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写作的基石

作者:郭店  时间:2009/10/18 20:46:31  来源:guodian改编  人气:529
  目前学生写作普遍存在问题,那就是作文水平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选材单一,缺乏想象力,模仿抄袭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学生阅历少,缺乏生活素材的原因。“巧妇难成无米之炊”,如果没有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是很难写出优秀的作文的。解决这一问题,是重视阅读,阅读是什么?阅读是读者的个性化行为,是一连串的由内而外的“读书——感悟——表达”行为链条,是读者借助语言文字接受文本和超越文本的一个连续过程。其实“阅读是个人的事,字字句句都要自己的心灵去默默感应”。读与写相辅相成,读是吸收,写是运用,写作必须以阅读为基础。“才高八斗”还须“学富五车”。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偷。阅读可以扩大视野,打破现实生活中取材的局限,是增长知识,激发想象,陶冶性情的重要教学手段,对写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字、词、句的积累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字词毕竟有限。大量的课外阅读,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巩固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在阅读过程中通常会遇到陌生字词,如果他们对阅读内容感兴趣的话,他们就会想办法弄明白这些陌生字词的意思,比如查字典,问老师或家长等。经过努力,陌生的字词不再陌生,而且经过多次的阅读,文中优美的字、词、句不断重温于他们的头脑。渐渐地,头脑如电脑一般储存着无限多的字、词、句,写作时就能运用自如了。如:在我这两年的教学中,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报目录,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指导,告诉大家不能一味只读《作文指导》《优秀作文选》之类的书,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名家名著。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浏览、精读相接合。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旬好段学写读后感。,每刚接到学生时,他们的写作水平都比较低。这时,我总是从抓阅读入手,向他们宣讲阅读的好处,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他们到图书室阅览。经过长期的阅读、积累,他们的作文水平提高得很快。如在一次辩论会上,辩论的内容是“开卷有益或开卷未必有益”。辩论的过程非常激烈、精彩。他们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如:正方引出“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要想取得丰富的知识就必须博览群书”。反方立刻反驳道:“虽然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但书也如朋友,不健康的书如坏朋友,会把你引入歧途。”双方各执一词,各抒己见,令人拍案叫绝。试想想,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学生们能有这么犀利的语言吗?能有这么深刻的认识吗?
  二、激发想象力
  个性写作就是有独立创见,具有鲜明个性的写作。写作中的独立创见,鲜明的个性往托于作者个性本质——想象。要使学生达到这样高的写作程度,就必须引导他们多阅读,多思考,创造写作训练时,着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许多学生写作文都是就事论事,很少有新颖的伴有想象的作文。像我们班有些同学的作文都是流水帐一样地记事,缺少必要的推测,心理描写等。作文显得苍白无力,如同嚼蜡。如果大量阅读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我班有一位同学很喜欢阅读太空知识的书籍,并且梦见自己驾驶着神奇的自行车遨游太空,去九大行星作客,遇见许多友善的外星人的事情。整篇文章新奇流畅,妙趣横生。由此可见,阅读对写作的重要影响。试想,一个没有怎么读过太空知识的人能写出这么优秀的文章吗?
  学生的想象是很丰富的,但他们需要一个激发者。比如通过阅读童话可以构建他们心中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小世界等等。在这个小小的但又无可测量的心灵世界里,充分发挥想象,就能写出许多富有新意、别具一格的作品。
  当今社会信息通讯高度发展,学生们都乐于看电视而不愿阅读书籍,而这会阻碍想象力的发展。电视节目直观易懂,但是却因此而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力。阅读就不一样,比如“……沙沙”就会联想到风吹树叶的样子和声音;由“汪汪”联想到小狗在门口叫唤的画面。所以说阅读对于激发想象力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非常有现实意义。
  三、培养写作兴趣
  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如果吃饭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驶下,把食物吞到胃里去,那它就会乐意地接受,并吃得很好……”写作文也一样,要让学生有“饥饿感”和“食欲”,要写作。
  日本思想家池田说过:“人的感情实在有趣,即使是非常感人的事情,只要认为它离自己较远,就不太关心了,对与自己直接相关的事物自然就会有爱恋的感情。”现代写作研究成果表明,写作个人需要个人组织,个人表达的行为链,包含了非常明显的写作主体的个性因素。这就是所谓“有所感才有所写”。那怎么才会“有所感”呢?除了现实生活的来源外,主要还是阅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读得越多就会越有感触,越有感触就会想把它写出来,然后再读、再写,从而形成一个强烈的写作兴趣。阅读产生的主观感受,与亲身经历的事情虽有差别,但也非常强烈。小学生通过阅读,形成一种仿佛经历另一种生活的感受,他们都感到有兴趣去掌握有关知识,而善于钻研。
  我做了个试验,把我班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按照正常的课程开展学习;另一组增加一项课外阅读。经过一段时间后检查,安排课外阅读的小组的学生对所学的课文都特别有感触,想写作。如学朱自清的《匆匆》时;第二组学生的感触特别深。他们对作者笔下的时间的那种稍纵即逝而无限伤感,仿佛书中的主人翁就是他们自己,曾被时光无情地抛弃,令他们伤心落泪。之后,很多同学写出了美妙绝伦的感想、随笔,并出了以珍惜时间为主题的墙报,宣传时间的宝贵。这些自发式的写作,完全是出自内心的迫切需要。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不仅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而且,对于写作能力的培养也关系重大。甚至对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也肩负着难以推卸的责任。那么,改进阅读教学势在必行。变“以文悟道”的简化式阅读为“循文、析象、悟道”有中间桥梁的阅读;变
  “循文入义”的单向阅读为“循文入义,由义返文”的往复完整阅读,对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都有所广益,特别对于“作文难”这一问题的解决,更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