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苏高考基本模式不变
作者:佚名 时间:2008/11/1 18:09:45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779
学业水平测试还是两门选修五门必修科目
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考的模式与2008年相同,仍为“3 + 学业水平测试 + 综合素质评价”。“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
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七门。普通类考生设选修测试科目两门,必修测试科目五门。选修测试科目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中选择一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选择一门。七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考生选定的两门选修测试科目之外的五门为必修测试科目。
艺术类、体育类考生除必须参加七门学业水平测试外,还需参加艺术或体育专业测试。如兼报普通类,应按普通类考生的相关要求确定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如不兼报普通类,七门学业水平测试可均选择必修测试科目。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成绩当年有效,必修科目成绩从应届高考之年算起三年有效。
必修科目测试要求与去年一致
根据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方案规定,参加2009年普通高考的考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等级未达到下列要求的,不得填报相关科类的高考志愿(持有2007年度普通高考综合考试成绩的往届生和社会考生除外):
①普通类考生必修科目测试均需达到C级及以上等级(技术科目必须合格);
②不兼报普通类专业的艺术、体育类考生,必修科目测试等级中D级(信息技术科目测试不合格视为D级)不超过三门;
③兼报普通类专业的艺术、体育类考生,在参加普通类专业录取时,必修科目测试均需达到C级及以上等级(技术科目必须合格);参加艺术、体育类专业录取时,必修科目测试等级中D级(信息技术科目测试不合格视为D级)不超过三门。
但对于选修科目是否仍以等级计分,报考本科院校需要达到什么要求,在本次发布的《招生百问》中没有提及。
外语口语测试明年3月进行
今年我省高考英语口语测试与高中英语口语等级测试结合进行,测试时间安排在2009年3月28日至29日,由考生所在市、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组织进行。
其他非英语语种的外语口语测试工作将于2009年3月29日由南京市招生办公室组织进行,测试地点为南京市招生办公室(南京市中山南路388号),联系电话025-52233059。
外语口语测试成绩记入考生电子档案中,供高校录取时参考。一般来说,招生院校对报考外国语言文学及其他涉外专业的考生的外语笔试和口语测试成绩要求较高。
部分考生需报名参加明年必修科目测试
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等级未达到规定要求的,不得填报相关科类的高考志愿,因此,以下考生在高考报名时还需同时报名参加2009年度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相关必修科目的测试:
①不符合相应科类填报志愿对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等级要求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应届毕业生;
②对2008年学业水平测试相关必修科目成绩不满意的应届毕业生;
③持有2007年高考综合考试成绩,但对转换后的等级不满意的往届生和社会考生;
④对2007或2008年度取得学业水平测试相关必修科目成绩不满意的往届生和社会考生。
⑤未取得2007年度高考综合考试成绩以及已取得2007、2008年度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成绩但不符合相应科类填报志愿对必测科目等级要求的往届生和社会考生。
提醒考生注意,往届生参加08年学业水平选修科目测试取得的成绩不能转换成对应的必修科目成绩。考生09年参加高考报名时如选择的选测科目组与08年不同,其08年参加学业水平测试选测科目的等级成绩不能转换成相应的必测科目等级,考生还必须报名参加2009年有关的必测科目考试。
美术专业统考设6考点
今年我省音乐类专业统考考点设在南京师范大学。
美术类专业统考设六个考点,各考点承担的统考地区划分如下: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市、镇江市。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市、连云港市。苏州大学:无锡市、苏州市、南通市。扬州大学:淮安市、扬州市、泰州市。徐州师范大学:徐州市、宿迁市。盐城工学院:盐城市。
保送和自主招生相关要求和步骤敲定
部分特招政策
保送和自主招生相关要求和步骤敲定
保送生:09年四类学生符合保送资格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达到省规定的填报普通类志愿最低要求(即必修科目测试等级均达到C级及以上,技术科目合格)的,具有保送生资格:
(1)在奥林匹克竞赛、科技创新获得省赛区一等奖以上的学生。该部分学生名单将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www.chsi.com.cn)上公布。
(2)南京外国语学校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特别优秀且高中阶段均在本校就读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以保送,保送人数不超过教育部规定的名额,所推荐的学生只可保送语言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外语类专业, 该部分学生名单也将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www.chsi.com.cn)上公布。
(3)获得全国体育比赛前三名、亚洲体育比赛前六名、世界体育比赛前八名和获得球类集体项目运动健将、田径项目运动健将、武术项目武英级和其他项目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的运动员,经国家体育总局资格审核并报教育部备案后,可以免试进入高校学习。
(4)符合公安部、教育部《普通公安院校招收公安英烈子女保送生的暂行规定》有关条款的公安英烈子女,可以保送。
高校招收保送生工作步骤:
11月1日至2日,学生照常参加高考报名。中学将推荐考生材料寄送有关高校。
2009年4月20日前,高校对学生进行资格审查、测试,确定拟录取名单,并将有关数据上报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同时报送省教育考试院。
4月25日前,省教育考试院审核、公示拟录取名单,并办理录取手续。
4月30日前将保送生录取名册寄至相关高校。
如2009年教育部保送生招生有新的招生规定,则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
自主招生:部分院校可突破5%限制
根据2008年教育部有关规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8所高校(其中省内高校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江南大学、南京邮电学院共10所)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自主选拔录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人数原则上不超过该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但教育部规定,只要高校生源多、质量好,自主招生将不受现有规定比例限制)。自主选拔录取只招收应届生。自主选拔录取安排在本科第一批之前进行。
申请自主招生考生可按照院校规定,由中学、专家推荐,或考生本人自荐经所在中学向试点高校提供或确认推荐考生材料。2009年1月1日后,院校考核、选拔;入选考生与院校签订自主选拔录取协议。入选考生将填写《江苏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自主选拔录取考生志愿表》,且只能填报与其签订协议的一所院校。2009年3月31日前,院校将入选考生信息数据上报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并将志愿表报送省教育考试院,经审核后,予以集中公示。
省教育考试院对高考总分达到本科第一批省控线、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均达到C级及以上等级(技术科目须合格)、选修科目等级达到省及院校的相关规定,将在本一批次批量投档前,先行向有关高校投档,由高校根据原定录取标准,择优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院校将及时办理退档手续,以便其参加本一批次平行志愿的检索。 撰稿 沈考宣 张 琳
小语种提前单招招生步骤
时 间 步 骤
11月1日至2日 学生参加高考报名。高校制定招生计划、专业、办法和简章,并告知省教育考试院及有关中学。有关中学将推荐考生材料寄送有关高校。
6月30日前 高校对学生进行资格审查、考试,确定拟录取名单,报省教育考试院。
2009年5月30日前 省教育考试院审核、公示拟录取名单,并办理录取手续。
9月1日前 省教育考试院将名单报教育部备案。
备注:2009年小语种招收院校及各院校的联系方式待教育部文件下达后,考生可在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http://www.jseea.cn)上查询。报考小语种提前单招的考生的学业水平必测科目等级均须达到C级及以上等级(技术科目必须合格)。
艺术特长生招生步骤
步 骤 细 则
高考报名 考生于2008年11月1日-2日参加高考报名。
了解专业测试信息 所有报考艺术特长生的考生需到拟报考高校的网站(或向高校招办)了解测试时间、地点和具体办法。
选定高校报名 考生按照招生高校规定的时间等要求,自行向拟报考高校报名。
测试名单公示 2009年1月20日前,省教育考试院对准予参加测试的我省考生名单进行集中公示。
参加测试 在公示名单中的考生,自行按照有关高校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测试。
入选考生名单公示 3月15日前,有关高校将测试入选考生名单报省教育考试院和教育部学生司审核、公示。
高考 考生参加高考,并填报拟报考高校的志愿。
备注:如2009年教育部艺术特长生招生有新的招生规定,则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
09年艺术类招生考试日程大致安排
时 间 步 骤
2008年11月1-2日 参加高考报名,选择艺术类专业考试方向。
2008年11月22-23日 参加音乐类专业省统考考生到南师大确认专业考试信息并缴纳考试费。
2008年11月29-30日 参加美术类专业省统考考生到报名所在市对应的考点确认专业考试信息并缴纳考试费。
2008年12月5-6日 参加音乐类专业省统考考生到南师大报到。
2008年12月7日开始 参加音乐类专业省统考考生到南师大考试(7日笔试、8日开始面试)。
2008年12月12-13日 美术类专业省统考考生报到,全省共设6个考点院校,考生到报名所在市对应的统考考点报到。
2008年12月14日 美术类专业省统考,考生到报名所在市对应的统考考点考试。
2009年2月1日-3月20日 考生查阅有关招生院校的招生简章或网站信息,按照教育部、省有关政策和院校规定时间、地点参加院校自行组织的专业考试(简称校考,下同)。
2009年4月8-9日 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
2009年6月7-9日 全国普通高考(含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
2009年6月27-28日 考生填报艺术类提前录取公办本科、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院校志愿
2009年7月8 -15日 艺术类提前公办本科院校录取
2009年7月14日下午 考生填报艺术类提前公办本科征求(平行)院校志愿
2009年7月16-21日 艺术类提前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院校录取
2009年7月20日下午 考生填报艺术类提前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征求(平行)院校志愿
2009年7月27-31日 考生填报艺术类高职(专科)院校
2009年8月9-13日 艺术类高职(专科)院校录取
2009年8月12日下午 考生填报艺术类高职(专科)征求(平行)院校志愿
09年体育类招生考试日程大致安排
时 间 步 骤
2008年11月1-2日 考生参加全省高考报名,同时选择体育类专业考试方向。
2009年4月8-9日 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
2009年4月11日 考生到测试专项对应的考点确认专业统考的专项信息并缴纳考试费。
2009年4月24日 考生到测试专项对应的考点报到、面试。
2009年4月25日开始 考生到测试专项对应的考点参加专业统考。
2009年6月7-9日 全国普通高考(含学业水平选修科目测试)
2009年6月27-28日 考生填报体育类提前录取公办本科、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院校志愿
2009年7月8 -15日 体育类提前公办本科院校录取
2009年7月14日下午 考生填报体育类提前公办本科征求(平行)院校志愿
2009年7月16-21日 体育类提前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院校录取
2009年7月20日下午 考生填报体育类提前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征求(平行)院校志愿
2009年7月27-31日 考生网上填报体育类高职(专科)院校
2009年8月10-13日 体育类高职(专科)院校录取
2009年8月12日下午 考生填报体育类高职(专科)征求(平行)院校志愿
任何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要达到预期目标和理想效果,必须在此之前精心设计。教学也是如此。有时候,教学的一个开头,虽然短短的几句话,或者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个环节,也是精心雕琢;课上的一句话,也是集腋成裘所得。
下面,我就以《秋天的怀念》一课的开头为例,说说自己备课时九易其稿的感受:
第一稿我拿出了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的一段——这是我大量阅读了史铁生的文字精选出来的: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瘫痪了的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活着,儿子得有一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
此设计的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带着和作者一样的自责和内疚走进课文;二是为了体会“好好儿活”而做铺垫;三为引导学生去读《我与地坛》抛下“诱饵”。
细琢磨后,我感觉这样开头明显有先入为主之嫌。
第二次设计时,我引入一位叫游珍的儿童写的一首诗:
我不喜欢的这个日子
真的
每逢这个日子
我的眼泪就不听话
每逢这个日子
老师就要我们画妈妈
……
每逢这个日子
我就更想念
睡在荒野中的妈妈
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从生活入手,感觉到儿童对妈妈的怀念与中年人对母亲的怀念内容不同但情感相同。教后我仍觉得这样还是有些生硬且不自然。
到第七稿时,开场白已经修改为:
清华附小有一位校友叫史铁生,现在已经54岁了。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他。
随后引入史铁生在另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理太苦了,上帝看她忍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课的开头就这样定了。课上得很成功,教师评价很高。我心中明白——其实,我的整个两节课的过程环节设计,也都是像开头这样“精雕细刻”而成的。正如有的老师评价的那样——哪怕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推敲。
课堂围绕“好好活”展开。先体会母亲的“咱娘俩在一起要好好活”;再探究“我俩在一块要好好活”。为了更好体会“好好”这个字眼——我设计了一条暗线:“苦”。母亲活得辛苦,自己的病让自己痛苦,儿子的病让她“苦上加苦”,可母亲告诉儿子的是要“好好活”——接受、承受人生之苦。于是,字里行间体现母亲的“苦口婆心”、“用心良苦”。以致史铁生活终于懂得人生“苦”的韵味——人生不是一个“苦”字了得。
有一次在课堂上,和孩子读开头《合欢树》中的一段时,忽然“发现”这一句:“母亲活得太苦了”。于是我灵机一动,让学生谈感受,而我则顺势板书“苦”,然后下面的暗线就以“苦”展开。
终于,有了第九稿:把开头的出现的“苦”,加粗、图黑,并注明——(当学生读到此处时,教师板书)。
九次思考、梳理的过程是颇费心思和功夫的,要付出很多艰辛的劳动。但这些都是一个教师必须经历的。每一次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思路,每一次授课后,都会有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收获,就应该用教案的形式记录下来,留待以后进一步地思考、完善,这将是一件非常有益于终生教学的事。所有的这一切累加起来——我们不就是在设计自己的人生吗?
抓“课眼”是上好课的关键
特级教师窦桂梅备课经验谈之二
课例:《向命运挑战》
这节课,讲的是霍金的故事。课前,老师让学生搜集了许多有关霍金的资料。由于准备充分,学生的发言给人的感觉是理解透彻,认识也具有一定高度。
接下去,老师会怎么做呢?也许会像“导读”中所提示的“如果在网上你跟霍金交流,要求你只能问三个问题,你准备向他提哪三个问题”,这样可以很好地检验孩子的表达及概括能力。我期待着下面的精彩。
没想到,老师听了之后,一略而过:“好,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学习,请同学们就课题进行质疑。”
于是学生们走进套路:“霍金为什么要向命运挑战?”“霍金向命运挑战的结果是什么?”……教学回到了“零起点”——孩子们前面所做的都白忙了。
再有,教师让学生体验胳膊和腿不能动的滋味——这样做我感觉也过于简单。因为学生的小小体验怎么能够真正体会到霍金的感觉?
最后,让学生画画或为霍金写一副对联。只见学生立刻拿起笔,瞬间就挥就而成:“上联:霍金顽强战命运;下联:人人努力创辉煌”,横批是“精彩人生”——老师竟然鼓起了掌。掌声,是否应该给学生课堂“生成”的果实?
评析:没有抓住课文的“眼”
霍金,21岁患萎缩性脊髓硬化症,医生说他至多能活两年——这是霍金的“命”。教师可以先从这里入手,讨论霍金的话:“算了,反正就是死,命运的能耐再大最坏不过如此,随你的便吧。”
命运的打击,对于他确实到了最坏的程度:站立不住,坐上轮椅,肌肉一天天萎缩,得了肺炎之后不能发声,体重只有40公斤;走路,吃饭,说话都由别人或机器帮忙,现在他仅用两个能动的手指敲出自己的学术观点。
对此,我们应好好朗读体会,这样的命运是多么可怕。在充分体会到霍金的命运悲惨可怕之后,从“运”字出发,讲到霍金凭着心灵的努力,走出“命”的羁绊,这就可以在文本中讨论他如何练习走路、上楼,讲他怎样用两只手指指挥大脑飞出太阳系、银河系,飞到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和那神秘莫测的黑洞,推论出一种科学的宇宙模型理论。
在此基础上,是否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更平实更深刻的思考:他的智慧,是靠两只手传递给我们。
方法:发现教学的策略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师生行走在课堂上的40分钟,如何走出精彩?我个人以为,关键要抓住“课眼”。抓住它,你的教学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比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我紧紧抓住“毁灭”这个中心词进行如下建构:“圆明园的毁灭的究竟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秋天的怀念》一课,在仔细阅读文本后,我发现“课眼”在文中两次出现的“好好活”上,于是整个课堂就围绕“娘俩好好活”,“我俩好好活”一直思考到“我们好好活”。《长征》一课,我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话设计——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红军长征怎么个“远征难”,然后再柳暗花明——红军怎么个“只等闲”。这样红军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就凸现出来了。
一次,听薛瑞萍老师的《景阳岗》一课,教者从武松的性格特点出发,在文本中挖掘出武松打虎前以及打虎中的“自负”,并由此引发开去,从中辩证地体会到人的缺点某种情况下就是优点。对于武松这位英雄来说,优点让我们觉得可敬,缺点让我们觉得可爱可信。薛老师的教学不同于其他老师着眼于“打虎”的过程热闹,而是透过故事本身抓住课文人物性格这一主题,告诉学生人性的丰满与真实。
可见,主题即“课眼”,也是一种策略。找到“课眼”即发现教学的策略。我们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主题引发开去,纵深、横向地建构整个课堂。
因此,教师拿到教材不要急于搜集课外资料和教学参考教案,一定要“啃”教材,钻进去,找到这个主题这个“课眼”,然后进行创意和设计。这关键靠底蕴——独立思考的勇气与能力。
预设与生成要照耀每片叶子
特级教师窦桂梅备课经验谈之三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堂语文课因时空的不同,可以生成不同的风格,构成一幅幅别具匠心的画卷:有的是风景画,有的是人物素描;有的是浓墨重彩的工笔,有的是宁静致远的写意……不是吗?教师的课每到一处,和不同的学生在一起,所构成的就是一幅有地方特色的风景线。
拓展预设
抓住学生思想火花
教学《圆明园》,要理解英法联军的“任意毁坏”。第一次教学中,我想当然,以为学生没有亲眼所见,于是出示一段资料,让其读这段资料并告诉他们这就是“任意毁坏”。接着再让学生朗读体会“任意毁坏”。我出示的资料是: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劫外,被他们糟踏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没过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疮痍。
但没想到,有个学生读了资料后接着说,难道敌人只是扔绸缎?仅仅是砸碎大镜子?那些保存了二千四百多年的拿不走的奇珍异宝他们是怎么对待的?
这时我趁机引导:“那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还会怎么做?”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回答。有个学生说:“他们用脚踢,给宝物踢了个大窟窿”;有个学生说“还用棍子去打呢,硬把一个花瓶打破了,真心疼。”学生的回答给我的启发太大了,学生用“踢、打”,就把英法联军的行为浮在了眼前。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后我感悟:教师自己的预设要有,但仅仅如此,课堂则很可能流于一种熟练的表演。我们的预设必须有包容和吸纳的能力,对学生的反应保持足够的机敏,随时接纳来自学生和教学现场的智慧。
如果说我的预设越来越好,那是因为在一次次公开课上,学生们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我把握住了这些,课就一次次“更”好了起来。
打破预设
激发来自学生的精彩
还有“走出圆明园”这一环节:
面对圆明园的毁灭,假如你是一位把握国家前途命运的皇帝,假如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政的大臣,假如你是保卫圆明园或者保卫祖国疆域的一位普通士兵,假如你就是生活在圆明园附近的一位普通老百姓,面对这样的毁灭,要是你的话,请选择其中一个角色,你要是他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请你冷静琢磨琢磨,选择一种,谈谈看。”
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但是学生怎样认识,我无法预知,因为每个同学的已有经验不同,就会生成出无法预约的精彩。
在学生、教师、文本间经历了一番深刻的对话后,我引入了鲜为人知的部分史料——“皇帝因为外国使者不行跪礼而斩来使,由此激怒了外国人,导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史料之一说是大诗人龚自珍的儿子龚橙带的路。火烧圆明园之后皇帝为了复仇反而损失了150万公顷的领土……”看了这些词条,老师和学生会进一步反问:我们的自豪应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的陶醉上吗?我们的愤怒应仅仅局限在对外国人的仇恨上吗?
正是自己给学生预设的空间比较大,学生在这一段的体验中,不但进行了口语训练,还得到了思想的锤炼。所以,才引发我把教学继续推向高潮和深入:课前我问学生,看到“圆明园”这三个字的时候眼前是怎样的画面,学生的回答是“一片大火,一片雄伟的建筑,一片废墟”。而在课将结束的时候,学生的回答是“留给我的不仅仅是恨,更是耻辱。”“我认为圆明园这字眼成了一个警钟,都说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富国强民,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才能对付外来侵略者。”
超越预设
让每一片叶子闪光
学生的认识所达到的高度,使我更加坚信:一味痛恨是无济于事的,也不是本文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只有“化悲痛为力量”才是积极的,也才是我们所希望的。于是我和同学们谈到——
“留给我们心中的思考还要继续。比如课前我们思考了圆明园毁灭了,毁灭的究竟是什么?必须毁灭的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应该把这样的毁灭迁移到你心灵里去,伴随你的一生。这样的语文学习才是我们学习语文真正的目的,我愿与亲爱的同学们走出圆明园的时候,我们获得了这样的认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怎样有尊严地活着。”
有人说,我这个地方的设计是神来之笔。自我反思这一环节时我发现,无论到哪里上课,差异只在于你面对的学生群体的生成,不在于学生个体的生成。这样的教学会让你有一天感受到:你所经历的、看到的课堂,就如不一样的树叶——那是学生的土壤和教师的阳光起了光合作用,让每一片不同的叶子闪耀生命最亮丽的足迹,让每一片不同的叶子组成了你为师从教的激情人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