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创新: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
作者:民院附中 史发民 时间:2010/3/5 17:13:5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68
说实话,我女儿的写作水平越出我的想像,但她经常发困扰,因为老师要求她们少写标新立异的题材,为的是在考试中怕写偏题而扣分,所以女儿一般写的是大众体裁的文章、精彩之处也就是多用了点美词美澡。却总能得高分,不管是区统一试卷还是市统一试卷、都是应付分数。
不过,你上所说的几条心得,在学语文时是必要的,每天阅读看报,学会观察周身环境细节,都是对语文语言一种潜移默化的推进。
看云时(史发民):
你的女儿,就你的留言看,非常优秀。要提醒孩子的是:创新,其实并不是思想的创新,只是表达思想的方式创新,即角度、文体、材料、结构、技巧、修辞等方面的创新,也就是“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巧说相于“实话实说”和“自圆其说”而言的“有话好好说”好就好在“言人之所未言”,或“人之欲言而不能言之”我却能言善言更善辩。心有读者,能设身处地的与之心灵对话、交锋:既尊重对方,尊重真理,更要尊重自己。这就要求作者自己密切联系人人都遵守的规则、理念,虚心读懂出题人的意图、作文材料的含义,经过几番思辩,鲜明提出一个不乏新意又十分稳妥的观点。如:材料想告诉人“团结就是力量”,你就可以提出一个“敬畏你看似渺小的宿敌”的观点。
所以,文章立意的高下,直接取决于作者做人是否坦诚虚心。这也就是常说的“虚心做人”,这是先决条件。
观点一旦鲜明的确立,至于文体的选择,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布局,重点的突出,前后的呼应及词句的锤炼等等形式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你平时语言和逻辑思辨的涵养功底了。为了尽情明理、感动说服甚至征服读者,你就完全可以大胆灵活的去创新,去展示,去张扬。这也就是常说“大胆为文”。
尊重别人,充满自信。经营长处,文质彬彬,自成美文。
一句话,依据大众通行的圆规标准和圆的要求,自己要创造性的制造出一个精品圆规,艺术的画出一个令人欣赏的圆,置于大众的“圆群”之上。带着镣铐的舞蹈,终究也是一曲优美感人的艺术杰作。
语文别解:语,说话;文,用笔说话。说话,是一种交流;用笔说话,是一种艺术的交流。创设话题,创设情景,创设细节,预设读者,就尤为重要。
交流,最关键的,是不能不看对象。既不能对牛弹琴,也不能颐指气使一言堂,或者神经质似的自言自语。
就常见对象而言,文章类型大体有三:
1、自诉日记体:心中有惑,无处诉说,只好心语自诉,现实的自己说给理想的或理性的自己心中的良知听。以良知喜欢的方式达到心理平衡、心智澄明或拷问灵魂和追寻良知之目的。
2、他诉情书体:心中有爱,无法言说,只好借纸笔诉说给心爱的人儿(理想的或现实中的)听。以所爱人喜欢的方式达到明白你真心、心甘情愿跟你走之目的。
3、申诉辩论体:心中有理,不被接受,甚至横遭不白之冤,只好一 纸诉状,对簿公堂,说与法官、听众和对手听。以法理人情喜欢的方式,针对要害,据理力争;唇枪舌剑,逐层思辨;有礼有节,纵横捭阖,以达动情明理、答疑解惑、甚至洗冤昭雪之目的。
以上所说的“惑”、“爱”和“理”,在“诉”、“说”和“辩(辨)”的时候自然肯定不能脱离人、事和景的细节支撑和撬动。
总之,写作无非是有感而发,发愤而为,为之不能不看对象,决不能目中无人。
文人,文人,文以人为本,人以文为表。做好人,不丢人,这一点无人不知;写好文,常“丢人”,这一点有人不晓。
正如俗语所云:特别的爱以特别的方式献给特别的你。
这特别的方式到底是否“特别”,完全取决与你的爱是否特别真诚和你对“特别的你”是否特别了解而深感的确特别。套用一句不太光彩的俗话:不怕你不倒,就怕你没爱好。你要诚心让他倒,那你就要诚心了解他的爱好。
如果,真的做到了以上三个“特别”,那你必然赢得第四个“特别”——你的做人和作文都“特别棒”!
切记:
你是什么样的人比你写什么样的文更重要。
心灵——想象力——审美情趣:作品的三要素。
消失的东西,并不一定消亡;创新的东西并不一定总在前方。蓦然回首,心灵闪亮,借想象之力,翱翔于沉重的浮生之上。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