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般透明的母爱——读《儿嫌母丑》有感
作者:佚名 时间:2009/5/13 10:08:44 来源:zhaoxy886610 转发 人气:1841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母爱,就如同丝丝春雨,润物无声。
《儿嫌母丑》极其深刻地描绘了一个虽容貌丑陋,但坚强无私又宽厚无比的母亲形象。母亲能容忍儿子的一切,却不能容忍自己不爱自己的儿子,无论儿子如何对待自己。
她心地善良,面目丑陋又不是自己的过错,可她却默默地承受着,她对任何人都抱着一颗愧疚的心,幼小的儿子拒绝接受母爱,对于天性温顺的母亲来说,那是一种怎样的折磨啊,她却无言,默默跟在儿子身后,默默为儿子准备一切,甚至默默而又愧疚地注视着儿子,只求见到儿子,知道他平安!她把那百般关爱,千般呵护隐了身,涂成了透明色,但那正像身边的空气那样,你越无视它的存在,它却无时无刻不存在着。
孤独、寂寞、封闭,她独自一个人品尝着世界上最隐晦的词语,独自一人咀嚼着人生最苦难的岁月。
我曾想过,一个寡言少语的人,她的内心一定是不平静的,面对人们的淡忘和冷漠,被无际的无助包围着,她是否想过死亡,做个解脱?但是,她没有,无论多么艰难,哪怕是来自儿子的屡屡伤害,她都默默承受着,我想,她一定是因为爱着自己的儿子,尽管儿子不接受,那是他的事,这种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像透明的空气一样,包围着儿子,无私地给予着儿子。我想,一定有无数次,母亲偷偷注视着儿子,设想着有一天,儿子跑过来,拉着自己的手,走在大街上,人们啧啧称赞着……
可是,终于捱到儿子要成家立业了,面对将来的儿媳,她又将心中燃烧了无数次的渴望强压下,谁能体会到那句“大婶”背后的辛酸与绝望啊?这时的母亲,越是无声,越是伟大,越是淡然,越是伤感,越是装做无事,越是内心波澜。背人处眼泪偷偷一抹,抹下的是泪水,抹不掉的是内心的伤痕啊!
自己视若生命的儿子要结婚了,作为母亲的却不能参加,但是,伟大的母亲啊,仍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寄去了自己全部的积蓄,却始终没有片语只言流露出自己的情感!看到这,我真想大叫一句:你的儿子都长大了,你还怕什么呀,母亲!你打算还隐藏到什么时候啊!感到自卑、渺小的应该是您那不懂事的儿子,而不是您-------伟大的母亲!
可是您,仍觉得愧疚,估算着日子,又送去童衣童帽,千里迢迢而去,却没踏进儿子的家门,没喝一口哪怕是儿子的凉水!这是怎样的残酷啊,这又是怎样的无私啊!
您的爱,不是滔滔江水,但却是一眼永不枯竭的温泉,虽无声无息,却细水长流,温暖舒适,一直流到儿子的心里。再冷漠的心也会被这暖流融化啊!您的爱,是透明的空气,无论儿子怎么样对您,他却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那空气”,那不懂事的儿子醒了,您的儿子终于醒了,伟大的母亲,真替您高兴啊!
行文至此,任何人都会掉下透明的泪水。文章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没有出人意料的矛盾,但,恰恰是在平平淡淡中,在合情合理中,作者腐朽为神奇,让人感动,让震撼!
愿天下所有伟大无私,关爱子女的母亲都能永远快乐,能够有一天为自己的付出感到欣慰!
[附]
儿嫌母丑
作者:李雪峰
我的母亲是容貌丑陋的乡下女人。还在刚刚懵懵懂懂之时,我就知道遮丑了。我从来不同母亲一块儿上街,喊在田里劳作的母亲回家时,我只是很快地跑到她的身边,低低地朝她喊一声,便飞快地、独自一人跑开了。
别人家的小孩都让母亲拉着小手送到学校去。但我不,我拒绝接送。我知道,很多个夜晚下了夜自习,我一个人沿着漆黑的街巷走,身后那远远跟着我的黑影,那不紧不慢的一串脚步声,就是母亲。但我还是假装不知,我怕突然走到一盏路灯下,让别人窥见了我有一个丑不忍睹的母亲。
因为丑,自惭形秽的母亲一向都是孤独和寂寞的。她不走亲串戚,不到人潮如流的集镇上去,她从不高声说话,总是一个人不声不响默默地忙碌在家务和田间地头之间。
母亲很爱看戏,但她很少到戏场去,就是乘着夜色去了,也是不声不响地远远坐在角落里,而且往往是去得最迟、走得最早的一个。她没有看过一场完整的戏,不是没听到开场的锣声,便是没有看到刹尾的好戏,回到家里就靠父亲那笨拙的口舌给她补完整一场戏。因此在镇上,母亲像是一个被人难以看到的幽灵,许多人都渐渐地把她淡忘了。
临近大学毕业的那年夏天,我的女朋友小月固执地要同我去乡下见见我的家人,我百般阻挠无效,只好忐忑地硬着头皮领她回了乡下的老家。
推开家的木门,母亲正坐在院子中搓洗衣服,见了我们回来,母亲慌手慌脚地站起来。女朋友见了母亲的模样,一时怔住了,我脸唰地红了,尴尬地撒谎说:“这是我的大婶。”
我看见母亲一愣,瘦小的身体微微地打了个哆嗦。但是,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强装镇定地朝我们笑笑,便把我们迎进了屋里。
那两天,小月一个劲儿地问我母亲去来哪里了,我左遮右拦,眼看就要现出马脚来,母亲忙帮我掩饰说:“他妈走亲戚去了,要好多天才能回来,我是替他们家照看一段门户的。”母亲笑着说完就轻轻扭身出去了。我看见母亲在墙角偷偷地擦了一把眼泪。
我在省城结了婚,只给家里草草写了一封信,母亲接信后,给我们汇来了一千元,汇款单的留言栏上留了几个黑点。我想这可能是我母亲欲言又止吧!一千元,虽然对于城里人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只靠卖粮挣钱的乡下人来说已经接近天文数字了。捧着那张汇款单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沉重。母亲,虽然在留言栏上您没留一句话,但我已深深感到了她的祝福。
妻子分娩前的一个月,一天,楼下的邻居转给我一个很重的包袱。他说是一个乡下妇女送来,托他转给我的。我忙问她送包袱的女人是什么模样,他比比划划地说了半天,并说了一句“很丑的一个老妇人”。
他说,那个老妇人在楼下转了老半天,把包袱托给他,说是急着赶车走了,哦, 那是母亲!回到家里,我打开包袱,全是花花绿绿的童衣童帽,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放声痛哭了一场。我告诉妻子,那个我曾说是我大婶的女人,就是我母亲。她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地搭车转车赶到这里来,为了儿子的颜面,竟临门而不入,留下她给儿子和未来孙子的满心慈爱,却连儿子的一口凉水也没有喝。
妻子也哭了。妻子说,她其实早就知道那大婶就是我的母亲。妻子说:“她一点也不丑,她比许多女人都美,她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妈妈!”妻子让我一定回家把母亲接来,她说:“我们不仅要大大方方地喊她妈妈,还要陪她到大街走走。”
哦!母亲!你的牵挂永远伴随我,一直到老。
(《读者》2005年11期乡村版)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母爱,就如同丝丝春雨,润物无声。
《儿嫌母丑》极其深刻地描绘了一个虽容貌丑陋,但坚强无私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