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届高三语文零诊摸底考试作文讲评

作者:不详  时间:2008/12/1 17:33:1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277
  【题目】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寂静的夜晚,大理石地板对英雄雕像说:“瞧你多么风光,人们在你面前顶礼膜拜;而我却被人们踩在脚下,默默无闻。”雕像说:“当初你忍受不了工匠的雕刻,就只能做一块地板。” 
  请根据你的理解,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阅卷笔记】 
  人们在你面前顶礼膜拜,意味着某种意义上的成功(业绩、胜利、荣誉、收获等等),忍受工匠的雕琢,则是“腐朽”化为神奇的必经的关键工序,“忍受”意味着某种付出(乃至损失、牺牲),二者存在着哲学意义的联系,即过程与结果(量变与质变、原因与结果)。 
  人们为什么膜拜雕像?是因为它是大理石制成的吗?人们究竟顶礼膜拜的是什么? 
  人们看到的是雕像身上存在的“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等等),但单就雕像的答话中,不难理解材料所包涵的寓意:在忍受(一种主观行为)工匠的雕刻(一种来自外界力量的改变)的过程中,雕像慢慢地有了质的飞跃。显然,这里人们顶礼膜拜的是雕像身上的精神价值——“逆境”中拼搏奋斗的精神。 
  常人膜拜英雄雕像,是对英雄的缅怀和祭奠,并不是欣赏雕像本身,雕像的审美价值远远比不上那些自然和人文的景观,但材料中的雕像却误会了人们,把人们对英雄的膜拜看成是对自己经过雕刻后躯壳的赞赏,这无疑是虚无的。从这点看,大理石地板反而应该因它的朴实平凡、默默无闻,而被发现、被发掘、被称赞。但也要看到大理石地板本身对此浑然不知,还在盲目地跟风、羡慕,“瞧你多么风光”。至此,应劝诫他们要能甘于寂寞,不计名利,乐于奉献。大理石的错误就在于盲目而功利地看重结果,而雕像则连结果都不能正确认识。雕像的“教育”充斥着功利主义的人生哲学,教人忍受磨难,是以眼前的现实对比为示例,是以将来的万人敬仰膜拜为诱饵。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一次奋斗都必定成功,不是每一次付出都必有所获,也不是每一次牺牲都换来胜利。拼搏奋斗为的若是“功成名就”“炫耀于人”,那恐怕世道就只有悲哀了。回想那些真正受人敬仰爱戴的“英雄”,哪一个不是把为社会、为人类贡献自己的价值作为奋斗的终极目标的,哪一个不是在奋斗的旅程中与自己为敌,与自己为难,与自己较劲的,哪一个不是把过程看得比结果重要,哪一个不是忍受寂寞孤独,默默耕耘的?其实,在乎过程,用心于过程的人,结果往往是水到渠成。 
  【阅卷综述】 
  始终思考的三个问题: 
  (1)面前的考生作文在写作核心能力——语言表达上的基本素质如何?(高三作文的起点) 
  (2)面前的考生作文对材料(包括作文题目、作文素材)有没有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作文的内容) 
  (3)面前的考生作文是否把观点表述得清楚、透彻、精彩?(作文的形式) 
  ★标题 
  好或较好 
  《命运在你手中》《彩虹,总在风雨后》《有付出才有收获》《千锤百炼出英雄》《自古英才多磨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攀登人生之山》《做颗闪亮的珍珠》等等 
  隐晦或无关 
  《三棵树》《糖与盐》《未完成》《如此的美》《笔纸在遭遇空白时》《变化角度》《神秘的山》《花的姿态》《我是一朵白云》《蓦然回首花依旧》《面对大海》等等 
  ★立意 
  偏题——谈“忍”(容忍、宽容);谈贡献,写了些为集体做好事的经历;学习小偷那样的不放弃,直到成功得手的精神;谈毅力和坚持,写日本的忍者和忍术; 
  ★文体 
  论说性散文 
  优秀范文:一类文《自古英才多磨难》《成功三步走》;二类文《成功的秘笈》 
  杂合体散文 
  起评范文:标准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有付出才有收获》(记叙与议论比重失衡,主要是材料运用加工过于简单) 
  病例范文:《磨砺》(前半部分是现编的故事寓言,后半部分凑字数又按论说散文来写,文体特征不突出,或混淆难辨,建议首先写好记叙文或叙事性散文) 
  病例范文:《如有明天,我会重做选择》《风雨后的彩虹》《我是一朵白云》(现编故事一般都是选大理石、白云、花草树木等简单叙述的交代经历困难最终成长的老套故事,故事最好用第一人称来写,用不着假借他人他物,抒发真情,雕琢细节,精于描写,蕴含哲理最重要,一定要有波澜,一定要发人深省) 
  题记:冗长,实际上已经不是题记而是第一段了,对题记的功能有认识上的问题,且题记书写不合规范的较多 
  ★材料 
  上榜作文素材前十名: 
  1、作文题目中的引言材料“大理石地板”和“雕像”的对话; 
  2、即将面临的高考或其他学习经历 
  3、《真心英雄》的歌词 
  4、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5、《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论述 
  6、《格言》上的寓言“骄傲的雕像”或“铺路石” 
  7、运动员“刘翔”、“姚明” 
  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9、发明大王“爱迪生” 
  10、试卷第五大题现代文阅读中关于“树”的描写 
  自然万物    珍珠(泪珠)、煤(钢)、韧草、蝴蝶破茧而出、风雨彩虹 
  历史人物    朱元璋、勾践、康熙、红军长征 
  文学家    司马迁、曹雪芹、李白、杜甫、海伦凯勒 
  科学家    霍金、袁隆平、李时珍 
  艺术家    梵高、贝多芬、莫扎特 
  商界精英    马云 
  运动员    邓亚萍、贝克汉姆、杨威、程菲、“残奥” 
  感动中国    邰丽华、杨利伟 
  演艺圈    成龙、张杰、李冰冰 
  成语典故    《伤仲永》 
  【关键词】 
  经典意义、创新性(新材料、新视角、新语言)、“精”加工的意识 
  病例范文:《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语言 
  示例1 
  当树经历了不断地风吹雨打,它变得高大,鼎立在了这天地间。 
  当草经历了不断地踏踏磨损,它变得挺立,昂然立于这草原上。 
  当煤经历了不断地烘烤,它变成了钢,坚固不摧地成为了人类生存的依靠。 
  示例2 
  生命中的磨练就像一粒沙子,需要经历艰辛的磨合才能成为耀眼的珍珠;生命中的磨练仿佛一颗树苗,需要承受风雨雷电才能成为使人仰慕的参天大树;生命中的磨练正如一条溪水,需要流经曲折的高山,蜿蜒的河道,才能汇入雄伟壮阔的大海。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