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江苏高考扬州会议精神概要
作者:佚名 时间:2008/8/30 17:39:4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38
2008年江苏卷语文学科命题建议
一、命题原则
1、课程标准、(省教育厅)教学要求、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2、面向实际、课改,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和高校选拔人才。
3、坚持高考和江苏改革方向,同时平稳过渡,稳中求变。
二、具体建议
1、难度在0.65左右。均分不过低,保护母语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课改。
2、由浅入深、由分到合的命题顺序。语言文字应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写作→加试。
3、试卷长度。文言文不宜超过600字,文学类文本1000字左右,论述类实用类文本800字左右,保证有一小时的时间供考生完成作文。
4、命题语言表述规范、明确。
5、前三道语言文字题平易,宁浅勿深勿有争议。着眼于语言意识和语言应用能力考查,即使涉及概括能力也着眼于语言能力。
6、文言文选文清通、简明、易懂。
7、文学类文本阅读设题从文本中生发,不脱离文本大而无当,不宜和生活机械勾连,有利于评分。
8、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设题难度、长度大致相当,以保证公平。
9、作文平实中见新意,不虚空,不板滞。让考生有较大的写作空间,使中等学生容易上手,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易于发挥,并有利于评分区分度。力避与各大市模拟题和历年高考题雷同。
10、加试。与数学加试难度相当,总体不宜过难。加强对著名作品中人物、情节、语言以及艺术手法的考查,不应涉及过于冷僻的内容。要点概括题型选文精短。
2008年江苏卷语文学科命题启示
一、注重过程
1、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不可分割。
2、应用能力是基础能力了,审美、探究能力是发展性能力。要打牢基础、渗透发展。
二、突出重点
1、阅读与鉴赏。主要是现代文阅读能力,又以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能力为主。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主要包括:
①基础能力: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品思想内容。
②独立解读能力:独立分析和判断,独立阐发、评价和质疑。
③语言层面的能力:揣摩语言丰富的含义,体会精彩语言的表现力。
2、表达与交流。加强写作教学,做到扎实、生动、有序。
三、整合优质资源
1、阅读。开发读本、选修教材的丰富资源。如东08高考语文均分114,全省第一。他们的做法是课上使用读本,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后训练使用课本。
2、写作。读写结合,必修5个模块20个专题可以作为20个写作专题的范文。
2008年江苏语文高考命题思路和未来走向
吴锦
08年语文高考有变化,原因是新课标的实施和新高考方案的实施。
新课程标准下的命题思路
1、体现语文高考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
2、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能力主要指:
①语文素养。偏重于知识方面,有些专家认为包括潜质。集中体现在名句名篇的考察,江苏卷此项分值8分,在各套试卷中最高。(有建议提高到10分的,但还是稳定较好。)
②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主要包括读和写两个方面,同时是指“较强”而不是“一般”的能力。08年考试说明中再次出现对标点符号运用的能力要求。
③一定的审美、探究能力。审美能力考查主要体现在古诗文阅读中。探究能力是新课标的新要求,能力层次为F级,强调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3、文学类文本作为必考,且涉及探究能力的考查是江苏考试说明和高考考纲的重大不同。考纲以论述类文本为必考类型,不涉及探究能力的的考察;江苏考试说明则以文学类文本为必考类型,涉及探究能力的考察。具体考察五个方面,参见08年江苏语文高考考试说明。
这样做的理由是:一、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二、考试大纲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作为选考,操作中文本难度试题难度不易统一。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出题和评分更易均衡。、
4、09年命题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大致沿袭、大致继承08年命题思路。08年高考省均分105,作文情况正常,语基均分上升。8题客观题均分达到21分,总体偏易。
阅卷情况与命题走向
1、语言文字应用。6子项5道题,六个方面都要重视,不一定考查哪几个子项。
①语音:音、形、义结合考察,不为单考读音而考。
②成语应用和病句:各类型的考查,三个错误选项一般是三种不同的类型。指导学生分类掌握,从历年高考试题中寻找典型例句。
③语用部分:不要紧跟08年试卷。08年第5题区分度较小。将04年以来江苏卷语用题类型加以汇总分类。
2、文言文阅读。4子项(实词、虚词、信息筛选、推断)3道题。
①几年来,虚词考查得少。第1题实词考查可能改实词加虚词。
②读完材料先看第3题,选项概括了文章内容的很多方面。
③选文以记叙文为主。08年选文632字,节选保证长度但会使文字脱节。
④翻译均分低,3.5不到。再次重申翻译的几点要求:一、直译,字字落实,尤其注意一次多义和古今异义情况;二、通顺;三、特殊句式和特殊用法要体现出来。翻译完成后,带回原文上上下下看看。
3、古代诗歌鉴赏。
均分2.22,很低。07年为2.2分。
①概括不是翻译。如果仅仅翻译,和前面的题目重复,即使翻译也有不少错误。
②自然永恒、人世沧桑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主题。
③修辞方法一题,罗列各种修辞方法投机取巧不给分,没有做具体说明的也不再给分。
④答题时不要空想、臆断,要从作品中来。
4、名句名篇。
①历年来错别字最严重的一次。
②高中4分,初中2分,课外2分。高中背诵15篇尤其要重视,初中24篇。出题时同一作者的不反复出现。
5、文学类文本阅读。
总体情况不理想,探究题尤其不理想。
①题目都是具体的,从文本生发出来的。
②小说、散文都要复习、准备。
③07年和08年的选文都倾向于平实,和先前选文偏向于哲理不同。考生答题中臆断太多,脱离了文本。
④“花轿”没有象征意义,而考生在这点上空想。选文也没有父女对立之意,不少考生臆断出这层含义。
⑤选文没有微言大义,答题不要想当然,不要发挥想象力(如回答写女儿原因是儿子不孝),一定要扣住文本。
⑥探究题答案可以多向,但一定有客观性答案。08年探究题参考答案有五个方向,考生任答到一个方向即可。探究时注意三点:作品的主旨主人公分别是什么;为何大量文字用来描写侯菊;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作品写普通人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从中折射出人性之美。
6、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
①论述类文本问题为杂文。“引用鲁迅”题不理想,考生往往忽略作者将其作为论据的作用。从答题中看出考生思维不周密,往往仅仅扣住一个方面,抓住题干的半句话。回答时,一定要把题目看清楚。
②实用类文本为传记。“概括”题,考生往往重复第一题。(古诗文阅读、加试和此处三处的“概括”做得都不理想。)
7、加试。
均分在21到22之间,不好。
①文言断句断错扣分,扣完为止。如断句一对一错,得零分。
②史记篇名2分均分仅为0.17分。“游侠列传”、“货殖列传”学生不知道。这种题目是随机的,考察学生的知识面,无需专门复习。
③名著名篇10篇的范围,稳定一段时间比较好。外国部分莫泊桑、契诃夫还有一定的可能,普希金的篇目长度太长,不适合。分别是鲁迅哪些作品中人物一题5分,均分1到2之间。“木石前盟”,不知道内容。
④“保护古镇”的概括性在答题中体现不出来。
⑤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表达方法和相应的背景知识。
8、作文。
①审题难度不宜过大。
②题目容量大,使考生不易偏题。命题加提示的形式中“提示”是为中等偏下的考生准备的。
③作文的问题在阅读,阅读是基础,作文是体现。写作是思维能力的问题。
④记叙文和议论文都重要,前一是基础,后一是社会需要。虽有专家提出限制文体,但仍以稳定为主。
现场回答
问:附加题涉及的篇目10篇是否要增加?
答:稳定一段时间比较好。
问:09年语文高考试题会有哪些变化?
答:以09年的江苏考试说明为准。就全卷看,文学类文本阅读分值有上升的空间,比如减少一道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这两类选文可供出题的点有限),将文学类文本阅读总分由现在的20分提至23分。总体上还是稳定为主,少量变化。
2008年语知部分主要失分特点及2009年复习重点
虞晔如
见会议课件
1、2008高考分析和2009策略.ppt
从高考阅卷谈当下高考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蔡明
专题报告现场更名为“读圣贤书,写自家文”。
关于语文
1、语=言+吾;文,是文学、文艺、文化、文章等。
2、语文就是把自己对于文学、文艺、文章的感知、观点、认识、审美等表达出来。
语文中的阅读
1、少用教参,淡化教参。
2、自己读文本,走进文本,实现和文本的对话。
3、多角度、多元化的阅读。
4、文学类文本阅读只有参考答案,没有标准答案。即便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也没有标准答案。高考阅读的参考答案是专家学者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强加给中学生,高考阅读参考答案应该站在优秀高中生的阅读水平上。
5、审美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带来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目前的高考中实现不了。
语文中的写作
1、面对世界,既指外部的世界,也指内部的世界说自己的话。写作是阅读生活的延续,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
2、写作拒绝:无病呻吟;说唬人话、胡话、违心话;代古人或圣人立言;卖弄技巧;抄袭。
3、08年高考作文阅卷发现的主要问题。
①优秀作文比例大幅下降。
②平庸之作数量之大、比例之高为历年罕见。08届语文素养明显不如往届。
③问题作文数量有所上升。游戏之作、庸俗甚至恶俗的作品比往年增加。
④文风不端正。“题记”、“后记”(阅卷中“题记”、“后记”不看,也不计入字数);一句一段凑字数;行文低幼化;文体不合要求(对好文章文体不成问题,但是对较差的文章会考虑文体问题);书写不规范和错别字问题今年更为严重。
4、作文评分细则特别强调:真实生活、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张志公说作文难在:①相当的语言文字功夫;②一定的表达技巧;③有足够的阅读积累;④有真正的自己的生活;⑤有自己的真性情、真见解、真个性。
5、新课标写作的三个关键词:自由写作、自主写作、创造性写作。阅卷点一直重申:
①不要总是回到古代;
②不要一味堆砌名言;
③不要仅仅浅尝辄止;
④不要习惯穿靴戴帽;
⑤不要动辄题记后记;
⑥不要投机频频分段。
6、08年作文阅卷记叙文特别关注(达到一点的63分起评):
①构思、行文扣住“好奇心”,有独到之处。
②由“好奇心”引发,叙写出自己的个性。
③由“好奇心”统领,显示出良好的写作技巧。
④角度独特,如拟人化手法的使用,从动物的“好奇”眼光出发。
7、08年作文阅卷议论文特别关注(达到一点的63分起评):
①全文体现出较好的辩证性、逻辑性。
②在“好奇心”的某一方面逐层深入地展开议论。
③独具慧眼,发人之所未发。
④议论中有文采,显示出论说的智慧。
8、08年作文阅卷小结:
①教学中指导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实际。
②加强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文体训练。
③根据题意作文。理清文意,慎重对待。
④清醒地审视“提示语”。不要将“提示语”作为不可动摇的金科玉律。优秀学生,可以只看题目。完全按提示语展开的作文,一般就是基本分。
⑤加强文字表达和书写规范等基本功的训练。做到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畅的“三基本”基础上再追求“亮点”。
9、高考考场作文最忌讳:
①极端情绪化的膨胀;
②感情基调灰色,主题思想庸俗;
③时间匆忙,仓促敷衍。新高考作文70分总分480,相对过去作文60分总计750分,比例大幅上升。作文非常重要,一定至少要留足一个小时时间。
④抄袭改编,投机取巧。考场作文与作家作品、公开发表作品相同达到2/3即判为抄袭。
培养高分作文
1、高分作文考生的共同特点。
①经典引领,执着阅读,深度对话,化为生命。
②热爱写作,倾诉心灵,笔与纸接触的瞬间就是灵魂最圣洁的时刻。
③慧眼慧心,对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积累、思考。可以把演讲和辩论作为学习中的制度之一。
④坚持写日记、周记,从爱好到习惯。
⑤热爱文学报刊,读报剪报。
⑥广泛阅读,阅读要广、透、活。日常多安排读书报告会、交流会。
⑦努力耕好“三分地”,一分逻辑、一分文学、一分文化。
2、作为老师要知道的几点。
①自己指导的作文属于几类文,可以得到多少分。依据是对作文题意的理解。
②高考作文一般分为几等(按百分制折算):优,90以上;良,切入分~89;中;及格;不及格。
③网上阅卷后公平性明显增强,基本上没有误判现象。双人背靠背打分,复合,专家组两名专家评分;30人专门复查保险分考卷;63分以上试卷一律复查。
④基本分:基本切题,做到“三基本”。53~55分。
发展分:一个亮点上浮5~10分;符合一个“关注点”的总分63分起评。
⑤评分标准没有但阅卷组实际操作的特殊打分标准。
完全按提示语平面展开:不高于55分。
有一两个事例但没有展开层次:不高于50分。
故事汇展,简单重复提示语:不高于45分。
“好奇心”仅仅是文中的标签:不高于41分。
抄袭:不高于30分。
文体为“诗歌”:5~10分,全部进入专家组评判。
字数不足:每50字1分。
文章不完整:不高于46分。被判为不完整的作文不再扣除字数不足的分数。
问题卷(P8/9):不高于40分。一般常判分为40、25、23。
联系方式
Email:Suyusuyu2006@163.com
QQ:970785839
2009年江苏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策略
黄正瑶
08年高考试卷解读
1、课改实验区(山东、宁夏湖南、广东、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
(难度适当,仅广东选考1难度较大。)
①文学类文本阅读。文体,以小说为主,仅山东为散文。选材,两篇外国小说,一篇中国现代小说,一篇当代散文。形式,以简答题为主。考查重点,与考试说明一致,有一定的综合性。最后一题为探究题。
②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选做题时,最后一题为探究题。
③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材均为社会科学类文字。江苏卷最后一题为探究题。
2、非课改实验区高考现代文阅读:
和江苏卷05、06年相似。不少省份加入探究题型的考查,如安徽、天津、浙江、四川、北京等地。
08江苏卷现代文阅读解读及启示
1、文学类文本。
①08年所选小说《侯银匠》不以情节胜,胜在其散文笔法。所设四题分别考查情节、环境、人物和写作技巧,拉开了较大的得分差距。
②启示:阅读训练体裁要全,将文体特点和高考考点结合起来解读。小说、散文、剧本节选都要准备。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多角度思维。
充分注意答题的规范化要求。
2、探究题。
①命题角度:不同角度、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立足文本
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人文精神。——基于背景
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力求个性。
②命题形式:信息筛选(07宁夏海南、08山东)、深层含义(07广东、08广东)、个性解读(07山东、08广东)、观点分析(06江苏、08宁夏)、写法探究(08江苏山东)、其他。
3、选做题。
全国各套总体难度不大。论述类最后一题为探究题。论述类不同于社科文,论述文强调论述要素。实用类要考虑到文体的多样性。
4、现代文阅读的教学启示。
①如何短时间读懂文章。20分钟完成一篇阅读,5分钟第一遍读完文章。
②如何短时间提取重要信息。
③阅读过程:通读文章→提取重要信息→审题→根据考题筛选信息→多角度思考问题→具体阐释和抽象概括→确定探究方向→整合信息、规范答题
5、迅速、准确地感知书面语言。
①从标题入手。由标题推测作品的体裁、主要内容、写作手法和行文倾向。抓住标题的中性词。
②文体特征入手。抓住不同文体的行文倾向。如散文,感情及感情产生的基础;小说的三要素;议论文的论证要素;应用文的文体特点。
③重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④抓住主要语段和关键句。主要语段如起始段、主体段和结尾段,不一定是文字最长的段落。关键句如抒情性议论据、信息比较集中的句子。
⑤文章的结构模式。
⑥重视作家情况和背景的介绍。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