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人心魄的碰撞与对立——谈“戏剧冲突”的鉴赏

作者:江苏省海安县胡集中学 印文权  时间:2009/2/20 17:01:0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452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一出好戏,有了好的戏剧冲突,就有了精彩的剧情,也成就了独特的人物形象,因此,鉴赏戏剧,首先要了解戏剧冲突。那么什么是戏剧冲突呢?所谓戏剧冲突,是指最足以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关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特征、高度典型化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主要指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冲突、同一人物内心欲望和性格的冲突以及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等。
  一、人与人之间冲突的尖锐复杂构成撼人心魄的碰撞与对立。
  戏剧中的人物由于社会地位、文化教养、生活环境、性格特点等的差异,对同样的社会现实会采取不同的态度,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人与人的冲突在本质上表现为人与人之间意志和性格的冲突,也就是各种不同性格的人,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中遭遇由于相互的差距而产生的抵触、摩擦和撞击。人与人之间冲突的尖锐复杂,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最突出的特色。周鲁两家的冲突主要是围绕侍萍与周朴园的“旧情债”恩怨慢慢展开的。侍萍,作为剧中最后一个女人,背负着30年的苦恨、屈辱与哀愁,从以前的“负子被驱”到最后的“梦断周家”,可谓是劳苦大众的化身。周朴园,一个封建卫道士,伪君子,为了维护他的尊严、地位,30年前亲手酝酿着悲剧,最终他尝到了悲惨的苦滋味。此外,周鲁两家的矛盾有很明显的阶级冲突痕印。鲁大海,一个率直、嫉恶如仇的工人代表,为了矿上工人的利益,硬碰硬地到周家讨公道,并在随后发生“流血事件”以及兄弟俩的“短刃相见”,其个性鲜明但又鲁莽冲动的特点也突出体现当时无产阶级开始觉悟,但又对民族资产阶级心存理想抱望的阶级属性。周鲁两家,除了参杂着骨肉亲情,浪漫哀伤的儿女私情之外,还夹杂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尖锐矛盾冲突,这些全是最不可能调和的。这样的戏剧冲突使全剧极具感染力,不仅给观众以心灵的震撼,而且也更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人物自身内心冲突的矛盾复杂构成撼人心魄的碰撞与对立。
  在戏剧里,人物自身的心理冲突也是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往往使人物陷于不易摆脱的境地,从而能深刻显示出人物内在的复杂性。例如《雷雨》里鲁四凤在母亲要求她一同离开周家之际,她的内心十分矛盾,一边是崇高的爱情,一边又是无可厚非的孝心,究竟该如何取舍?虽然后来她决定放弃爱情,可她优柔寡断、毫无主见的性格特点还是一览无余,给广大读者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还有就是侍萍面对长大成人的长子周萍,侍萍的隐忍与欣慰矛盾交织,那种想认又不敢,想喊又不能的内心矛盾,在侍萍几次言出而改的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母亲对一个30年没见的儿子是多么想念,又是多么慌乱,惧怕。只一句“我是——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将母亲想认而又不能认子的悲哀浓缩到无尽的心灵空间中,侍萍清楚地意识到她已经永远地失去了这个儿子。生长在两个不同家庭,代表着两个截然对立阶级的兄弟周萍与鲁大海之间必然的阶级冲突又让侍萍在“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矛盾中备受煎熬,心力交瘁。
  三、人物与环境之间冲突的牵制交织构成撼人心魄的碰撞与对立。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老舍的代表作《茶馆》中的戏剧冲突比较特殊。剧中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也没有集中完整的戏剧冲突,其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人物与时代的冲突,剧中用人物生活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并由此反映出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展现出北京半个多世纪的社会面貌,颇具“史诗”的意味。第一幕的时间是清末康梁维新运动刚刚失败的1898年(戊戌年)。变法维新的失败,使长期的中国封建社会通过改变内部机制而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后一线希望彻底破灭了,由此,中国封建社会逐步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第二幕的时间是袁世凯死后的民国初年。清王朝灭亡了,民国建立了,袁世凯的复辟也失败了,但社会仍旧黑暗。帝国主义的侵略,各派军阀的混战,使得国家日趋衰败,更加民不聊生。第三幕的时间是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经过全国人民的八年抗战,赶走了日本侵略者,但国民党却在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疯狂地发动内战,人民陷入了更加深重的灾难之中。在《茶馆》中,“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裕泰茶馆是旧北京的缩影,也是旧中国的象征。
  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的重要因素,在鉴赏时我们只有把握剧中的矛盾冲突,才能理清情节发展的线索,从而全面准确地分析戏剧人物的典型性格。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