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轻松翻译文言文
作者:寒星中学 王雯 时间:2008/11/15 17:24:1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509
为了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我总结了“五字”翻译法,这五字是“留、换、删、补、调”。
一、“留”,就是“保留”。文言文翻译时,有些词语古今词义相同,例如人命、地名、官名、国号、帝号、年号、谥号等,可以照原样保留下来。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句中加点的词语在翻译时都可以保留。
“留”是文言文翻译的一个特点。学生掌握了这一特点,既能加快翻译速度,又能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二、“换”,就是“替换”。文言文中有不少词跟现代汉语的词同义但说法不同,遇到这种情况,翻译时就要采取替换的方法。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替换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如: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更:更换;复:恢复)
2、用变通的方法来替换。有些单音节的文言词,照字面译也讲得通。但不合乎现代语句习惯,这样的词可以用变通的方式来解释。就是根据上下文来引申,用一个合适的现代词来代替。如:①以啮人,无御之者。②环而攻之而不胜。句中的“御”译为“抵御”不如译为“抵挡”;“环”译为“环绕”不如译为“包围”。
3、有些词语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有特定的意义。翻译这样的词语应当指明其特定的含义,这种翻译是带有解释性的。如: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②是近亦忧,退亦忧。句中的“创业”不是“创家立业”的意思,而是”开创全国统一的大业”;“进”是“到朝廷上去做官”,“退”是“回家当老百姓或降职到边远的地方去”之意。
三、“删”,就是“省略”。指的是原文所有而译文可省的字眼。如“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这句话中有八个“为”字,翻译时其实只保留第一个就行了。
四、“补”,就是“补充”。主要是指文言句子的用词或有省略,或有引文有省笔,在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补充一些词语,意思才明白,语言才通顺。它包括以下三方面:
1、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如:一鼓作(士兵们)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2、补充非省略成分词语。有些句子不好说它省略了什么成分,只是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补充一些词语,才觉得通顺。如:狼不敢前(走),眈眈相向(屠夫)。
五、“调”,就是“调换语序”。文言文里多数句子跟现代汉语语序相同,但也有写句子语序不同,这就要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把其中的某些成分的位置加以改变。如:
1、 宾语前置句:宋何罪之有?应译为:宋国有什么罪呢?
2、 由“于”、“以”等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原文中常作补语,译后变状语。如:公于之乘,战《于长勺》。应调为:于长勺战。
3、 主谓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应调为:汝之不惠,甚矣。
4、 定语后置句。译时要将定语移至中心词前:马之千里者。应译为:日行千里的马。
其实,翻译文言文的方法还有很多,这只是最基本的,其他的方法还有待于我们继续去探讨。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