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孩子的机灵点,引向成功的芳草地

作者:独一中 刘素萍  时间:2009/6/14 22:22:00  来源:liusup61原创  人气:424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作用越来越得到教师们的赞同,课改也在经验和模式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果。我觉得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营造一种愉快、轻松、友好、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觉得不是老师逼迫他学,而是他主动要学;鼓励每一位学生要敢于战胜自己,大胆发言,更不能够取笑发言者,让学生明白“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同时,要多一点激励的语言,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期待和爱护,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抓住孩子的机灵点,引向成功的芳草地。
  一、让课堂回归孩子的世界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例子:一班幼儿园的小朋友看到黑板上画的是一个“○”,被问“这是什么”时,回答是争先恐后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同样的问题在一班大学生面前,得到的却是长久的沉默和班长犹豫的回答“这……大概是个零吧?”这个例子难道还不足以令我们深省吗?而今,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市正顺利的进行,作为老师和家长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的发展。
  课堂,是孩子的。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要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课堂,这一硕大无比的空间,让孩子们占有后,他们就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他们就能在自由的空间里浮想联翩,孩子们的能量也就得到了释放;个性也得到了张扬。也许,这是几代人的渴求,在这次课改中孩子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作为课改实验的老师,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对孩子要少加一点束缚,多留给他们一份想象的空间。
  二、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
  例如:在一次批阅学生作文时,我发现有一名学生提到:“杨白劳太不讲理了,借钱不还;喜儿又太傻了,黄世仁这大款,她都不嫁,反而要跑到深山里去受罪,”看到这里我马上将这篇文章在全班朗读,让学生自悟。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学生说:“我认为杨白劳应该和黄世仁拚命,誓死也要保护自己的女儿;接着又有学生说向黄世仁要财礼,敲他一大笔钱再带着喜儿跑掉,有了钱到哪儿不行。
  ……真是始料不及。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让学生们探究悟理、合作释疑呢?
  于是,从疑入手,我让学生继续自悟发现,并提示可以小组讨论。终于,有个学生站起来了说:“人总要活得有志气,要有气节吧。不能卖身求荣!在当时那是阶级愁民族狠,是不共戴天的。”最后不用老师提示同学们在讨论中慢慢统一了看法。
  听完同学们的议论,我感慨着新一轮课改带来的好处。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低估的,往往超出了教师的备课范围。新一轮课改,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受益最大的是学生。教师们深深地体会到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这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画、学生背”相比,的确有“比死记硬背更重要的东西”,充分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去思考、去感悟、去理解、去想象、去创新......这些,都能激发学生潜能的发挥,使学生敢于张扬个性,敢于超越书本知识,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善于用不同的方法思考问题,可见,只要给他们提供探究的舞台,那么,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有效地得到培养。
  三、让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
  赞科夫说:“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样的解释仍将落空。”因此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每节课给耳目以新异的刺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走出一条愉快的教学之路。
  在每一节课上,我处处注意为学生创设积极参与的环境和条件,适当交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演一演、画一画、读一读、背一背等方法,使每一个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动手、动脑,以充分展示其聪明和才智。如演一演。对于一些故事性强,人物的形象较突出的文章,我通常让学生用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如学生自读了《背影》一文后,选择自己要扮演的人物,用表演的形式展示父亲在火车站送别过程中的动作、神情、心理。课堂上,学生学得主动,演得投入,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有些学生喜爱画画,将读书的收获与体会以画的形式进行汇报。如教《苏州园林》一课时就有学生用画的形式,将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合配、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描画的清晰合理,把苏州园林的特点活灵活现的勾勒出来了,进一步领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教《三峡》一文时,同学们积极排练,利用各种形式自学。有的组利用幸运52的方式,有的利用导游的方式,也有的利用竞猜的方式,总之形式各具特色。同学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创造中学习,多轻松,多快乐呀。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能够帮助孩子们找回童趣,重新获得幸福感的人。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改环境下的教师,面对新课程的挑战,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很有必要,抓住时机,借题发挥,随即调控课堂,让学生亲身经历,适时探究,体会知识的呈现,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从中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使学生的潜能尽情发挥,同时个性也得到张扬。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只有对孩子少加一点束缚,多留给他们一份想象的空间,让课堂回归孩子的世界,才能使孩子们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个性得到张扬,抓住孩子的机灵点,引向成功的芳草地。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