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中例证如何更有效

作者:佚名  时间:2009/4/21 18:29:4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744
  考生写议论文是家常便饭,为增强说服力,也知道运用例证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嘛。可是在写作过程中,往往把握不住要领,不但没有增强说服力,还给人一种材料的堆积和累赘的感觉。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以资参考。
  (一)纵横搜索:确定论点后,要尽可能多想一些事例,即“古今中外”的事例和名言警句。“纵”从古到今地联想搜索,“横”由中到外地搜索。例如:
  古代毛遂自荐,敢在三千门客前班门弄斧,才慑服楚王,请到救兵,成为出众的演说家。毛泽东面对满腹经纶的徐特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使徐老倾囊而出,造就一代政治家。法拉第不顾学识浅,身份低,在声名显赫的戴维面前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使自己在物理方面作出巨大贡献。(《敢于班门弄斧》)
  这样比单纯地举在同一时期或某一国度的几例要有说服力,因为它说明了本论点在一定的范围里无论在何时、何地、针对何人都是普遍的真理。
  (二)点面结合:考试作文往往限定字数,文章的篇幅是有限制的,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中写出更多的内容呢?“点面结合”即是一法,即举例要有侧重点,这个“点”是典型代表,要确凿可靠,写得相对“详”一些,也要照顾到“面”因为一篇文章中“点”是有限的,因而没有“面”,“点”也只能是个别事物,这样会削弱说服力。所以要采用高度概括的形式,列举不同时期不同国别或各行各业的同一类性质的事例。例如:
  我们的社会需要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雷锋,多年如一日为为人民做好事,不图任何名利,只要是对人民有益,他的责任就没有边。赵春娥,一名普通的送煤工人,她为五保户、困难户、军烈属排忧解难,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事迹,感人至深。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教师、医生、售货员、服务员兢兢业业地一心扑在工作中,默默地作出无私的奉献,为社会创造着巨大的财富。
  这里“雷锋、赵春娥”是“点”,“许许多多”便是“面”。
  请再读一读下面这段短文:
  慧眼识真才!有真才的人最能识别和推荐真才!“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说的是唐朝一个尚未出名的项斯,拿着自己的诗集送给已有名气的诗人杨敬之看,他一读,就认为项斯是一个真有才学的人,便到处称颂项斯的诗歌。鲍叔牙荐管仲,萧何月下追韩信,徐庶走马荐诸葛,宗泽国难当头举岳飞,熊庆来力排异议擢拔华罗庚,王亚南见微知著赏识陈景润。诸如此类,无不是真才识真才,英雄荐英雄。
  这段说理的文章,论点显然是“有真才的人最能识别和推荐真才”。为说明这一点,文章引用了两句古诗和七个事例。第一个事例“说项斯”写得比较详细,我们称之为“单个事例”(点),后六个事例写得十分简单,所以,读了这段文段,使人觉得它内容充实,说理透彻。由此可见,写作议论文,除了必须掌握比较丰富的名言警句和典型事例外,还要学会运用的技巧。
  (三)正反对比:选取事例时为了增强说服力,还可以选择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例,还可以将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这样正反对举、好坏相比,对错误的或坏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的或好的事物予以肯定,就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效果。例如:陶铸在《崇高的理想》中,论述“具有伟大理想并为伟大理想而斗争的人,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正在尊重他们,怀恋他们,纪念他们”,先列举了正面的事例:夏禹、李冰父子、扁鹊、黄道婆、霍去病、岳飞、文天祥、林则徐、洪秀全和孙中山;然后用“相反的”过渡,又例举了反面事例:秦桧、洪承畴、曾国藩、袁世凯、蒋介石和汪精卫等。
  (四)躬身自问:写议论文时,并不一定非得运用古今中外的名人明事充当实例。若找不到别人的恰当的事例时,完全可以从作者自身想一想。中学生在人生的旅途上度过了近二十个春秋,对某一论点也可能有亲身的感受和体验,也可能有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完全可以写出来,这样往往使人有亲切感,也能增强论点的说服力。
  例如:有人论述“师之教有方”这一论点,在运用佛罗基奥教达•芬奇这一事例后,写道:我也曾有过一位“有方”的老师,不过她不是什么有名的人物只是一个大我几岁的女孩子。几年前,我请教她教我拉小提琴,她先问我做事有无耐心,我不明白她的意思,自然回答“有”。开始学习了。她先给我作了作示范,看着她那娴熟的表演我真羡慕。可轮到我时,她却让我练习拉空弦。几天过去了,她给我的人物还是如此。她告诉我,拉空弦时基础,只有练到了运弓自如了,才可拉曲子。现在想想她这话实在有理。是的,她不是什么“名家”,却也是个会做老师的人。
  (五)由表及里:既要把例子与论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里说的“表”指事例,“里”是指对事例的本质认识,用这种认识联系论点的议论过程,即“由表及里”的过程。
  例如:唐朝诗人李白小时候就聪敏过人,听了铁杵能磨成针的故事后,改掉了贪玩的毛病,发奋学习,写下了无数浪漫主义的不朽诗篇,获得了“诗仙”的美称,成了一代文豪。可见要想取得一些惊人的成绩,光靠聪明天赋也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勤奋。
  表达上既用正面归纳,也可以反面推想。举方仲永事例后,再作这样论证:“如果他的天赋加上勤奋,继续学习,其前途未可限量。”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强调自己观点是正确的过程。
  佳作示例:
  记住的与忘却的
  四川考生
  大海的浪花说,记住它的温柔,忘却它的咆哮;吹拂的海峰说,记住它的轻盈,忘却它的肆虐。
  高高的山峰说,记住它的巍峨,忘却它的险恶;曲折的山路说,记住它的幽美,忘却它的崎岖。
  升起的太阳说,记住春天的明媚,秋天的凉爽,冬天的温暖;忘却夏日的炙烤。
  带刺的玫瑰说,记住它的鲜艳,花叶的翠绿,花香的清幽;忘却它的伤刺。
  在人生的长河中,记住欢唱和奔腾,忘却曲折和漩涡,长河奔流不息。
  在人生的舞台上,记住鲜花和掌声,忘却冷落和嘲笑,舞剧常演不衰。
  在人生的旅途中,记住欢笑和歌声,忘却不幸和灾难,日历日新月异。
  司马迁,记住华夏民族灿烂的文化,记住父辈临终的遗愿,记住自己肩负的使命;忘却不幸,忘却艰难,忘却朋友的误解,经过十余年的艰苦笔耕,撰写了我国史学的奠基之作——首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邓小平,记住中国人民的幸福,记住心中的信念,记住共产党人的使命;万却“三起三落”的苦难,忘却历史的误解,忘却改革开放的艰难,带领人民走上赋予的康庄大道,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袁隆平,记住中国人的生存发展,记住人民的养育之恩,记住对攀登科学高峰的企求;忘却那噩梦般的年代,忘却遭遇的冷笑挖苦,忘却公关时的艰辛,成功研制和推广杂交水稻,成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司马迁、邓小平、袁隆平,他们的宽广的胸怀容纳了宽广的美好世界!
  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说过:“没有遗忘就没有幸福。”
  忘却的是昨天的坎坷,意外的损失,遭遇的伤害,听到的留言;记住的是自己的责任,亲人的扶持,朋友的信任,同事的帮助。
  生活是多彩的,也是复杂的。有时,该忘却的,却记住了;有时,该记住的,却忘却了。其实,这忘却和记住也并非只是两座对峙的高山。在这忘却和记住的对峙的高山,可以架起一座心灵之桥,让时间流淌和冲刷:该忘却的忘却,该记住的记住。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这就是历史。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写得很规范的“话题作文”。全文围绕“有时,我们需要忘却;有时,我们不能忘记”展开,很好地回答了话题。文章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材料丰富,文句有意蕴,列举的司马迁、邓小平、袁隆平的事例既典型有很有说服力,是得分的亮点。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