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留守男孩心理危机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者:刘晓星  时间:2009/10/26 5:57:33  来源:zypl005_xfkd原创  人气:1225
  内容摘要:随着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增多,留守学生的数量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因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男孩普遍出现情感饥渴和道德水平滑坡的问题。现对他们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加以剖析并寻找弥补的对策,帮助他们消除心理危机,走向健康之路。
  关键词: 留守男孩  心理危机 自闭和反叛 厌世和厌学
  虚荣和冷漠 暴力和冒险 性冲动
  一、自闭倾向和反叛心理:一方面初中学生的情感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处在被认为“情感发展最困难最令人操心的年龄”①。由于留守男孩缺乏父母关爱,而临时监护人只管生活不管思想的做法更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如很多男孩不愿主动与外界交流,陷入孤独自卑,甚至有自闭倾向。另一方面,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增强,“成熟感”突出,更倾向独立,喜欢把反抗和不服从作为改善与成人不平等地位的一种手段。而留守男孩的临时监护人又不能尊重他们自我意识,教师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教育措施简单粗暴,往往会令他们产生与家长、教师的对立情绪。由于缺乏安全感、归属感,所以他们往往采取过激的行为来引起周围人的关注。由此产生不良的自我心理暗示,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无人关爱,而更加自暴自弃。
  对策:
  1、 一方面学校和老师不仅要通过家访、谈话等方式关心留守孩子道德思想的波动;还要勇于承担起“临时妈妈”的责任,关心留守儿童生活起居;要运用集体的力量帮助解决情感问题,让他们产生安全感。另一方面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临时妈妈”的行列中来,形成结对子的帮扶。
  2、 要办好家长学校,加强与的家长联系,确保父母、临时监护人与孩子的交流渠道的畅通,排除其孤独感。
  3、进行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避免心理疾病。
  二、厌学心理和厌世心理
  在目前的农村教育中,家长和学校的评价仍偏向于“只重成绩,只看结果”。学习生活枯燥乏味,加上缺乏有效的辅导和必要的监督,使得大部分留守学生的成绩不够理想;而社会上“上了大学生也打工”的新“读书无用论”的误导,让这些留守男孩更觉得学习无用,不如早日出去打工挣钱。家庭中现实的经济压力往往给他们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生活中找不到自我实现的价值,而看到社会上一些不公的现象更加剧了他们对贫穷的耻辱感,产生悲观心理,甚至出现厌世情绪。
  对策:
  1、 家长首先要转变观念,摒弃“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让留守男孩认识到读书受益终生和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承担起在受教育权上的监护职责。
  2、 学校要留得住孩子,要关注每一个孩子,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认真落实新课标,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放大孩子的优点,给予他们“我很重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感觉“我也能”,激发上进心;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及时做好心理疏导。
  三、虚荣心理和冷漠心理
  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促使了初中生更加注重外表,农村留守男孩虽然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但自尊心极强,易形成好客、超前消费等虚荣心理;另一方面,他们的父母觉得有愧于孩子,就想从物质上多补偿,这也就加剧了他们虚荣心的膨胀。随着对父母的物质要求的增多,感恩心理就越来越少。崇尚物质享乐,却好逸恶劳,情感冷漠使得他们抵制家长、老师的关心和教育,很容易在外界的引诱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对策:
  1、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多用榜样的力量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实现人存在的价值。
  2、 通过各种途径让他们了解父母的辛苦,引导家长注重对孩子的精神鼓励和情感交流;大力开展感恩教育、礼仪教育,形成尊重父母、师长,关爱他人的良好氛围。
  四、暴力倾向和性冲动:
  初中生精力旺盛,自控力差,易冲动,在暴力色彩的不良影响下易产生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暴力思想。加之性的成熟使他们会出现性幻想和性冲动。性知识和性道德认识的缺乏,黄色淫秽信息的误导,使他们极易走上此起歧途。
  对策:
  1、 政府加大对有暴力色情内容的音像制品、图书、玩具等的监管力度。学校要通过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增强自制力。
  2、 认真对待性教育,真正实现性生理和心理知识的普及,特别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性教育观。通过性知识的普及来指导青少年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有科学认识和充分心理准备,破除愚昧落后的性观念,学会科学的性保健,正确对待性冲动;加强学生交往的心理卫生教育,提倡男女交往互尊互爱,教育学生自尊自重,做情感的主人,培养对性欲望的控制能力。
  也许留守男孩的自我教育能力较差,家教缺失严重,学校教育力量相对落后,农村社会关爱的力量比较淡薄,但这都不应该成为让他们成为问题男孩的理由。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加入“共享蓝天”的行动,相信只要家庭、社会、学校齐心协力,一定能让他们真正“共享蓝天”!
  1、 朱智贤主编《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年版P57
  2、 陈安福主编《中学心理学》第二章P27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