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点拨与例解大搜集

作者:佚名  时间:2009/4/3 10:58:5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917
  [审题]
  “校园”限定取材范围,“见闻”点明取材途径,凡是在校园里看到的或听到的,都在选材之列。一篇作文要写几件事?题目不作限制,所以可写一事,也可写二三事。不写完整的事件,写场面,写典型细节,剪辑画面,拍摄特写镜头,都可以。只要是“见闻”,就可以写。但不管写什么,都要有鲜明的主题,能反映校园崭新的时代风貌。只写当今的校园当然可以,如果能够“见”新颜,“闻”旧貌,通过对,比来表现校园今昔巨变,岂不更好!
  思路之一:先交代时间——新生注册那一天;接着描写场面——校园分外热闹,母亲父亲送子女来校的,姐姐哥哥陪弟妹注册的,熙熙攘攘;再写两个父母的对话——对子女不放心;最后写自己的沉思——不做抱大的一代。
  思路之二:宣传栏是学校文明的窗口,今天宣传栏前又站满了同学,我走近一看,原来是X XX同学拾到五千元钱交还失主,失主送来了表扬信。我听到同学的议论,这位同学原先还偷过东西呢。我想,精神文明建设使同学们的思想面貌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
  思路之三:今天的校园喜气洋洋,新盖的科技大楼竣工剪彩,省教委颁发的“文明学校”金匾挂在大门口,还有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获奖的喜讯传来……我一边看一边想:改革开放,旧貌换新颜!
  [写法]
  开篇可用拍摄特写镜头的写法,把“我”见到的场景一下子推向读者。比如思路之一,可先写新生注册父母包办的场面,思路之二可先写宣传栏前同学们争相观看的远景,思路之三可先写科技大楼竣工剪彩的情形,这样开头自然活泼不落俗套,有的还可以构成悬念。
  主体部分要让“我”作为线索人物穿针引线于把所见所闻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比如思路之二,宣传栏前的热闹吸引“我”前往观看,于是看到拾金不昧的表扬信,了解到把五千元钱交还失主的过程,于是听到同学们谈论拾金不昧者的过去,知道他曾做过小偷,这一“见”一“闻”形成强烈的对照,“我”自然而然顿生感慨,收束全文乃水到渠成的事。如果没有“我”作为线索,这些校园见闻便难以形成一个整体。
  这篇作文也可以采用“总—分—总”结构,用一根思想的红线贯穿全文。比如思路之三。可总写校园新貌,再分写剪彩、挂匾、获奖,并夹以画龙点睛的议论,最后以议论抒情收束全文。这样用歌颂教育硕果的红线,穿校园见闻的珍珠,不失为另一种较好的写法。
  常见的失误有:选材不典型,主题挖掘不深;不能在一个鲜明的主题下选择、组织材料,缺乏必要的过渡,神散形也散。
  [同类文题]
  ⒈校园新风(此题要求反映校园的新风气,应围绕某一种新风气选材。)
  ⒉校园新事(要抓住“新”字,从现实生活取材,忌以旧充新。写一事反映学校新风尚即可)
  ⒊校园中的文明之花(选材限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而且是在校园的范围内,宜夹叙夹议,亦可适当抒情。)
  ⒋校园处处有雷锋(选择材料要考虑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特色,而且不止一时一事,才能扣住“处处”来写。)
  ⒌发生在我们学校里的小故事(此题的中心词“故事”,暗示作文要有一定的情节;修饰语“小”,可见不必追求大题材;地点在“我们学校”,千万别写他校的事。)
  ⒍校园喜事(此题要抓住“喜”字选材,思路之三的事都属“喜”之列。)
  ⒎校园趣事(此题要抓住“趣”字—,要选择有趣味的事情来写。)
  ⒏校园怪事(此题要抓住“怪”字,但不是写稀奇古怪之事,而是写令人感到奇怪而具有积极意义的事。)
  ⒐校园风波(“风波”是纠纷的意思,发生在校园里的德、智、体方面的纠纷都可以写。)
  ⒑校园又有新热点(此题要联系中学生活的实际,寻找新的热点话题来写,表现中学生追求。)
  ⒒熄灯以后(此题只限定时间,谁发生什么事可自由选择,是写中学生活的一个侧面。)
  题14:学校生活二三事
  [审题]
  这道作文题要求记叙发生在学校里的典型事例来表现学校的新风貌。学校生活包括学习生活、课余生活、日常生活等,只要是发生在校园里的事情都可以写,所以题材是丰富的,选材是自由的,不过要力求典型。不能只写一件事,因为命题已限定“二三事”。“二三”可以理解为几件事,从作文的篇幅和表达的需要看,以三件事为最佳选择。学校的新风貌是多方面的,可以选取一个方面来写,也可以选取几个方面来写,前者容易写出深度,后者则具备广度,各有千秋。
  思路之一:选择课余生活的几件事来表现“全面发展”的主题。一是办集邮展览,二是排球比赛,三是植树种花,分别从智、体、劳等方面来反映校园生活。
  思路之二:选择发生在师生之间的几件事表现尊师爱生;从学生探望病倒的老师来表现生爱师;还可以写师生共同捐助一位特困学生来表现师生之情、同学之情。
  思路之三:选择“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涌现出来的几件事来表现学校全新的精神风貌。从成立“学雷锋”小组写起,然后逐一记叙利用假日清除校园的卫生“死角”,帮助学校食堂卸煤车,为退休老教师做好事等典型事例,最后以受到表彰收束全文,照应开头。
  [写法]
  本文可以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总起,提挈下文;中间分写,每事相对独立;结尾收束,点明题旨。这种写法构思便捷,能紧扣题目,让形式与内容较好地结合起来。
  主体部分每事相对独立,配上小标题更醒目,结构也更清晰。而且事与事之间允许有较大的跳跃,既可似减少过渡的烦恼,又可以增加选材的灵活性。编拟小标题要准确,力戒题不对文;要概括,不可拖泥带水;要艺术,尽量形象生动。编拟小标题可以纳入构思的轨道,充分表现谋篇布局的匠心。比如思路之三,可以编拟三个小标题;
  ⒈“死角”复活;⒉煤车无煤;⒊助“师”为乐。
  中学作文的篇幅一般在800字左右,如果一篇作文写三件事,每事不过二百来字,即使增加篇幅,三百字左右也就差不多了。因此,叙事不允许铺开,而只要抓住重点用经济的笔墨来写。这就要求作者选准角度,精心剪裁,简洁行文,做到清楚而不干瘪,生动而不臃肿。当然二三事可以有详有略,但要讲究整体的匀称。为了主写一件事,三言两语交代一二事的做法未必可取。有的事要截取典型细节来写,以小见大,以少总多。
  常见的失误有:审题不清,只写一事;虽写二三事,但不注意选择和组织材料,任意下笔;把二三事写成二三画面,变成抒情散文。
  [同类文题]
  ⒈记初中生活二三事(此题选材范围限定初中阶段,要表现初中生活的特色,因此取材不如《学校生活二三事》广泛。)
  ⒉高中生活断想(此题选材范围限定高中阶段,“断想”不但要写几个高中生活的片断,而且要围绕一个感悟点来写。)
  ⒊校园生活的一束花絮(“校园生活”同于“学校生活”,“一束花絮”也要求写出“几”来。此题可以淡化叙事,追求散文化。)
  ⒋学语文的几件事(此题只能写有关学语文的事,“几件事”与“二三事”大抵相同,但要从这几件事中悟出道理来。)
  ⒌尊师爱生二三事(此题要求写出师生双方构成的事情,师爱生,生尊师,两方面都要得到体现。可视为《学校生活二三事》的子题目,可参见思路之二。)
  ⒍校运会好事多 (一限定选材范围在“校运会”,二限定事情的性质是“好”,三限定事情的量“多”。
  ⒎夏令营日记(只能写夏令营生活,只能用日记体来写,但写几则日记未曾规定,一则或二三则皆可。
  ⒏寒假生活回忆录(要用回忆的笔法写,可以只写一事,,也可以写二三事,但都应当是发生在寒假的事情。
  ⒐学校生活剪影(摄取学校生活的几个特写镜头,展现学生的美好心灵和校园新貌,侧重轮廓描写。)
  ⒑校园生活纪事(侧重叙事,可以重要事件为线索反映校园生活,也可以校园生活的几个片段来表现。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