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的语言魅力

作者:贺敬芳  时间:2009/4/4 8:41:1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811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运用了恰当的写作技巧,巧妙的运用了“攻心术”,以及匠心独用的写作技巧,从而使得秦王放弃了“逐客令”的想法。
  其语言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开门见山,直接表明态度。文章开篇便说“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直言秦王错误,摆明自己的态度,点名主题,引出下文。
  其二,从正反两面论述。前文中作者摆明观点,接下来,就先从正面说秦往昔纳客而获得的种种好处“遂霸西戎”“至今治强”“使之西事秦,功施至今”“使秦成帝业”即:纳客能令秦获得“称霸、治国、外交成功及成帝业”的益处,如此就自然而然地反驳了秦王“客负于秦”的论据。说明这些好处是与秦统一天下一脉相承的。如果秦王一心想统一天下,那毫无疑问地可以发现:李斯的这番话正说到秦王的心坎上去了,已收到了动摇秦王,逐客之决心的效用。紧接着李斯又说:“向使四君却客不内……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这是反面陈述不纳客的坏处,因此有加强语气,反衬秦纳客的好处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动摇了秦王拒客的决心。
  其三,大量的列举。作者不仅列举历代客卿为秦国富强所做出的历史事实,还从秦国喜好来自个诸侯国的声色器物的眼前事实,说明驱逐客卿的不可取。同时,又从国家利益的高度,列出驱逐客卿的危害,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文章第一部分列举了大量事实,如:秦穆公从天下四方招求贤士,获得了舍,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止等人,善用之而并国二十,称霸西戎,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面接着列举商鞅,张仪,范雎这四个人,说明了客卿为秦国做了很大的贡献并非有负于秦。作者这一段写得非常高明而巧妙,列举的这九个人都是先秦著名的贤士,为秦国做了巨大的功勋。李斯通过先贤提高了客卿在秦国的地位,借人扬己,而使用这些先贤的秦朝君王,都是先秦的明主,秦国的国富兵强,是明主善于用人的结果,李斯言下之意是,如果现在的秦王是一位明君,那么他就应该善用客卿,而不应该驱逐客卿.这些人物的列举,增强了个人论点的说服力。
  另外,作者还应用了排比、类推、提问题等手法,语汇丰富,颇有文采,最终使秦王看后幡然醒悟,收回成命。
  整体上说,此文用意真挚,语势委婉,笔义曲折.李斯此文攻心术事半功倍,立竿见影,令人回味无穷。不愧是千古流传劝谏之上作。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