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出青春的作文评价

作者:佚名  时间:2008/11/30 17:49:2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236
  “吃力不讨好”,很多语文教师都对作文批改有这样的感觉,认真将学生的作文修改完后,学生待作文本发下来后,只关心一个分数,后面的评语甚至看都不看一眼就塞进了课桌,一学期下来,许多粗心学生的作文本都不见了,教师辛辛苦苦备好的学期作文计划可谓收效甚微了。学生为什么对教师的作文评语不感兴趣呢?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就此问题,发表个人看法:
  (一) 不感兴趣的原因:
  事情是联系发展的,有句成语说得好“爱屋及乌”。正可反其义而概括此种现象,因为学生对写作文不感兴趣,因此,对作文评语就更不感冒了。从主客体两方面来看,评语倍受冷落的原因归结为二:
  1、 学生厌恶作文或对作文本身就不感兴趣,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
  只求完成这一结果,而不求完成的质量。
  2、 教师评改的较为实际,没有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顾及他们
  的感受。红色满本现,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自尊心。学生也害怕烦琐,不愿再看,造成教师越敬业,批改越认真,学生反而更不愿看和接受教育。
  (二) 如何让学生感兴趣:
  如何改变这一现象,让学生学会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作文的评改活动中来,虚心接受批评,让作文写得更好呢?本人开展了以下尝试:
  1、 评语适量重质量:
  很多同学感叹语文老师就是口才好,反映到作文评语当中,就是洋洋洒洒长篇大论,学生虽然敬佩教师的敬业精神,无奈时间有限,又看得头昏脑胀,只得作罢。因此,不如以四两拨千钧的功夫,点到即止,哪怕每次只解决一个问题,只要学生能够接受并改正,这就是最大的进步。如果面面俱到,反而让学生不知所措。如一篇习作评语摘取一部分如下:
  内容杂乱,词句欠通,文句生涩,意不明畅。析论不明,语多欠详。结构松散,语多重复,文欠调畅。
  换角度思考,假如我是学生,看到老师将这篇文章的每一个方面都批评了,首先就是泄气,这么多的不足,绝对引发“畏难”情绪,哪还有什么兴趣继续改正?而且,细心一看,评语虽写的雅致,但全是套话,没有针对本篇作文的某一不足,引导学生应如何改进。这样的评语学生当然不愿意看。如果只针对其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段示范改评,学生有例子可以参考,情况就不同了。所以不妨将这篇习作的评语改一改:
  本篇文章可见小作者花了心思,扣题准确。尤以第一、三段为佳。然第二段稍逊。可否以第三段为模本,按此结构、句式重写第二段。为什么要按照第三段写呢?这样一来可彰显主题,二来使全文结构整饬,加强全文的联系。
  这样启发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既顾及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强化了改正作文的内动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确了自己修改作文的方向。
  2、评语内容应贴近学生的心灵
  (1) 引用诗句、名言、歇后语等,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就是
  应该从耳濡目染中学。学生从作文评语中看到经典的文字评述自己的作文,自己也觉得高雅。而且重要的是让学生又增加了一条积累的渠道。
  (2) 适当引用电影、电视或名著中的经典话语,使评语年轻化。
  语文虽高于生活,但却源于生活。因此,语文的内涵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丰富,所以,对于流行元素中的经典,我们不应该用拒绝的态度,应该要辩证地拿来。一来,自己的评语不至于老气横秋;二来拉近了学生与评语的距离,让学生更能接受。
  (3) 注重幽默: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评语也是
  如此。枯燥无味,僵硬刻板的评语,学生必不乐意看,也就起不到导向的作用。一句深刻幽默的评语,不仅可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即使是批评,学生也乐于接受,成为师生关系的粘合剂--而且可以达到一种“笑过之后又不令人不深思”的效果。苏联教育(lw.JuHeTang.com)家米哈依尔•斯维特络夫说过:“教育(lw.JuHeTang.com)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智慧的体现,是生活中的盐。”我们的评语为什么就不可以放点“盐”呢?有个学生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作文一逗到底,我们在作文后这样写道:“句号瞪着圆圆的眼睛,引号的眉毛挑了起来,感叹号哭起了鼻子:我的主人,你怎么忽视了我们在文字中应有的位置?”还有一次,我们发现有位同学的作文肯定是抄袭的,便直接写道:“本文可能非你所作。”这位学生在第二次作文中夹了一张纸条:“没想到教师是如此‘理解’学生的”。显然他产生了抵触情绪。如果不坚持原则又会助长他的坏毛病。正在为难之际,突然,马克•吐温的幽默启发了我们,于是写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上次评语欠妥,特更正如下--本文可能是你所作。”如此,在幽默中给学生以某种警策作用。(《中学生作文评语探微》邵咏梅)
  3、 评语形式多样化:图片,绘画,示意表情,以鼓励为主,“数子
  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不要以为我们教的是高中生,他们已经长大了,因此大可不必像哄小孩一样教学了。但是,高中生还处于未成年时期,他们童心未泯,有些学生思想仍很幼稚。如果这时,我们过早地用对待成人的方法,板起面孔来说教,学生是不大接受的。因此,在作文本上,本班的作文评语形式往往是图文并茂的。将学生中流行一些脸谱和简单的符号评价他们的作文,简单又一目了然。还有激励性的图案,有层次地分派到作文本中,学生相互比较,自然分出高下。
  (三) 展望作文评价之路
  作文评语应该是经典而时新的,作文评语应该成为老师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有效途径之一,而不是流于形式。因此,随着时代发展,我们的作文评价就能在内容和形式上保持新鲜。炫出青春的作文评价,你会发现,学生会关注我们的辛勤批阅了;炫出青春的作文评价,你会发现,学生与我们交流的距离更近了。炫出青春的作文评价,让我们老师的心也变年轻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