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句子排序题解题技巧
作者:兴化文正实验学校 张逸仙 时间:2009/4/16 8:19:4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2427
【考题出示】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____________(5分)
① 村庄人平时是和瞧不起“偷”字的
②你不偷一点点,那么好收成很快就被日子带走了
③但偷秋是例外,他们是渴望从岁月中偷出一点好时光的
④老人们说,秋是要偷的
⑤是渴望从忙碌的生活中偷出一缕朴素的温馨和情趣
⑥是渴望从丰收的季节里偷出一点好记忆
⑦你偷秋,就偷来了好收成的种子,你就有好收成好运气
考后发现此题得分率极高,阅卷过程中评分放宽要求,只要③⑥⑤、④②⑦连在一起就分别给2分,但是能够拿到4分的学生仍然很少,绝大部分学生只能拿到可怜的2分,甚至还有学生连2分都拿不到。这是什么原因呢?
【解题关键】
其实这样的结果正是学生在排序题中不理解连贯在排序题中的规律而造成的。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往往只注意整体分析到局部解读,从思想到内容,从主旨到技巧,很少在句与句的关系上花工夫。因而就造成了面对排序题一筹莫展的境况。
我们只要细心地分析一下上面7句话,就明显地发现③⑤⑥三句有个共同点,即句式一致,为“(他们)是渴望从中偷出一……”。再看③中有个“但”,显然这是个表转折的关联词,从所给的7句话来看,只有①与③构成明显的转折关系。分析②⑦,很快就会发现两句在意思上是一致的,只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说同一意思,故②⑦应该相连。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把已经钩连的句子连接起来通读下,此句群的主题就一目了然了,那么剩下的④当然要放在第一句。此题正确顺序为④②⑦①③⑥⑤。
从上述分析可知,排序题其实是有规律可寻的,因为从哲学联系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看,孤立的单个的句子在语段中是不存在的,它必然会与文章整体、所在语段、前后句发生某种必然的联系。同时,从语言连贯的要求来看,它也要求前后句子保持某种关系。因此,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联系来分析排序题。具体来说,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
1.是否同一
主要看三方面:一是话题是否同一;二看句式(短语结构)是否同一;三看意思是否同一。
2.是否呼应
主要看三方面:一是整体语段是否呼应;二是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
3.是否协调
主要看两方面的协调:一是整体情境是否协调;二看局部音节是否协调。
【解题示例】
就上题而言,如果我们掌握了以上规律,立即就发现答案④②⑦①③⑥⑤:首先从是否同一的角度看,③⑥⑤句式一致,②⑦是说的同一意思,显然都要排在一起;其次从是否呼应的角度看,①③构成前后内在逻辑关系的呼应;④从语段整体来看,它应该处于引起下文的地位。
【考题训练】
1.排列下边六个句子的顺序,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5分)(只写序号)
①任何时候,批评家和作家之间都应该保持必要的距离和警觉。
②他们能够永远站在自由和批判的立场上,不断发出自己的真实声音。
③它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具有独立思想意识的批评家。
④批评是心灵的事业。
⑤创作因此会受到伤害,批评也随之走向没落。
⑥否则,相互之间就会出现过于客气、盲目吹捧和妄加赞美的不良现象。
答:
解题分析:
从是否同一的角度看,①⑥显然是同一意思,只是从正反两面来说而已。从是否呼应的角度看,整体上了解可知④应当是总起句,处于段首;从局部词语暗示来看,②③两句中都有指代词“他们”和“它”,分别对应着④和③中的“批评家”和“批评”,因此②③要跟在④的后面,且③在②前面;从前后逻辑呼应来看,④③②和①之间是因果关系,⑥和⑤之间语意加深。所以,正确排序应是④③②①⑥⑤。
参考答案:④③②①⑥⑤
2.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填句子的序号)(4分)(常州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调研试题)
①它已有105年历史,设在一座旧城堡内,外观极不起眼;
②它是荷兰唯一一所不参加全国高校统考而自主命题招生的大学;
③但它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十分独特,完全适应现代社会;
④因此,一些在英美等国取得MBA学位的人,都愿到这“另类”的大学-----荷兰商学院来“回炉”;
⑤它的入学要求很高,即使你是哈佛的MBA,也不例外;
⑥它的毕业生有个独特的行为方式-----不愿去业绩骄人的大公司,而喜欢去濒临破产的亏损企业,而且“起死回生”的效果不凡。
答:
参考答案:②⑤①③⑥④(提示:可从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入手)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