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扎稳打,厚积薄发——高考文言文阅读备考意见

作者:佚名  时间:2009/10/23 15:40:36  来源:shanjuhuaer 转发  人气:4400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较高的分值在高考中占居重要位置。相对于现代文阅读而言,文言文试题平稳,得分相对容易些。因此,也是考生在高考总复习中不可忽视的一大环节。
  在2009年高考备考中,我们备课组就选定文言文阅读板块作为我们备考的突破点。我们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对于第四组学校的学生来说,学生们不喜欢文言文,害怕读文言文,在学生眼里,阅读一篇课外文言文简直是看“天书”。因此,考试时文言文往往是他们最难迈过去的板块,成绩好的同学得分不理想,成绩差的同学往往是放弃,学生们一提起文言文就是唉声叹气。文言文阅读就成了阻碍他们取得理想的语文成绩的 “拦路虎”,仿佛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如果不扫清这个“拦路虎”,不消除学生心中的这块“心病”,就不能提升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因此,如果备考到位,引导适当,这部分将是考生高考得分的一大亮点。因而,立足于学情,我们认为文言文阅读是高考备考的突破点和重点,可以作为我们学生的增分点。
  基于考点与考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近两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文范围有了较大的变化,史传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文言实词量大面广,但在高考试卷中大部分的实词都是课文中出现过的。但无论考什么样的文体,还是把课本的文言知识进行迁移。这就为我们的有效备考提供了可能。
  为了消除学生们的畏难情绪,就必须让学生明白“复习和考试”的联系性,不断强化学生认识要想文言文阅读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就必须复习,不断强化要跟着老师复习才有效的意识,而且要有“带着书本跟着老师走”的备考意识。
  为了加强这种意识,老师们要不断给学生注入“强心针”。告诉学生们,“高考文言考课外,答案在课内”。历年高考试题,无论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还是翻译语段,无一不是源自于课内,几乎历年的考点设置,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可见,学好课本,巩固基础知识,文言虚词下苦功,文言实词不放松是关键。以课本为本,夯实文言基础。为了让学生信服,老师们可举出大量的例子。
  如2007广东高考古文翻译题 (6分)
  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关键词语“但”、“异”、“白”“以”“以是”在中学课本中出现过很多次。
  又如2008广东高考古文翻译题 (6分)
  ①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②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翻译关键词语“为”“荐”“相”“善”“鲜”“称”“如此”“何也”都在课本中多次出现。都不应该感到陌生,但如果不熟悉课本,没有一定的理解和积累,就难于实现能力的迁移。
  又如2009广东高考翻译题 (6分)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翻译第(1)句注意“向”、“ 殆”“ 过”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许”、“然” “壮”等词的落实。这些关键词都在课本中多次出现。如果不熟悉课本,没有一定的理解和积累,就难于实现能力的迁移。
  强化了学生的备考意识后,备课组在200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备考中采用“三步走”的备考策略。复习的过程中立足课本,复习原则:以教材为本,狠抓落实,以课内辐射课外,以课外巩固课内。
  一.以教材为本,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主要是复习教材基本篇目。目的是构建文言课文阅读基础知识,熟悉文言基础知识,帮学生搭建向课外阅读的知识平台。
  复习原则:以教材为本,狠抓落实。
  在高一开始学习每一篇文言文的时候,都要求课后做好知识点的归纳,由字,词,句,篇都明确要求学生做好细致的总结和归纳,这是总复习时一个很重要的复习资料。
  进入高三,我们并不急于进行专题复习,而是回归课本,复习教材,以文句翻译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温故”,以文言基础知识的梳理、归纳为目标进行文言知识积累,夯实基础,促使学生由基础到能力的“知新”,使之形成一条“知识链”。
  在高考文言复习第一阶段,利用晨读、自习、晚修等,将必修教材中的文言篇目,课下注解、课后练习,自行复习,学生自己通读串讲一遍,课堂按篇作以检测的方式进行知识点归纳,集中整理。
  具体做法:
  ①实词方面:圈注关键词语,每课整理归纳几个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实词。同时,
  教会学生根据语境、词性等推断词义的方法。
  ②虚词方面:每课侧重1、2个虚词用法的归纳。
  ③文言文翻译方面:每课皆划定重点文句,堂上动手翻译,目的是促使学生认真看书,且养成字字落实的翻译习惯和“踩点得分’意识。
  当然,必修与选修部分的文言文较多,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时间也不允许。基本篇目不容错过:必修二:《阿房宫赋》《赤壁赋》《项脊轩志》《与妻书》《逍遥游》,必修四:《孔孟两章》《劝学》《过秦论》《师说》,必修五:《鸿门宴》《陈情表》《段太尉逸事状》《游褒禅山记》《郑伯克段于鄢》《报任安书》
  另外,高中语文教材五种版本都选了的文言文《鸿门宴》《赤壁赋》《陈情表》《师说》这四篇文言文知识点涵盖全面,不可不复习。高中语文教材五种版本较多选取的文章还有《游褒禅山记》《劝学》《滕王阁序》《项脊轩志》《阿房宫赋》等,可视复习时间进行选择。
  二.课外拓展,融会贯通
  复习原则:以教材为本,以课内辐射课外。
  在积累了一定量的实词、虚词的常见意义和用法后,配以一定量的课外练习,体现知识体系的连续性、相关性和取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的精神。
  在选题、编题时,重视对学生文言知识点的查漏补缺,精选课外习题时,选材强调课内知识在新情景材料中运用。让学生答题时感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增强信心,从而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提升学习的能力。选材也忌讳烦琐冗长的文章,最好是故事有情节,人物有个性,同时又有教育意义的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
  学生在精读后,抓每篇文言文的知识要点,注意联系课本,总结规律,授之以渔。
  这一阶段的训练形式可采用画出文章中的重点字词让学生进行解释。如:重点几个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重点做1-2个虚词的用法的分析,掌握1-2上文言句式。
  这一阶段的练习一定要学生落实到笔头上,不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训练与检测。有效的训练方式除了对文章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解释外,就是做两个有代表性的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翻译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读懂文言文的有效手段之一,文言翻译的基础是理解,而对文意的理解又直接取决于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理解。因此,这是一举多得的训练方式。
  三.浮出“题海”,迁移回归
  复习原则:以课外巩固课内。
  本阶段以课外文段为主,覆盖课内已学知识。具体做法是,认真阅读高考试题中的篇目,每周做1-2个高试题中的文言文语段,凡涉及课内的虚实词及句式用法等都呼应贯通来理解来记忆。
  这一阶段,进一步扩大阅读量,以增强语感,拓宽知识面。进而在每一次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后,都要有意识地将训练题中的考查点与学过的课文中的知识联系起来,逐步形成“对知识进行迁移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后期训练,以“语言基础及运用+课外文言文”为组题形式进行检测,30分钟完卷,10分钟讨论客观题答案,主观题由老师打分后第二天讲评。如此的组题形式,既消除了学生单纯做文言文的厌烦情绪,及时的讲评和评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劲头。
  这一阶段应注重精讲精炼,使学生能及时发现知识缺漏,进行补缺补漏,也从中掌握答题的规律和方法,提高答题的准确度。在讲评时,注意联系课内知识,既作迁移,也是回归,以不变应万变,让学生浮出“题海”。讲与练如何结合,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思路:课堂讲——课堂练——课堂评——课外练;课外练——课堂讲——课堂矫正——课外练;课外练——课堂讲——课堂练——课堂总结。思路还有多种,讲练安排都要合理。
  这一阶段最为重要的是维持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实践证明,好的分数可以引起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如果缺乏有力的督导措施,极容易半途而废或者事倍功半,为此我们要重视检查监督,加强学生测试成绩的跟踪分析。每一次训练后,四道选择题的得分要及时反馈给学生,而且是要用科学的方法跟踪其进与退,适当地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的辅导与知识的补缺。在实践中有许多学生会因考试获得了好的成绩,自然而然地引发了他对这部分学习内容的兴趣,并进一步提高其学习成绩。
  文言文阅读这部分的备考,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需要掌握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尤其是实词和虚词,量大而琐碎,短时间的复习难以覆盖全面。容量大,时间长,因而文言文的复习是贯串整个备考阶段,需要持之以恒的不懈跟进,方能取得效果。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