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创新四法

作者:作文创新四法  时间:2009/9/12 15:09:30  来源:nhf666 原创  人气:1291
  创新是作文取胜的法宝,创新是作文的生命,创新作文是常胜作文。要想写出创新性作文必须做到有饱满的写作热情,还要思维创新,手法“善变” 有深厚的知识贮备,多读书,读好书,让脑中装有足够的东西。那么如何写出创新型作文呢?在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五种写作创新作文的方法。下边就来谈本人的粗浅认识。
  一、打造材料:胸中自有丘壑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一样,如果手头没有所写文章的材料,就难于成文。同学们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头脑中的资料多了,写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一气呵成。那么,怎样积累作文材料呢?
  第一,背诵积累。熟读背诵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优美语句,能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有效方法。第二,生活积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好比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才能长流不竭。积累生活,是学生作文之溪长流不竭的重要前提。第三,阅读积累。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承受熏陶、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第四,活动积累。在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也是中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道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积累,胸中有了丘壑山水,才能文思如涌。让我们多多积累,厚积薄发,让妙笔生花,一展自己的风采。
  二、打造标题:眉目传情惹人眼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章的标题就好比一篇文章的眼睛,通过它,我们可以窥见文章的灵魂。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作家,为了给自己的文章拟一个靓丽标题,直至“为伊销得人憔悴”,好的标题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
  第一、巧引用。把歌曲名、歌词、电视剧名、影片名、诗文名句、成语俗语、、名人名言、广告词等直接引用或加以变化后用做标题。这样的标题通俗易懂,自然朴实,妙趣无穷。如作文题为“生活_____”,考生运用套用法写出了如下一些好标题:《生活不相信眼泪》,《生活,要说爱你不容易》
  第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对比、反问、引用等辞格,能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可以增加文章的美感,可以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余味无穷。如《我是一只无家可归的猫》、《草原在哭泣》、《千年等一回》、《坐着读书,站着做人》、《鲜花与荆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这些命题或比喻、或拟人、或引用、或对偶、或对比、或反问,或生动形象,或含蓄深沉,或文采飞扬,给人的感觉是,运用了修辞的标题,就像一盘盘美味佳肴,又像一颗颗珍珠闪闪发光,让人过目难忘。
  第三、故设悬念。所谓悬念,就是创作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故意留下疑问,以吸引观众或者读者的一种创作方法。如以“风”为话题,可拟:《风吹出了......》 《风从哪里来》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也提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所以一定要拟好文题。
  三、打造结构──此时无声胜有声
  独到的创新设计,能使由“赤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彩绸在空中亮出美不胜收的舞姿;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能使精心包装的作文充满灵气和魅力。
  形式创新方法多样,不一而足:当你围绕话题选取一件矛盾冲突激烈的事,你完全可以撇开记叙文体,启用小剧本的形式;当你觉得从人的角度叙述太平淡,不妨从物的角度叙述,启用童话的形式;当你觉得直接发表议论揭示某种不良社会现象的写法太一般时,你可以考虑运用病历的写法;当你觉得文章材料时间跨度太大而不好把握,你就可以运用小标题支撑文章的结构;当你觉得一般的陈述方式并不能达到强化当面交流的现场感时,你完全可以考虑运用书信式、自问自答式、演讲式;还有小小说、寓言、诗歌、日记式、会议记录、倡议书、广告启事、成果报告等等。话题作文将我们带到了创新的天空里,你为什么不摘出手来,去摘取一颗创新的星星呢?
  四、打造首尾:语不惊人死不休
  明代的谢榛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元朝的乔梦符说:“作乐府亦有法,曰风头、猪肚、豹尾是也。”
  古人的这些话告诉我们,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至关重要。开头和结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一篇作文的成败。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呢?
  开门见山,落笔扣题。即文章一开头不拐弯抹角,不兜圈子,而是把要描述的主要人、事或物直截了当地摆出来,引入正文,直接表述作者的观点,点明中心,统帅全文。如《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受很多同学所亲睐。
  描写环境,烘托背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记叙文、散文的写作中,环境描写是不可少的。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可以衬托人物、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在文章的开头先进行一段简洁的环境描写,既可以为文章提供一个特定的背景,又能使文章形成一种特殊的氛围,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下文人物或事情的开端做好衬托铺垫。
  巧用倒叙,引人入胜。从事情的结果写起,引人入胜,再回过头来叙述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以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文章一开头,作者就把你引到过去的岁月里,然再向你叙述发生的往事,这样的开头,读者感到亲切,自然引人入胜。
  广泛引用,激发兴趣。或引用名言警句,点明中心;或引用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或引用诗歌,唤起读者共鸣;或引用俗语谚语,说明事理。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峥嵘、高远,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
  巧用修辞,展示文采。用修辞手法开头,易抒写作者心灵的感悟,引发读者赏读的情趣。如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用排比句开头,句式整齐,语势铿锵,促人赏读。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那么,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呢? 
  自然结束,水到渠成。是指把文章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使文章中心鲜明突出。
  首尾呼应,凸显主旨。首尾照应。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引用佳句,多姿多彩。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 洋溢着诗意,揭示着真谛,呈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意味深长。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彭荆风的《驿路梨花》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陆游诗句作结,在结构上照应了题目,在内容上又深化了主题,这不得不让读者拍案叫绝。
  巧用修辞,展示文采。巧用修辞手法,特别是排比、比喻、顶真、对偶、引用等结尾。如《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结尾:“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行之路;创新是路,引导我们前行!”
  出人意料,戛然而止。这种结尾不是按照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处理人物或事情的结局,而是用意想不到的结局戛然而止,让人在目瞪口呆之余,不禁感叹作者的奇思妙想、生活的千变万化。比如,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小说一直用悬念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着,直到文章的结尾处,被捂的盖子才被揭开:德拉卖掉了一头飘逸的长发买了一 根白金表链,而杰姆卖掉了祖传的金表买了一把梳子。结尾出人意料;增添了小说的感染力。
  总之,作文要创新,切忌机械模仿,重复过去,重复别人,必须大胆想象,出奇制胜。以上四法,不妨一试。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