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母爱成佛——写作是对人生概念的历练
作者:郭美丽 时间:2010/3/3 9:40:10 来源:mushan 原创 人气:801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最重视的就是对于生活和情感的关注。我对学生讲,作文最永恒的主题有两个:一个是美——化小美为大美;一个是爱——引小爱为大爱。一枝一叶一颦一笑为美,江山锦绣万马奔腾也是美。美,要求人有对世界品读体察的慧眼;一粥一饭一衫一袜是爱,抛颅洒血气干云霄也是爱。爱要求人有对生活感悟投入的惠质。一个青年学生,先要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稳健而从容地走上成熟之路。
前几天讲《边城》,和学生们一起感叹。这几天讲《归去来》,又和学生们一起感叹。我就说,数百年或上千年之后,也许不再会有几个人怀念鲁迅,但一定还会有更多的人留恋沈从文,敬慕陶渊明。因为时事会不停地改变,打着时代烙印的东西终会被时代的潮流湮没,而亘古不变的是自然的本真、人性的本真,是人对最淳朴的生活内涵的向往。
我一直提倡学生写生活,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不要太迷恋华美的文辞或猎奇取巧。所以今天向大家推荐《佛像》这篇学生作文 ,文章是这样写的:
至少在我眼里,母亲是个很迷信的人。
可父亲总说,那不叫迷信,是信仰。我不知道迷信和信仰之间究竟有多大的差别,而在我看来,它们只差一个字。
几天前,母亲从五台山带回了一尊佛像,是花了伍佰元从一个陌生和尚手里买的。我一听便嚷嚷起来,说着母亲的愚昧——在我的眼里伍佰块钱可不是个小数目。可还没说几句,就被母亲捂住了嘴,母亲说,在佛像面前,不能谈钱。
母亲就是这样,为了父亲口中的“信仰”对佛“疯狂”。
自从有了那尊佛像之后,母亲本来相对轻松的生活,开始变得忙碌起来,除了每天必须的洗衣做饭,剩余的时间,她几乎都在拜佛。有时我有些害怕:如果有一天,她抛下了这个家,去当尼姑怎么办?不过,这只可以当成一个玩笑。在今后的几天里,母亲还是一样,重复着昨天。
曾有几次,我也在母亲身边捣乱过,学着她的样子,然后阿弥陀佛叽里咕噜乱念一气,母亲从没有为此责备过我。记得父亲说过,信仰可以让人平心静性。
绝对的平心静性却成了持久的沉默。母亲从往常的说说笑笑变成了现在的沉默寡言,有时母亲一天也和我说不了几句话,我开始仇恨那尊佛像,恨不能用锤子把它砸成粉末,扬在风中。似乎感觉那尊佛像就是罪魁祸首,夺走了母亲说话的本能。
将近一个月,母亲依然是那个样子,我甚至怀疑那尊佛像摄去了母亲的灵性。
一天午休的时候,母亲又念起了那篇不知重复了多少次遍的经文,不一样的是,母亲今天的声音里透着几分安详几分愉悦。也许是我渐渐入睡,又或许是母亲真的累了。一会儿,母亲的诵经声突然停止,继而是一些“保佑”“祈祷”之类的话,但是却又听不清楚。母亲走后,我慢慢地走近摆放神像的壁橱,直到现在,我才清楚地看到了佛像的全貌:微张的双眼、慈祥的面容、雍容的坐姿,衣着华丽却又不失朴素的本质。我不禁用手触摸那佛像,感觉着这异样的奇妙,完全沉迷于中。不知什么时候母亲悄悄站在了我的身后,使我沉迷的神经受到一时的惊吓,碰到了佛像的一角,没有一点预兆,佛像摔在了地上。
我看着地上满满的碎片,似乎看到了母亲满地的泪水。我呆呆地站在那里,母亲没有说话。可是我却从碎片里看到了一张照片——那是我的照片,竟藏在佛像里!
母亲露出一种似乎歉意的眼神,缓缓地说:“那和尚说,把照片放在里面,心诚诚地祈求一个月,才能灵验。”
我看着母亲的脸,和刚才端详的佛像的脸一模一样!我多么想就这样拥抱着母亲说我爱她!可是,我已经说不出什么话了。因为一切都已在心中了。
一个平凡的母爱故事,一篇没有雕琢的记叙文,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让我读后不禁喟然长叹。叹长咏长新的真情,叹美丽如佛的人性。爱与美能够在一个孩子的笔下完美交融,是因为他有一双体察生活的慧眼,一颗体察生活的热心。
不是我的偏爱。搜遍满分作文,我发现,不管社会走马灯似的上演什么热点,真情演绎爱与美的文章还是占了最大的比例。前面推重《佛像》的质朴,不代表排斥优美的文字。下面的这篇《花开花落》的文章就是以美文取胜的:
花开是忙。
挥手告别晨露,含着滴露,笑着拥抱晨曦。任凭暖意滑过面颊,羞赧地张开包蕴希望的双臂。忙,也快乐着。
我们如花,清晨的琅琅书声,晚时的奋笔疾书,狂奔在校园,偶尔也会流出几串哨声,挂在时光的衣襟边。忙,也充实着。
千千过客如我们。从不留意于潭底的鱼翔,枝头的莺闹。顶着朝阳披着星晖,穿梭于物欲横流的世界,为今日为明天,奋斗着笑着。忙,也幸福着。
万花筒般的世界,抛出令人目不暇接的诱惑,像枕边的一滴泪,像加锁的日记本。我们得应付无休止地盘问和各种流言蜚语,我们得小心周围异样的目光和无数堤防的心眼。因为青春如花开,忙,也迷惘着。
一句简单的问候,也会被认为是不怀好意的讽刺。同行的几句夸耀,也会被看成是嫉妒的征兆。霓红统治的世界里,忙,也是痛苦着。
花开总是太忙。没有暇儿去想下一刻,一直随着微风轻舞,努力妍放,忘了准备——
花落。其实这也是一堆忙。
娇艳艳的色泽一眨眼便被如流时光漂的发白。凄惨惨地颤着,散发最后一缕香气。深情地俯视芬芳的泥土,如飞天般飘摇,扑向供给自己的大地。梦里多少呓语,只化成此时的凝视,语言却是蹩脚的音符。为了回报,忙着。
一阵沉郁后的狂吼“没有我的世界不像样”,张扬着个性。考试失败后望头忧伤,抬起头便是满面笑花,“我不是为考试而活”。汹涌的波滔天的浪,冲天的大风托着宏伟的志,一次次奔返于课桌与考桌间。为了明天,忙着。
被人排挤后会郁闷,听到流言后会失落,看着朋友远去的背影会让眼泪爬满脸庞。儿时的梦想,幻化成对着朝阳的笑脸,“一切可以重头再来!”为了理想,忙着。
花落昭示着花开,一个忙的轮回。
抬头,却已群星闪烁,几缕清辉越过头顶,优雅地铺洒在身后。悠然地品一杯苦茗,闲适地写忙的文字。
根子里却喜欢闲。或许是为忙蓄势。
当然这种文章也能得高分,但这种文章的长处在于理性的头脑和对语言强大的操作能力,不是一般的学生容易做到的。我的态度是赞许但不盲目推崇。而要我来给这两篇文章打分的话,《佛像》可以给满分,后者只能55—58分。因为我感谢《佛像》的作者让母爱成佛。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