,又要注意书信体的格式;不是以人的口吻直接来写,而是以动物的口吻间接来写;既可以田鼠反讽的口吻来写,也可以田鼠天敌谴责的口吻来写。
总之,2008年的江西语文试卷,命题者选择了以往的传统题型,较重视考生能力的考查,是比较成功的试卷。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