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花季——中学生心态探秘

作者:张国庆  时间:2009/5/21 10:44:25  来源:zql 原创  人气:2305
  与这批学生朝夕相处两年以来,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周记一直是联系我与学生的主要纽带,在这里,我了解到许多鲜为人知的情况,进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学生的知心姐姐。处于初二阶段的学生,身心变化很大,正如著名心理学家杨国枢先生所说:“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中,青少年时期是最叫人忧虑的。”在这个阶段,学生将学会认识自己,学会认识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交往。但是,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在个人调节与外界的关系时,情绪是最为敏感,最为活跃的,情绪不好常常会使人显得浮躁不安,影响学习和生活。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我们要学会从生理上、心理上加强对学生的辅导教育,帮助他们与老师、父母、同伴沟通,使之迅速适应自身的身心变化,顺利度过“忧虑期”。
  我们的天空是雨还是晴?
  与学生的交往中,我发现中学时代很多学生都处于一种“友谊渴望期”。对每一个人来说,友谊就像吃饭、睡觉一样重要。许多文人都认为:“生活中没有友谊,则斯也不过是一片荒野。”“无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亲密的友情。”诚然,友谊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同样,中学时代的青少年朋友也希望被人了解、被人认可,希望显示自身的价值,所以更需要朋友。据调查,初中生碰到烦恼或愉快的事往往选择和朋友倾诉;对他来说,最不愉快的事就是朋友的指责,最严重的处罚是朋友不与他往来。尤其是一些女生,时常在周记里向我诉苦:或是被朋友冷落,或是被朋友误解……
  我们班有群女生,在初一时,由于班级工作需要,走得较近,逐渐成为好朋友,两年来,这群人也建立了较为固定的友谊,我常见她们形影不离,好得不得了;但有时我又发觉她们中的关系有微妙的变化。那么,她们中会有怎样的故事?我们看看其中一位女学生周记:
  “(第十周)小如和小来又闹僵了……昨天小如邀请我到她家玩,说的确切些就是去看她的周记:星期五那天,小如又来找我,说自己孤独,我叫她和小来重归于好,她又不肯,应该说是没胆子。当时,心情烦躁的我便向她抛下一句:“小如,我发现你真的变了,而且不是一点点,是许多!”小如委屈地说了一句:“不,我没变,明天你到我家,你看了我的周记就会明白了。”于是,我应约到她家。她让我看了四篇周记,其中有两篇是诗歌,我发现她诗写得不错,前几天,她也送了一篇给我,如果不是她再三嘱咐我不能给别人看,我还想拿去投稿呢。另外两篇,我看来很伤感,这使我又想起了一件事:那天是星期四,我们刚考完数学,就看见小如那哭丧的脸,无疑,她的数学有一些题目错了。闲聊中,她又和小倩闹别扭(因为小倩考得不错),于是她来和我玩,并对我说:“小雨,我现在只有你一个朋友了,你可不要和我闹翻了。”我忙说不会的。当时,她那样子真的是好可怜。
  小雨问我,小如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孩。我也沉默了片刻:说真的,这问题我一下子回答不出,我不敢妄下定论。小如也曾多次和我谈心,下面是她的一篇周记:
  “张老师,开学这么多天了,我也没有和你谈心,此时的我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坚强的我了。其实谁也不曾真正的去体会我、了解我。在你的心里也许认为我是个文静的女孩,你错了,我是一个活跃、疯狂的女孩;也许你觉得我很坚强,你也错了,虽然现在在学校里没哭泣过,但你是否知道,在学校里我是多么的难受。面对学习优秀的同学我感到自卑;面对老师我感到难过;尤其是面对一些表现不十分好的同学,我更难受,因为他们认为我常常向你打小报告,而对我有误会,却不听我诚恳的解释。随着自己成绩的不断下降,我就更加自卑了。很久以前,我想去培养自己的兴趣——舞蹈,虽说有时间,但是无论什么时候都没有机会,如果有机会的话,也没有人支持我、鼓励我,于是我想到放弃。也许有人会说,一次的失败有什么关系。但是你知道吗,这对我内心深处造成多大的伤害?我的好友成绩一天天进步,我却一团糟,因此,我想到放弃。我知道爸妈关心我,但又有谁真正地来了解我的内心。我知道要做一个成功者是不能轻易谈放弃的。还有许多道理我都懂,但我无法给自己力量,无法使自己站起来。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看着考试一天天临近,我该怎么办?我怎样去面对?我身边的朋友也少了,不是她们离开我,而是我自己离开她们。经过一件件事,我才懂得,从初一到现在我做过的每一件事没有一个人真正地说我对过。男同学说我凶,说我是坏女孩,我都认了,我本来就不是好女孩。我的伤害,不仅是同学给的,也有老师给的,虽说这样对老师不尊重,但又有什么办法,我知道张老师你一直都很关心我,但是我需要的是一个真正的爱,不是我贪心,我需要的是更多的爱与目光,我知道以我现在的成绩很难让老师的目光转向我,但是我努力过,争取过,只是没有用。我觉得自己好失败。”
  当我看了这篇周记后,我才发觉自己居然在不经意中伤害了这位善感的女孩。对,这是一个极敏感而又脆弱的女孩。她渴望成为众人的焦点,却又发现这难以实现;她渴望友情的灌溉,却又隐藏对友情的渴望,正如她渴望得到父母和老师的关心却又觉得父母与老师的关爱不够:这些不如意导致她的心境一直处于抑郁状态,情绪低沉、沮丧、丧失信心、自卑和缺乏信心。像她这类学生,无论是对学习或对生活中的问题,总是从消极、悲观的角度着眼,因而容易丧失信心;对待事情总是过于认真、缺乏灵活态度而容易自寻烦恼;遇到一些细小的事就会诱发苦闷与忧愁,经常长吁短叹、愁眉苦脸。所以教师首先要看到这类现象的内因,提倡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利用友情的温馨来驱逐心田里的阴霾;同时提倡学生热爱生活、专心学习、有事业心和增强幽默感,这样能克服不良心绪的干扰。
  但在这次谈话后,她又写了以下这些文字:
  “张老师,你的话使我得到了很大的安慰,但没有使我完全平静下来,我觉得做人到我这个程度真是失败透了。我从没想过让自己变成一名十分优秀的学生,我也从没想过要成为老师的“焦点”,我只想自己能在一个都关心我、知道我的“家”里安心学习,但我这么小的要求也不能实现。……有时我想,如果我不存在的话,就不会有烦恼了,可是这不可能的。我每次对考试抱着希望,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它不能给我安慰,反而给我带来更大的伤害,我的好朋友小倩对我说过:“忘记那风风雨雨的往事,从头再来。”小来也说:“把这些事当作一次失败,有了这次失败,肯定能成功的。”我听了她们的话很感动,但我失落的心再也拾不起了。”
  “我不仅在学习上一落千丈,在朋友之间也无地自容,我越来越觉得自己会“害人”,凡是我身边的朋友都会被我害,用一句迷信的话说:“也许我来这是还债的。”也许真是这样,老师相信你通过小雨的周记已知道我、小来、小倩、小雨之间的事了。有人问过我:干嘛把友谊看得这么重,到初三还是会分开的。但我不那么认为,我也不知道我事怎么搞的,与朋友之间有这么多的矛盾。老师你对我们四个的性格应该略知一二,每当我看见小倩、小来、小雨三人围在一起有说有笑,我就会想,她们和我在一起没有快乐过,我带给她们的只是烦恼。现在的我,每天趴在桌上像病鬼一样,看着小雨她们笑哈哈,那时我真想哭,但我又不能哭。我只能把这件记在我的日记里,也许我的疑心太大,常常觉得她们好像不想和我好了。我曾问过子博:“你为什么没烦恼?”她直爽地说:“烦恼,我为什么要有烦恼?只要自己不去理会就行了。”唉,难道这样行吗?不,不行,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行。有时,我会独自关在房间里想:唉,难道真的是我的不是?但我又怎样找出我的错?与小倩、小雨、小来在一起,我总有些自卑感,我觉得自己比不上她们:小倩学习好、善解人意;小雨学习好,性格活泼;小来性格乐观、直爽;而我呢,我算什么,我什么都不行,我是只会发脾气的小如。我觉得自己变了很多,变得不是以前那个疯狂、活跃的小如。”
  看来她的问题比较大,绝非三言两语就能疏导。究其因,初中生的人际关系动因、兴趣爱好动因和道德荣誉方面的动因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这个中心而展开的,这些动因的具体内容大多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初中生情绪情感的人际动因集中在同学关系、家庭关系方面,在人际关系动因中,来自于同学对自己的肯定、认可、是否和睦相处等方面的占52%左右,来自于家中人员的理解、赞许或被批评方面的大约占30%,而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因素只占10%多一些。所以,指导初中生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正确对待家中父母的态度问题,是引导初中生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做好了这些工作,就能使大多数的学生情绪情感得到健康的发展。而我在引导小如走出低谷的工作中,除了帮助她找出情绪情感波动的原因,还要教会她自己分析情绪情感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教给她行之有效的调节和控制情绪情感的方法。
  后来,她在周记里这样写道:
  “老师,你的那些教诲对我受益非浅,你说的对,我们现在所谓的烦恼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烦恼,我又何苦放弃自己、放弃一切,自寻忧愁呢。现在的我虽然学习没有起色但并不代表我永远这样。我要抛掉一切烦恼,重新为自己制定目标:相信自己、超越自己。我再不会因为自己的“烦恼”而失去信心,我要做自己,做一个真正的自己。谢谢你一直对我的关心与帮助。”
  我无奈,但我只能温柔
  当今最苦的恐怕只有初中以上的学生了,沉甸甸的书包,背在尚还稚嫩的双肩上,足有20斤左右。清晨最早奔驰在街道上的只有他们和菜贩子的身影,当夜幕降临仍在匆匆赶路的也是他们,而晚上10点许仍挑灯夜读的还是他们。每天摆在他们面前的总是永远做不完的习题和转眼即逝的睡眠。中学生正在长身体,极需营养和睡眠的时期,长期睡眠不足的恶性循环,必然导致身体的虚弱和视力的低下,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
  从现在中学生的作息时间看,他们的课余时间几乎被书本和作业剥夺得一干二净,他们牺牲了娱乐,没有了休息,他们太苦了,但是他们得到了什么呢?高度近视的眼睛,豆芽菜型的身体,以及越来越丧失观察判断能力的大脑。他们实际的能力和视野变得越来越低,越来越窄了。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忧虑的地方。
  以前的中国人,比如我们的父辈们,生活在一个生老病死都由国家包办起来的年代,人们的选择、志趣等等也一并被国家计划安排好了,每天只须按部就班就行了。现在的社会比过去自由多了,没有人安排你的一切,你必须自己为自己负责,凭你的能力参与社会,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为自己的生存发展竭尽全力。
  日本的中学校长说:我们培养的学生是能够在世界各地生存的人。再回头看看我们培养的中学生吧。他们只为分数学习,只为老师遵守纪律,只为家长而做乖孩子,只习惯被人看管,只习惯讨论几何题上的ABC。在学校里,老师为了追求升学率,看重的是学生的分;家长为了孩子获得学历,将来找份好工作,看重的也是孩子的分。结果,中学生被分数缠住了,有人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但是,“能力”和“分数”究竟谁更重要呢?当你在思考这一问题时,一定会为我们孩子的命运感到深深同情。
  这是一位初中生的倾诉,请读一读吧:
  “月考已经结束,好坏已成定局。我十分清楚明白自己的实力弱,成绩大退步,似乎我这一学期成绩只退不进,是我太懒了,还是太笨呢?我现在很绝望、失落,无法找回真实的自己。我有时想,我为何来到这世界,难道只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这目的只是毫无意义的事。我有时对这“我”深深感到迷惑,它到底意味着什么,我实在不明白。也许我这些是悲观的看法,但有时我真的很困惑。不知为什么有时我会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寂寞。当我考完试时,面对我的亲人和老师总会有一种恐惧。星期一,我不知怎样面对星期一,我很害怕星期一的到来,我真的希望时间就停留在这一刻,我知道我这次考试真的很差,恐怕是进不了40名以内。我有时真的很不喜欢这世界,我现在挺喜欢小说的,您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小说是一种虚幻的东西,虽这虚幻来源于真实,但我喜欢,它给我一种解脱感。您现在是不是对我有点反感,因为平时我都是嘻嘻哈哈的,挺乐观的,没想到我这么悲观,您认为我挺虚伪吧。人总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乐观的一面和悲观的一面,是人类都会有,因为人类的情绪很丰富。我现在虽是悲观,但明天我就会乐观起来的(虽然明天是星期一,是我最怕的一天),只要我看到同学们的笑脸,我就会恢复前进状态,我本是自乐主义(自然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简称)。希望不要考得太太太差!”
  长期的应试考试把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宣判书,最后使得这些尚未跨进大学校门中学生不得不为考试拼命,同时,又对考试充满了无限的恐惧。我们看到,中学生们几乎成了学习的机器。我们再来看看这位中学生的周记:
  “时间总是如此快,转眼期中考试就要来临,大家都在紧张地进行复习,回家作业量也随着考试时间的逼近而越来越多,多得我们差不多应付不了,就像这个周末,我们就有6张试卷,再加上3张英语辅导卷,一共9张,此外还有其他作业,做得我头昏眼花。没办法,为了黎明的到来,这段黎明前的黑暗说什么也要咬咬牙,加把劲挺过去呀。”
  有张有弛才是学习之道。事实上,现在的中学生活得太累。过重的课程,过多的作业,过于频繁的考试,已经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再没有“弛”的时候。其结果事与愿违,学生们的大脑像紧绷的弦一样得不到放松,轻松与闲暇远离了他们,结果,势必会把他们推向厌学、逃学以寻求解脱的道路。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综合能力型的人才,用考试考出来的只会解题的一簇簇书呆子是没有用武之地的。所以,把我们的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让他们接受阳光的普照、春雨的润泽吧!
  你知道我在想你吗?
  进入青春期之后,同学之间的友谊开始由同性向异性发展。处于这个时期的中学生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由于人体内激素分泌的增多,便自然而然地出现了男孩子长胡子、遗精现象以及女孩子乳房隆起、月经来临、音调变高等第二性征的明显变化。这种变化促使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意识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的重要性,他们便自觉非自觉地刻意打扮起来,尽可能引起同性的羡慕和吸引异性的注意。男女生之间递送着温馨的“爱意”,有的女同学学会了用眼睛“说话”,清澈的眸子似乎蒙上了一层幻想的轻雾,偶尔对吸引自己的男生投去含情脉脉的一瞥。一种捉摸不透的感情潜流在看似平静的校园里流动,唤醒一颗颗少女的春心和一个个少男的憧憬。这个时期对异性的爱已有一种自发的朦胧要求,对爱情的真正涵义以及怎样追求爱情等问题,还缺乏理智、健全的认识,因此,常出现生理上的自然需要——初恋,这是一种幼稚的、盲目的,带有一定冒险性的感情交流。
  这是两则关于中学生初恋的故事。
  故事一:小乐是个文静的女孩,学习成绩中下,坐在教室里极易被老师忽视,然而在这个女孩的身上居然发生跨班级的恋情。男孩是楼下班级的一名成绩差、品行一般的学生。两个人的恋情发展神速,不久就处于半公开阶段,于是风声传入我的耳中:小乐和隔壁班男孩拍拖,经常结伴上学、一同回家,周末还出来约会……当我找到小乐和她谈这事时,我才发现昔日的小姑娘已长成亭亭少女。我对她说:“你是一颗晶莹剔透的钻石,十分昂贵,别让人家用一粒沙石把你换走。”可是,这颗钻石就是不能正确估量自己的价值,据说她与男孩的恋情转入了地下工作。
  故事二:有一次,小挺在周记里向我吐露一个秘密。他说自己想把它拿出来表达一下,并选择我做他的听众。他认为自己有早恋现象,不知该如何是好。“那是从小学毕业时开始的事。我跟同学们都是好朋友,不分男女,不过对她却含有另一种感觉,是种说不出味道的感觉,只觉得想跟她做个好朋友。可是初中分班了,我总是想着她,巴不得马上见到她,只要不在全神贯注做某件事便会想起来。现在到了初二,对她的感觉好像还在加深,不能自拔。我曾努力想过、做过全身心投入学习,可是有时候,脑里又会出现她的影子,挥之不去,真不知如何是好。”
  上面这两则故事,反映了中学生朦胧的初恋是幼稚的,不成熟的。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极容易认为自己爱上一位异性,更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消除这种情绪的影响。其实,这种感觉起初完全是一种单相思,是一种独自的想入非非。但是,这远不是爱,而是每个青春期少男少女都可能经历的情感波澜,是青春期性发育的产物。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由儿童期向成人期过渡。生活在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正经历急剧的成长变化但尚未达到成年人那样的安定。这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心理矛盾增多,情感的感受性大大提高,内心体验易于外泄。一般来说,中学生的情感比较丰富,但易于波动,表现在对异性的追求中,容易冲动,又缺乏理智的制约。这种狂热的情感一旦冲垮理智的堤阀,最后品尝的不会是爱的甘露,而是难咽的苦酒。
  中学生们的“爱情”不但不能使他们提高进取心;相反,却成了昏沉度日,荒废功课,甚至毁掉前途的原因。试想,这种爱情还能再继续维持下去吗?不成熟的恋爱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呢?所以,挥剑斩情丝,中断不成熟的爱,是恋爱中的中学生唯一正确的选择。
  (说明:本文学生均用化名。)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