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号误用举隅
作者:不详 时间:2008/10/16 18:38:2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229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标点符号用法》),但在实际运用中,顿号的使用却常常出错,特别易和逗号混淆,一些考生在答题中对顿号使用的判断也似是而非。下面对常见的错误类型分别加以说明:
一、不需用时滥用
(一)、相邻两个数字表示概数时误用顿号。
例:小河对岸三、四里处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1995年全国卷)
“三四里”表示约数,中间不能用顿号。但是如果这个数字是省略语,且表示确指,则必须用顿号。如:“全文共六部分,其中第三、四部分意思含混不清。”
这个句子表达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意思不清,并非指约数。
(二)、集合词语之间误用顿号。
例:在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下,终于将罪犯绳之以法。
有的并列词语读起来并不停顿或停顿很小,并不会产生歧义,中间就不必加顿号,例句中的顿号应去掉。如“中小学生”“中外记者”“工农业”等,每个词中间都不必用顿号。
(三)、停顿较小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
例: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并列词语读起来并不停顿或者停顿较小,又不会产生歧义,这时中间就不必加顿号。
(四)、并列成分已有问号或感叹号的,不能再用顿号,
例:操场上响起了拉拉队响亮的声音:“加油!”、“加油!”
问号和感叹号都可表示停顿,因此这两个“加油”之间的顿号去掉。
(五)、不是并列词语,中间误用顿号。
例:我家住在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
这个例句中的顿号不能用,因为顿号的前后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领属关系。
(六)、并列短语中的“和”“与”“及”“或”等连词前误用顿号。
例1: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和”前的顿号应去掉。但连词前面几个词语间必须用顿号,而不能用逗号。
例2:我校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楼,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1996年全国卷)
句中的逗号应为顿号。
(七)、标题中有并列词语时中间不用顿号,可在并列词语之间空一格。
(八)、带书名号并列短语间误用顿号。
例:第五册中的《阁夜》、《旅夜书怀》、《客至》、《咏怀古迹(其三)》、《登岳阳楼》都是杜甫后期著名的律诗代表作。
书名号可以表示短暂的停顿,中间的顿号去掉。
但是,如果在这类并列成分之中,还有其它的词语,则仍需要使用顿号。
例:斯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狄更斯的《双城记》、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都是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二、顿号和逗号误用
(一)、带有“啊”之类语气词的并列词语间误用顿号。
例: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顿号应为逗号。
(二)、在并列几个谓语之间误用顿号。
例1: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
2:她衣服新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虽然短语是并列关系,但它们不是“在一个句子的内部”,构成了独立的谓语, 形成分句,而分句间应用逗号。
但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共带一个宾语,并列词间用顿号
例:今年我公司研制、推出了两款新车。
(三)、 做补语的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顿号。
例1: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例2、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剔透〉,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
以上顿号应为逗号。
(四)、做状语的并列介宾短语之间误用顿号。
例1: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旁边、用传统的诗一般的语言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
因为状语都是独立的,形成分句,应用逗号。
不是并列的状语,则用顿号。
例2: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的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04年全国卷)
上句中的逗号应改为顿号。因为“随着”后面是一个完整的状语,并不是并列的状语。
例3:张依朋把自己的烦恼,苦闷,一股脑儿地向王校长倾诉着,说话间还不停地叹着气。(05年湖北卷)
问题和例2一样,应把逗号改为顿号。
并列成分若都是单个词语或成语用顿号。
例4:我们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大国主义。
(五)、 较长的并列短语充当主语或宾语时它们之间误用顿号。
例1: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划、武装的整理等等,都要包括在领导的工作之中。
例2、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以上两句中的顿号都要改成逗号。
(六)、并列的词或词组作复指成分时,并列成分之间误用顿号。
例:老槐树下有两辈人:一个“老”字辈,一个“小”辈。
顿号应为逗号。
(七)、 在有两个层次的并列词语之间,第一层关系之间误用逗号。
例1: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04年江苏卷)
"年结算制度”后应为逗号。因为“月考核、季评比、处结算制度”与后面的两种制度构成了第一个层次的关系,它的内部有了更小的层次,已经用了顿号,故这一层次应用逗号。
例2、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汇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安徽的黄梅戏”和“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以及“河南的豫剧”构成了第一层次的关系,故后面用逗号,而不应用顿号。
(八)、分句间停顿误用顿号。
例:今年春节,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 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1997年全国卷)
顿号是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任务重”“工程难” 和“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并列词语,而是三个句子,因此它们之间不应用顿号,改为逗号。
(九)、需强调的简短并列短语间误用顿号。
例1:这次采访,你必须带三样东西:钢笔、录音机、照相机。
因是强调,故停顿的时间稍长一点,应用逗号。
如: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夜,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郁达夫《故都的秋》)
(十)、引用的并列短语之间用顿号还是顿号,应视语气的需要而定。
较为舒缓的语气,特别是陈述性的、比较长的语句,并且词或者短语之间的联系不是非常紧密,一般用逗号。
例1、“斩首六万”,“斩首七千”,已经开始见于各国的记录。《孔孟》
例2、他讲的话有时也富有情感,有时尤任直觉,例如“见牛未见羊”,“君子远庖厨”。《孔孟》
短语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为了强调,无论句子长短,一般要用顿号。
例1、常建《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看到山光、潭影,体会到“悦鸟性”、“空人心”,即自然界的风光适于鸟类的生活,使人忘掉各种烦恼,这种道理,结合景物来写,写得比较含蓄。(语文读本《谈艺录》)
例2、我们这些人,对清代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阻隔。记得很小的时候,历史老师讲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时眼含泪花,这是清代的开始;而讲到“火烧圆明园”、“戊戌变法”时又有泪花了,这是清代的尾声。(《一个王朝的背影》余秋雨)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